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越秀区旅游

越秀区旅游景点介绍

  海员亭位于镇海路。海员亭是一座重檐八角攒尖亭,亭顶覆盖绿色琉璃瓦,中立八条白石圆柱,地面上用石米砌成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的黑锚会徽。海员亭铭记着1922年香港海员大-的历史功勋。二十世纪初,香港中国海员饱受帝国主义者和外国资本家的剥削和奴役,残酷的-现实使他们团结起来斗争。1922年初,在苏兆征、林伟民等同志的领导下,……[详细]
  建于1930年,是纪念粤军名将邓仲元而建,解放后改名为广州美术馆,该馆是国家藏画单位之一,经常展出历代书画名家的美术作品。……[详细]
  “佛山”石牌坊位于越秀公园“古之楚庭”牌坊下方。始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重修,为四柱三间一楼的花岗石结构。明永乐三年(1405年)此山顶上建有观音阁,后改为佛寺,此牌坊上的“佛山”两字,当与次梵刹有关。……[详细]
  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是大革命时期越南革命者胡志明(后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领导的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的机关所在地和第一、第二期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上课的地方,位于广州市文明路248号、250号(原13号和13号之一),建筑面积387平方米。旧址原为民居,建于20世纪20年代。1924年11月,胡志……[详细]
  杨匏安故居位于越秀区越华路116号,省轻工业厅大院内广东制糖机械厂劳动服务公司办事处的巷里,原为香山县今属南屏北山杨氏家族在广州设立的宗族祠,亦是杨氏子弟到广州读书的邸舍,该祠原为一座二进的坐北朝南建筑,面宽约13米,上挂有“泗儒书室”横匾,前座与后座中间的天井两旁均有厢房,厢房上有0,右侧厢房外有附祠,但现仅存前座,……[详细]
  中央银行旧址位于在沿江中路193号。是民国十三年(1924年)8月15日孙中山亲手创办的中央银行。大楼高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正中大厅的外墙由花岗岩石构筑,门口两侧置两只西式风格的石狮,步上石台阶进入是营业大厅,大厅上空是椭圆形的透光棚顶藻井,沿藻井四周的楼道建有仿欧式的斯林科式柱子和罗马式柱子,其余外墙刷水洗石米,墙……[详细]
  张民达墓位于先烈路广州动物园西侧,由许崇智择地,建于1926年。墓门为两柱花岗石牌坊,坊额上横书“张民达先生墓道”;坊内水泥墓道的右面是风雨亭和邓泽如撰文、邹鲁书的碑记,左面是宣讲台,台内石碑刻“捐躯为国”4字,左右各有嵌书“通文”、“达理”的碑石。沿墓道拾级而上是半月形墓堂。谭延闿题写的“张民达先生之墓”石碑镶嵌在堂……[详细]
  红线女旧居位于广州市华侨新村友爱路20号。红线女是德艺双馨的艺术楷模,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她所创红派艺术代表着粤剧旦角艺术的最高成就。红线女毕生以艺术扎根人民,为人民放歌,是人们喜爱的人民艺术家、一代粤剧宗师,粤剧的旗帜和代名词。旧居以原貌展示为主,多媒体设施演示为辅,让游客多侧面地了解一代艺术大师的……[详细]
  1924年,杨仙逸先生遗体葬于广州黄花岗旁之三望岗空军坟场,后来又迁广州市郊贤庄。1981年,根据宋庆龄副委员长指示,广东省政府拨款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侧重建杨仙逸中将墓园;1983年8月,该墓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杨仙逸(1891—1923),出生于华侨家庭,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人。1909年,杨仙逸在美国……[详细]
  吊碑井在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路福泉街口,是广州九大名井之一,为宋井。因为过去井中有块刻满符箓的石碑,斜伸出井壁,故称吊碑井。吊碑井井口直径0.35米,井身直径约2米,深约7米,井身为红砂岩石所砌。井内有一石如碑,上半部嵌于井壁,下半部斜挂于水中,略低于水面,呈红色,可见石斑,无文字。阮元《广东通志》载:吊碑井在城中六榕寺旁……[详细]
  广东省财政厅大楼,在北京路北端。是一幢仿欧洲流行古典建筑风格的砖、木、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建筑工程分两期,首期工程建三层,民国四年(1915年)奠基,民国八年(1919年)竣工。大楼门顶部石匾书有“广东财政厅中华人民共和国八年六月吉日”字样;第二期工程建四、五层及穹窿顶。大楼坐北向南,高28.57米、面阔37.14米,平面呈……[详细]
  南越王宫博物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四路,保护面积约5.3万平方米,是广东省唯一一处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大遗址项目。遗址于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8年9月,经中国博物馆协会决定同意南越王宫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遗址先后两次被……[详细]
  越南范鸿泰墓位于广州市先烈路黄花岗公园后太和岗。墓为水泥砌筑,面积约80平方米。花岗石墓碑,呈锥形,碑座分三层。碑高3.27米,正面镌刻中、越对照文字:越南范鸿烈士之墓。墓侧竖立烈士墓表,宽1.8米、高2.6米,记述烈士生卒简历。范鸿泰(1892—1924年),原名成绩,越南义安省北圻人。早年加入越南光复团、义烈团,投……[详细]
  文德楼 位于广州市文德东路文德里。由五间三层同一风格的楼房连成一幢,称文德楼。1925年秋,周恩来、邓颖超曾住文德楼3号2楼,李富春、蔡畅住1号2楼,中山舰舰长李之龙等住4号2楼。 3号2楼有一厅三房,宽4米、深10米,面积40平方米。当年客厅陈设简单,两张普通沙发、一张茶几和茶台,还有一张方形饭桌;居室用屏风间隔而成……[详细]
  天风楼 位于广州市二沙头,现为省体育训练基地20栋。著名国画家高奇峰故居。该楼建于珠江岸边,飘出水面,为一座小巧玲珑的两层楼房。北门前以4米长小桥与树木葱茏的土堤相通,门旁嵌有“天风楼”石匾。小楼为混合结构,平面近方形,下层边长10米许,上层有收分,边长6米许,绿琉璃瓦重檐四角攒尖顶。木楼板上铺花阶砖,四壁木板墙裙。下……[详细]
  陈济棠公馆 位于广州市中山一路梅花村。是一座园林住宅。建于1930年,由公务局技佐罗明聿设计。建成后成了国民党党政要人聚会之所。1949年7 ━9月,解放大军渡江东后,蒋介石曾在此召开一连串国民党中常会,决议成立“国民党非常委员会”,并与李宗仁密商策划坚守大陆。 公馆院门向东,门内建八角亭,主楼建在院子中部,北面建附……[详细]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城式检阅台旧址 位于广州市府前路,即广州市人民政府大楼前月台。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后,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此举行了解放广州入城式以及庆祝广州解放大会。检阅台上空悬挂着一幅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广州入城式暨庆祝中广州解放大会”的大红布横额。到处红旗招展,气氛热烈。受检阅的部队有十五兵……[详细]
  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旧址 位于广州市文明路246、248号(原文明路13号及13号之一),是一座两间紧邻的两层半砖木结构的楼房,深15米、宽9米。坐南向北,东南西三面紧靠民房,北面临街,有骑楼。前半部三层金字架瓦顶,后半部两层,顶为两个平天台,在二、三楼临街处有阳台,里面中部有门相通,两间连成整体。 1924年12月中旬……[详细]
  位于越秀南路与东园横路交界处的“团一大”纪念广场是广东省首个共青团历史文化主题纪念广场,总建筑面积约为3744平方米,沿越秀南路分为东、西两部分。其中东广场面积1404平方米,主要是绿化景观,供游人休憩;西广场面积2340平方米,坐落着纪念广场的主雕塑,主雕塑旁不远处是“团一大”纪念广场志愿驿站。“团一大”纪念广场通过……[详细]
  岭南第一楼因楼上悬挂一口明代青铜钟,又名禁钟楼,位于广州市惠福西路五仙观大殿之后。明洪武七年(1374年)行省参知政事汪广洋建。后毁。万历年重建,现存上层的木构架是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的遗构。清代著名诗人屈大均把它与镇海楼、海山楼和拱北楼合称为四大崇楼。钟楼坐北朝南,通高17米,首层用红砂岩石砌筑台座,仍为明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