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黔东南州 > 黎平县旅游

黎平县旅游景点介绍

  黎平国家森林公园黎平国家森林公园于2003年12月获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隶属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黎平位于黔、湘、桂三省交界,面积4441平方公里,人口50万,侗族人口32万,为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贵州省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中国侗族文化生态旅游中心。这里有四项基尼斯之最——肇兴鼓楼群、高屯天生桥、述洞独柱鼓楼、杉阴沉……[详细]
  秦溪白塔秦溪白塔,也称秦溪凌云塔,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城西35公里,坐落在敖市镇西南4公里的秦溪村。塔的四周用土砖、青砖环砌成封闭式的四合大院。青砖砌筑的塔体耸立在四合院正中。大院左侧,秦溪流水潺潺;右侧,无限延伸的林区公路直穿秦溪村。左侧小门边的围墙上,有红军长征留下的标语:“武装起来,行动起来,要打倒土豪分田地”,十分……[详细]
  高近古戏台高近古戏台位于贵州省黎平县茅贡乡东部高近村中,是目前侗族地区所发现保存最古老的一座戏台,吸引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前往考察、研究。戏台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古戏台格局和清代的京剧戏台相仿,包括三部分,主戏台、厢房和看戏场。主戏台建造精美,雄伟壮观,主要作为戏人演唱侗戏之用;厢房布置在主戏台左……[详细]
  堂安侗寨堂安侗寨,800多人,住户散居在“班柏”、“几定”两支山脉和“贵近”冲。房屋大多数取南北向,全寨人以赢陆两姓为主,还有潘、蓝、吴、杨、石七种姓氏和睦相处,按传统风俗,寨中陆姓与潘姓又有大陆、小陆、大潘、小潘之分。堂安侗寨的鼓楼、戏楼、吊脚楼民居、石板路、古幕葬群、古瓢井以及水碾、石碓、纺车等古朴典雅的实物,每个……[详细]
  弄相山森林公园弄相山位于黔、桂交界处,距县城117公里。隶属地坪乡,土地权属为集体,最高海拔1162米。由于山高坡陡、交通闭塞、远离村寨,山上森林植被未遭破坏,整个生态环境保持完整的原始面貌,是县内保持最完好的原生型天然森林。弄相山保护区面积16755亩,其中有林地10245亩,疏林地270亩,灌丛地1125亩,农地9……[详细]
  神鱼井神鱼井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城三中南侧。长方形的水井用方整的白石围成0.45米高的井舷,结构坚实牢固,美观大方,具有明代建筑风格。四角和前后两方立0.8米高的方形石柱6根,柱头凿成菱形,旁开榫,嵌入白玉石6块,前后左右对称。它之所以最有名,水源很丰富,可供半个城居民用水,且冬暖夏凉,没有干枯的季节。神鱼井得名有两个传说……[详细]
  少寨溶洞少寨溶洞位于贵州黎平县高屯镇少寨山,共有3个洞,在少寨山脊右边叫绾凤洞,在左侧绾鸾洞,两洞相通,故称“姊妹洞”。绾凤洞洞口椭圆宏阔,入洞20米处又分东西两洞。洞内溪水潺潺,多钟乳石,形态各异,似柱、似笋、似观音、似菩萨,更有梯田层层等,可谓奇绝,故又名“仙人洞”。绾鸾洞洞口狭小,深里许,洞内钟乳石似宝塔、似鼓楼……[详细]
  黎平鉴泉黎平鉴泉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城北门外福禄江西岸,俗名“磨刀湾”。水自石岩缝隙渗出,傍崖凿井,二尺见方,水质甘甜。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黎平进士胡长新邀集当时名士聚会泉边,品尝泉水,题记刻于石上,至今字迹清晰,保存完好。泉石镌“鉴泉”两个大字,取“以泉为镜,明鉴心志”之意,故名。另刻有“同治癸亥十月胡长新题”……[详细]
  西佛崖石刻西佛崖石刻位于贵州黎平县城西隅的西佛崖,西佛崖是明末抗清英雄何腾蛟墓地,历来为游览胜地。民国十六年(1927年),湘军上校周曰痒率部进驻黎平,瞻仰何腾蛟墓。对何公民族气节高度赞颂,即题“浩气常存”四字,并具礼物,亲登黎平书法家李伯先生宅,拜请代书。由周出资雇匠,摩刻于西佛崖。四大字为横行楷书,笔力遒劲洒脱,阴……[详细]
  黎平天生桥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黎平县境内,在黎平县城德凤镇东北16公里处,距贵州省会贵阳460公里,清水江支流福禄江穿流而过。天生桥与八舟河景区和黎平城关人文景区(历史文化名城)紧密相连,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内主要景点之一。黎平天生桥为天然石拱桥,全长256米,主拱横跨福禄江上,跨度138。4米,桥宽118米,拱高至水面3……[详细]
  黎平肇兴侗寨(贵州凯里):黔桂湘三省交界地区为侗族主要分布区域,黎平县位于贵州东南角,与广西桂林市和湖南怀化接壤。距黎平县城30多公里的肇兴除了具有中心地理条件,加之侗族民俗文化、建筑风格在当地得以集中表现,使其成为侗族的民俗文化中心。在西方的游客心目中,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有两处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特征异常凸显的旅游……[详细]
  岩洞村是侗族大歌的源生地。这里的侗族文化源远流长,侗族歌师人才辈出。1952年该村的侗族姑娘吴培信先后出访苏联、匈牙利、罗马尼亚等欧洲国家,演唱的侗族大歌引起强烈的反响,使岩洞享有“将侗族大歌带出国门第一乡”的美誉。为了抢救、保护、继承和发展侗族大歌这一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所和美国……[详细]
  在黎平县古城区两湖会馆内,存放着巨型杉木阴沉木。木材因地层变动而久埋于土中者,称为阴沉木,一般多为质坚耐久的杉木。这棵巨大的杉木是目前中国已知出土的最大阴沉木。它于1992年6月9日在贵州黎平县敖市镇被挖掘出土,高2.4米,基径2.31米,胸径2.08米,年轮在1366至1436圈之间,经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研究……[详细]
  流芳村是黎平县西线上的一个侗族聚居村寨,距县城35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全村119户626人。该村侗族民居风情浓郁,是侗族地区中民居保存较为完整而又最具代表性的村寨。村寨座落在青山脚下,前面是一片肥沃的稻田,一条小溪从寨前稻田中间环绕而过。流芳花桥横跨在小溪上,座落在稻田中间,别具一格。流芳共有两座寨门,通过花桥……[详细]
  从肇兴再往前去5公里的山坳里,有一个叫堂安的侗寨,一直让人着迷。这里峰峦叠嶂,翠绿涌眼,吊脚木楼阡陌纵横,构成了一幅鲜艳古朴的画卷。堂安是中国与挪威文化建设合资项目,是贵州四个生态博物馆之一,即贵州黎平县堂安博物馆。翻开堂安700年的历史,我们自然地为这里的侗寨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典范复合表示由衷的敬佩。整个寨子的历史可从……[详细]
  1934年12月14日,红军长征经黎平,18日党中央召开长征途中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会议肯定了毛泽东西进贵州的正确主张,作出了《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定》。会址为一座明清时期建筑,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的黎平县城内旧城区原胡荣顺号店铺内。现正门横匾的“黎平会议会址”几个字为原国务院副总理-同志题写。会……[详细]
  这是侗乡最干净的村寨,这是百岁老人居住的仙乡,这是以香樟树命名的地方。很早就听说黔东南州有一个文明的村寨,很早就听说侗乡有一个最干净的地方。当皮卡车嘎然停靠在樟洞寨头的坪子上的时候,一个美丽的侗寨就豁然展现于眼前了。两面青山,如一把翡翠绿的楔子,屏护着这百十余户人家的寨子,清悠悠的樟洞河穿寨而过,河边是嬉戏的孩子,几个……[详细]
  落日似火,残阳如血……当夕阳在山的时候,我又一次登上黎平古城的南门古城墙,背靠巍峨苍翠的南泉山,看红红的太阳从山头跌落下去,悲壮地跌落下去,古城高低错落的房屋静穆地沐浴在晚霞的余晖里,风翻开一页页线装的历史,撩拨我的记忆,顷刻,一片片红云化成浮雕,战马的嘶鸣声,刀剑的撞击声响成一片……城墙是保护城池的墙,保护城内人民生……[详细]
  在侗乡大山腹地,云贵高原向湖南、广西丘陵地带过渡段,有一座古老的山城,那就是被民间和部分民族文化研究专家,社会人类学学者称之为侗都的黎平古城。黎平县城又叫德凤古城镇,是黎平县德凤镇党委、政府所在地,也是黎平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说德凤古城镇古老,也却实是很有些历史,据地质专家考证,黎平一带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秦、……[详细]
  潘老寨(原名龙凤村)是黎平县中潮镇所辖14个村之一,位于中潮镇南部,距镇所在地5公里,距县城30公里,寨前小桥流水,河水清可见底,前面是广阔的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后面是景色秀丽的五座山岭,故称五马奔巢。村寨依山傍水,坐落有致,视野开阔,风景优美古雅。具有浓厚的农村古朴气息。本村在交通运输上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是黔湘桂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