![]() | 龙门第牌坊位于五华县大坝镇七都围东门内李氏翱公祠。建于清代。是祠堂门楼。二柱单间二楼,花岗岩石构筑。通高6.5米、面宽3.5米,一楼门高4.05米、宽1.9米,用方柱举起横枋,枋正面浮雕双龙戏珠图案,上置阴刻楷书石横额“李氏翱公祠”,门楣篆刻“福”“寿”两字,门柱阴刻楷书对联:“三世芳名存凤阁,七都古迹换龙门”。二楼高……[详细] |
![]() | 李威光墓 原在五华县华城镇陶角里,筑于清嘉庆年间。民国二年(1913年)再迁葬于三清塘长坑里山脑西北坡上。墓用灰沙砌筑,呈交椅形,坐东南向西北,长6米、宽6米,面积约40平方米。内设拜坛,墓头立有麻石墓碑,高55厘米,宽42厘米,阴刻楷体碑文,中刻“前清会状及第晋阶武功大夫任南澳总镇府李氏十九世祖谥忠孝端和讳威光韬亭墓……[详细] |
![]() | 雄鸡拔羽山墓位于五华县棉洋镇罗城村雄鸡拔羽山南坡。年代在战国早期。1984年发现。经现场勘察,属土坑墓,但尺寸不明。出土8件陶器,有罐、缶、小罐、贯耳壶、碗、钵、小碗等,其中罐垂腹、圜平底,饰席纹与方格纹组合;缶垂腹、圜底,饰夔纹与方格纹组合;其它器物均为平底器,小罐仅下腹饰方格纹。可见此时已流行平底器,但拍印组合纹尚……[详细] |
![]() | 龙颈坑窑位于五华县华城镇河子口老柏塘山南坡。年代为南宋至元。1992年发现,同年发掘230平方米。据调查,南坡分布有5座龙窑,其中一座,长约35米,宽约2.2米,但未清理窑炉。文化堆积厚0.5米~1.1米,出土大量已残破的匣钵、垫环、垫饼及窑砖,在一些匣钵内还有不少瓷器,均已变形、残破,或烧结粘附于匣钵内。匣钵有漏斗形……[详细] |
![]() | 滑塘坳窑位于五华县油田镇新兴村滑塘坳。年代为明代。当地村民称作“碗窑迹”。在油田河边发现8条龙窑,可见窑壁和烧结层。堆积层厚1米多。遗物有匣钵、垫饼。瓷器罐、碗、盘、壶、碟、钵、豆、杯、灯等,器胎厚重,施青釉,外壁多刻划水波纹、菊瓣纹、莲花纹等,盘、碗的内地多印有文字如“福”、“寿”、“玉”或花卉图案。属仿龙泉窑系产品……[详细] |
![]() | 屋背岭遗址位于五华县华城镇维西柯树櫪村后。年代为东周时期。1992年发现。1993年发掘410平方米。在山岗的西部发现一座墓葬,长方形墓穴,随葬品有陶器罐、钵、碗、器盖等。山坡南面的文化层最厚1.5米。出土遗物均为陶器,以泥质陶为多数,器类有瓮、罐、瓿、碗、钵、盂、杯、器盖、垫、纺轮、器座及动物塑像等,平底器多,凹底器……[详细] |
![]() | 狮雄山遗址位于五华县华城镇塔岗村狮雄山的南面山岗。属西汉南越国时期。1982年发现。遗址面积1万多平方米。1984~1990年发掘768平方米。在山岗东面平台揭露出一处回廊形宫殿基址,东回廊依山势而筑,北高南低,全长34米,内宽2米,廊外侧为土筑墙体,墙高0.5米~1.3米不等,宽1.6米,外沿用河卵石砌散水面。墙内有……[详细] |
![]() | 安流原称横流渡,是五华南部重要的农贸圩镇和交通要冲,民国后易名安流。在五华的商贸交流中,有南安流北华城之称。安流设建制镇已有数百年历史,安流的许多地方将村称为寨,如清代为慈禧太后把脉问诊的御医徐华清的故居楼江寨,著名作家陈国凯的出生地青龙寨。安流还有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三江书院,书院始建于光绪二十年,由当时较开明的乡绅发……[详细] |
![]() | 李威光故居位于五华县华城镇黄埔村。李威光是广东历史上六名武状元之一,历任御前待卫、广西提标左营游击、浙江黄岩镇压镇标水师中军游击、福建烽火门参将、闽安协副将、南澳总兵等职,晚年因病归乡。李威光一生精于海战,屡平海寇,抗倭保台,战功显赫,诰封四世武功将军。该屋为三堂、四横、一围龙,是典型客家民居。屋门前有禾坪、照墙、转斗……[详细] |
![]() | 爱国革命志士古大存故居位于五华县梅林镇优河村优行径,建于清嘉庆年间。故居原名“金山翠秀”,为三栋进深四合院式布局,左右各置一幢横屋,灰沙夯筑墙体,总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故居曾被敌人烧过三次,至今留有断壁残墙,左横屋部分经政府多次拨款修复。故居内安放有古大存石雕像和有关文物、照片,供广大群众瞻仰参观,1984年被列为……[详细] |
![]() | 益塘水库AAA ![]() 五华县益塘水库位于五华县转水镇,总库容1.65亿立方米,属大(Ⅱ)型水库。益塘风景区是梅州市最大的荔枝种植基地。景区内有由叶选平题字“益塘寺”景点及益塘环库游、孤山鲜果品尝、钓鱼场、狩猎场等。益塘风景区四季佳果飘香,这里种有柑、橙、荔枝、柚、李等水果,季季可尝到鲜果。各种水果成熟时节,游客都可以亲自到果园里,目睹果实挂……[详细] |
![]() | 明五华英烈庙位于五华县双华镇大陂高山寨顶。建于明末。是当地民众为祭祀敕封英烈相女谢二妹(谢圣仙娘)而筑。庙为全石建筑,前亭后殿,用石槽构件紧紧衔接,平面呈长方形。长5.5米、宽2.82米、高3.15米。前亭为抬梁式石梁架,四角攒尖顶,平面呈四方形,前后石柱均为八角梅花柱,前为方形柱础,后为鼓形柱础。顶用预制石板拼成翘角……[详细] |
![]() | 明五华狮雄山塔位于五华县华城镇塔岗村狮雄山。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守道蔡国炳、署县事通判蒋杞、知县詹子忠等相继主持兴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和民国十五年(1926年)分别作过小修。为楼阁式砖塔,八角九级,高35.5米。塔基须弥座用条石砌筑,每边长5米、底径13.8米。塔身用青砖砌筑,墙厚4米。塔阶为……[详细] |
![]() | 明五华长乐学宫位于五华县华城十字街。由长乐(今五华)知县黄瑜始建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正德年间重修,清同治六年(1867年)水灾后重建。原建筑规模宏伟,有棂星门、照墙、泮池、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崇圣殿、尊经阁、东庑、西庑等,是嘉应州(今梅州市)最大学府之一。建国后几经改建,仍存建筑有泮池、东庑、西庑、大成殿等。……[详细] |
![]() | 李惠堂故居是位于五华县锡坑镇老楼村的四角楼,名为“联庆楼”,是其父李浩如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所建,现已成为五华推动旅游与足球运动发展有机结合的一个富有特色的景点。故居为客家地区常见的“四点金”式建筑,面宽五间、三进深四合院布局,左右各置一幢横屋,四角分置四层炮楼,背后筑一层围屋,门前设晒谷坪、照墙、左右转斗门和半……[详细] |
![]() | 李江墓位于五华县安流镇低坑背后山坡上,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秋。墓用灰砂砌成,呈交椅形,设四层墓围,内设祭台和拜坛。长24米,宽14米,面积约340平方米,墓门高3米,宽2.2米,立有一块高1.18米、宽0.62米青灰色石墓碑,上分三行阴刻仿宋体碑文,中刻:“敕封承德郎显考谥孝惠讳江字学金号月波李公墓”,左……[详细] |
![]() | 位于安流镇三江村秋前湖义冢角,筑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由长乐县(今五华县)知县彭光祖倡建。冢内埋葬尸骨1400多县,均为当地无主坟骨骸,其中不少是清咸丰年间广东天地会起义军与清军战斗时双方阵亡将士的无主墓。冢由墓群组成,共计1449座,外观呈扇形,均用灰沙砌筑,通长30.5米,通宽40米,占地面积近1300平方米……[详细] |
![]() | 位于安流镇半径村棉洋河畔。建于明代。此寨由数十座单体建筑组成两围双层楼封闭式寨场,平面如船形,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约40米,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寨内建筑保存完好。……[详细] |
![]() | 具有“物种宝库,粤东明珠”之美誉的“广东七目嶂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五华县西部,毗邻东源、紫金、龙川,总面积58.5平方公里,是广东省最大的天然阔叶林区之一。主峰七目嶂海拨高1318米,登顶望去,周围群山连绵,或奇或幽,或险或秀,-茫茫一览无遗,远山近峰婀娜多姿,给人于无限遐想。 在这漫山遍野的-中,生长着许多……[详细] |
![]() | 汤湖热矿泥山庄AAA 汤湖热矿泥是国内外罕见的无污染优质医疗保健泥源,可用于介质浸泡(泥浆浴)、包裹(局泥)、埋数(全泥)躯体进行治疗保健。就中国而言,除了辽宁鞍山汤岗子有此资源外,五华县华城镇转水乡汤湖便是第二处。这在全球也是不常见的。五华县华城镇转水乡的汤湖温泉依山傍水,水质无污染,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游客可坐火车到华城,从华城火车站坐……[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