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缵诒堂中转站旧址位于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虎市村缵诒堂,年代为民国。2019年4月19日,秘密交通线缵诒堂中转站旧址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三河中山纪念堂与中山公园位于大埔县三河镇汇城村。该纪念堂建于1929年春,是钢筋混凝土土木混合结构的二层建筑,建筑面积476平方米,占地面积7900多平方米,是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三河中山纪念堂、中山公园位于梅江、汀江梅潭河汇合处之西岸古城内,城外有虎形山,山麓之阳为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墓。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详细] |
![]() | 万峰楼是客家民居中中西合璧的代表性建筑。 万峰楼位于古城村,建于1936年。该屋主体二进院落,砖木结构,雕梁画栋,颇有工艺美术价值,四周为二层钢筋混凝土、砖木混合结构。占地3003平方米,建筑面积2517平方米。整个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在传承客家民居建筑的同时,兼融了西方建筑文化元素。……[详细] |
![]() | 森堂公祠位于县城青梅路,建于1937年,属中西合璧式钢筋混凝土砖木混合结构。该建筑整体设计采用客家民居传统建筑的殿堂式布局,墙体用砖木砌成,天顶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形成“人”字形,上面加盖瓦面装饰。屋内的梁缘、角瓦均有壁画,中厅、上厅都有木刻屏风。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详细] |
![]() | 通议第位于湖寮镇新寨村,是新寨旅外侨胞蓝镜清在南洋做生意赚钱后,于清光绪33年(即1907)所建。通议第是典型的殿堂式围龙屋,坐东北向西南,硬山式,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阴阳瓦面,共有房间104间,总面宽58.5米,总进深52.3米,占地面积3100㎡。通议第的主人蓝镜清曾在该房屋创办学校,已培养输送近千名大学生在祖国……[详细] |
![]() | 杨氏家庙——延庆堂,位于百侯镇侯南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有600多年历史。他是百侯杨家的发祥之地,又是净宗二祖的地方。延庆堂坐北向南,占地3672平方米,百侯宗族制内,含新建祠堂、修葺祖坟、制定族规、编修族谱,设立宗族产业等。其中宗族产业专设书亭,用于奖励科举,这是杨氏宗族产业的一大特色!是杨氏科举制度化的经济来源,为……[详细] |
![]() | 关西世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百侯镇侯南村。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为杨琼所建,堂号为“植槐堂”。整个建筑外形呈“田螺形”,坐北向南,硬山顶,砖木结构;三进院落两横两副横一后楼,共有房间124间,总面宽70.01米,总进深81.75米,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整座建筑用青砖建造,三进院用天井相隔,天井用鹅卵……[详细] |
![]() | 太史第,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百侯镇侯南村,坐北向南,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系“一腹三翰院”之一杨黼时所建。砖木结构,三进院落二横屋,九厅十八井,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抬梁式架构,大门用石门框,门额上 书“太史第”三字,上堂悬挂“礼耕堂”金色大匾。上堂右侧挂一幅拓印“圣旨”,太史第左侧建有书斋“撷英斋”。……[详细] |
![]() | 笙曹筱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百侯镇侯北村,建于民国时期,为旅新加坡侨商萧笙曹所建。坐北向南,三进院落二横屋,占地面积1596平方米。由中堂及西厢对称横屋构成,取中轴平衡,左右对称,方正工整,有18个小天井,构成“九厅十八井”格局。门楼正上方浮刻商衍鎏(广东番禺人,是光绪三十年我国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探花”。新中国成……[详细] |
![]() | 中议大夫第位于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始建于清代,由杨蕴美所建。坐东北向西南,二进院落二横屋,殿堂式布局,总面宽37.9米,总进深38.7米,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面宽三开间,砖木结构,硬山顶,灰瓦面。正立面门楼门额上 书-“中议大夫第”五个大字,苍劲有力,上厅正堂悬挂“怀德堂”牌匾,堂前檐廊采用四架梁卷棚顶,木雕柁墩……[详细] |
![]() | 莲瑞流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百侯镇侯南村,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该建筑规模宏大,俗称九厅十八井,坐南向北,三进院落二横屋一围楼,砖木结构,有房间68个。总面宽37米,总进深59米,占地面积约2300平方米。大门用石门框,龙船屋脊,门额上 书-“莲瑞流馨”四字,中路三开间,上中下堂天井相隔,抬梁式构架,以狮……[详细] |
![]() | 大埔县博物馆位于县城黄腾坑口,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该建筑共三层,第一、二层为展览区,三层为办公区。展区内设有千年古邑、人文秀区、红色土地、民居大观、客风奇葩、粤东瓷都、华侨之乡、绿色希望等8个展厅,以图片、实物、模型、声像等形式展出了大埔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文化艺术、山水风光、风物特产等,充分展示了大埔深厚的文化……[详细] |
![]() | “韩江源”为背男牵女的母亲石雕像,位于梅江、汀江、梅潭河交汇处的韩江河畔,意为世界客都的人文秀区梅州大埔与潮汕平原一衣带水,同饮母亲河水成长;希冀梅潮两地在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增进沟通,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巨大的石雕母亲高9.8米,重136吨。该建筑分基底平台和石雕像两部分。基底为九环石砌平台,每环断面内侧栽种四时花木……[详细] |
![]() | 三河明代古城位于梅江、汀江、梅潭河汇合处韩江源头,筑于明嘉靖42年(1563年)。三河城为砖石结构,城墙长1547米,高4.5米,上宽2.4米,下宽3.3米。整座城墙设有垛蝶918个,开4门。修复前仅存南门“宣和门”、西门“镇宁门”及近600米长的残墙。这里宋代曾设行宫,立王子殿,指挥与元抗争。在明代设镇和兵防、驿站、……[详细] |
![]() | “一腹三翰院”百侯通议大夫第通议大夫第位于大埔县百侯镇政府侧,距县城12公里,约建于清乾隆1750年,距今250多年,座南向北,砖土木结构,为标准三堂四横九厅十八井客家府第式建筑,屋内有9个厅,18个天井,建筑工艺精致,雕梁画栋,正门顶灰塑“通议大夫第”白底黑字。[一腹三翰院]“通议大夫第”,俗称“一腹三翰院”,是指该……[详细] |
![]() | 肇庆堂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百侯古镇约一公里处侯南村,紧靠省道“茶上线”公路旁,远观白墙黑瓦,清淡素雅;近看雕龙画凤,工艺精湛。肇庆堂,又名敬修衍庆,是杨敬修之子杨荫恒斥资所建。生于1878年的杨荫恒20岁时到汕头经营药材,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积聚了一笔钱财,在离祖屋不远处的地方购得一块地。先后共历时五年,花耗银元……[详细] |
![]() | 梅河公园位于大埔县城梅潭河畔,与书法公园隔河相望。总面积3.4万平方米(约51亩)。是一个集休闲、游览、文化、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现代生活场所。该公园设计构思结合水流和新区现代化建设的特征,整体上形成“一线串珍珠”的格局。通过一条健身观光休闲路线,将三大功能节点有机的串联在一起。节点一:美食广场。整体形态似“水中莲花”为……[详细] |
![]() | 闽粤赣边区党委和边纵活动旧址,位于大埔县光德镇上漳村。始建于明代中叶,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1948年,中共闽粤赣边区工委曾在此从事革命活动,同年八月,边区工委在该处召开党代会,成立中共闽粤赣边区委员会。1991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中共华南分局五级党委旧址(晋寿楼)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桃林村大塘背,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南向北,土木结构,悬山式山墙,面宽15.1米,进深13.9米,占地面积约210平方米,为二进二廊房四合院式楼房,楼高二层,面阔五开间,共有40个房间。1949年7月,国民党胡琏兵残部被人民解放军追击,流窜南下,进犯兴、梅、埔……[详细] |
![]() | 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旧址位于大埔县枫朗镇大埔角新村仓下,一正二间土木结构,占地面积224平方米。“皖南事变”后,全国革命斗争形势急剧变化。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公元1941年9月,南方局党委书记方方(化名王子华)与黄维礼同志接上关系。南委机关由恭州转移到大埔角仓下,设在一间小屋子里。在离仓下不到500米远的大埔角圩开办“天成……[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