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满族院汲取东北本溪满族民居大院构建方式,同时又注入昆明四合院建筑的大量元素,因此,当为两地民居建筑的完美组合。院中央竖立的索罗杆主要祭祀供神用的。云南满族满族有1.2万人,主要分布于昆明、保山、思茅、德宏、曲靖、临沧、红河、楚雄等地州市。民居建筑:满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详细] |
![]() | 拉祜族寨与基诺族寨紧紧毗连,寨内建有拉祜族茅草房、大公房、教堂、牛棚以及葫芦广场。中心位置的葫芦广场形似一只硕大的葫芦平面,核心有一组石雕葫芦。传说拉祜族的祖先诞生于葫芦中,葫芦广场表现了拉祜族的祖先崇拜观念。拉祜族人口约41万,主要聚居在思茅、临沧境内的澜沧江沿岸地区。民居建筑:茅屋结构简单,搭建容易,颇具“构木为巢……[详细] |
![]() | 基诺族寨与佤族寨、布朗族寨一桥相连,隔水相望。步入基诺族寨,可以看到绿树鲜花丛中点缀着嶙峋怪石,一幢幢基诺族茅草屋错落有致,仿佛走进了山峦起伏的基诺山区。基诺族寨建有基诺族群众的大公房、民居楼、粮仓和太阳广场。基诺族人口约1.8万,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景洪县的基诺山区。民居建筑:基诺族的房屋建筑过去是“干栏式”的竹楼,后逐……[详细] |
![]() | 景颇族人口约12.4万,主要聚居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云南景颇族包括4个主要支系:景颇、载瓦、勒期和浪俄。村寨介绍:景颇寨占地15亩,有宽敞大方的各式民居建筑和精美华丽的”山官房”。广场中央竖立着“目脑纵歌示栋”,图案和雕塑象征着景颇族人民团结向前的意愿和骁勇刚毅的性格。民居建筑:建筑形式集中表现了景颇族“干栏式……[详细] |
![]() |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人口有64万人。在区域分布上,全省各县(市、区)几乎都有回族居住。村寨介绍:民回族村落主要由民居楼、清真寺及街区等建筑群组成,并有园林园艺景致点缀其间,较完整地表现了云南回民建筑的布局风格与构建特征。民居建筑:民回族村落主要由民居楼、清真寺及街区等建筑群组成,并有园林园艺景致点缀其间,较完整地……[详细] |
![]() | 云南民俗博物馆位于风景迤逦的云南民族村景区门外的仿古建筑昆明故城内,展厅面积1300余平方米,宽敞大气,在云南民族民间常见的红、黑、蓝基本色调的烘托下,温馨而祥和,地域特色鲜明。国家博物馆吕章申馆长专门为云南民俗博物馆题写了馆名。云南民俗博物馆于2010年11月18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目前馆内一楼设有云南宗教、云南青花……[详细] |
![]() | 哈尼寨展现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蘑菇房和母子房、日月广场、关于鱼生万物传说的大型浮雕、有迁徙传说的图腾柱;有体现生产生活的磨房、龙巴门、秋千场、梯田;寨神树和祭石表现了哈尼族“万物有灵、多神崇拜”的宗教信仰。民族概况现有人口125万人。主要聚居在滇南红河和澜沧江之间的元江、墨江、金平、江城等县。民居建筑哈尼寨展现了最具有代表……[详细] |
![]() | 独龙族人口近0.6万,主要分布在贡山县所属的独龙江乡,属土著民族。一栋典型的板屋系木楞房民居坐落在刀杆广场旁。民居建筑:独龙族村寨依山傍水,一座座木屋大多轻巧地构筑在陡峻的山坡地上。为使山洪从屋下流走,临江一面都是悬空的。勤劳的独龙人民房屋的四壁仅以竹篾巴围起上覆茅草,整个建筑结构简单,也有的在石基上垒垛整段的圆木,盖……[详细] |
![]() | 德昂族人口约1.7万,主要分布在德宏州和保山市的潞西、瑞丽、陇川等县区。能容纳数十人居住的德昂大房子,毡帽顶的小房子,还有颇具浪漫色彩的大公房、小公房……还建有“龙阳塔”标志及佛教奘房、佛塔。民居建筑:德昂族喜居干栏式竹楼。这种竹楼多用木料做框架,其它部分,如椽子、楼板、晒台、围壁、门、楼梯等均用竹子为原料,房顶则覆盖……[详细] |
![]() | 布依族人口近5.5万人,主要聚居于曲靖、文山、红河几个州、市.布依族寨子傍水而建,两幢民居忠于民间的构建方式,实现了邛笼系与板屋系建筑手法的完美结合。寨内水榭回廊,曲径通幽,既是民居风情的浓缩,又是园林景观的新创,颇具代表性。民族建筑布依族居住显著特点是依山傍水聚族而居。民居多为干栏式楼房或半边楼式的石板房。石板房以石……[详细] |
![]() | 布朗族人口约9万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澜沧江下游两侧的山岳地带。布朗族寨与佤族寨毗邻相连,寨内“孔明帽”式建筑十分独特,建有民居、鬼神广场等建筑。鬼神广场中央竖立着布朗族的图腾,是布朗族祭拜神灵和表演歌舞、举行传统民俗活动的重要场所。民居建筑:布朗族住房建筑为干栏式竹楼,分上下两层,楼下关牲畜,楼上住人。布朗族村寨通……[详细] |
![]() | “金堂春”绿色生态新农家西山区谷律乡“金堂春”绿色生态新农家位于距昆明五十公里的“安富公路”西山区与安宁青龙峡相接壤的交界处。这里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民风纯朴,风景独特。远看青山叠翠,近观奇花异木,空气清新,山珍无数,百鸟欢歌,浓郁的民族风情,高深的文化涵蕴,新奇的艺术品位,美妙的特色档次与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融为一……[详细] |
![]() | 东寺塔和西寺塔是云南创建最早的古塔之一,对建造塔的人,文献记载,均为“南诏弄栋节度使王嵯巅建,大匠尉迟恭韬造。”但对塔的建造年代就有几种不同的记载:《重修东寺塔常乐寺记》载:“五华之南东西两塔,高入云霄,志谓唐贞观年间(627年至649年)创建。”《重建东寺文笔塔暨忠受三坊碑记》载:“塔造于南诏弄栋节度使王嵯巅手,为文……[详细] |
![]() | 云南民族博物馆与滇池边的云南民族村相邻,距昆明市区约9公里。这是云南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最集中的收藏于展示场所,也是东南亚最大的民族博物馆。这里展出的各类展品达万余件,分《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形态――改革与发展》、《云南少数民族生态产业》、《云南少数民族纺织工艺和服饰艺术》、《云南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云南少数民族节庆乐舞》……[详细] |
![]() | 昆明郊野公园位于北郊玉案山,距昆明城区10公里,占地面积62.5公顷,是1990年建成开放的一个山林公园。主要建筑是依照我省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形式,依山势构筑,野趣横生,形成浓郁的山寨田野风光。在公园的绿树丛中,建成了我市第一个“野营度假村”。……[详细] |
![]() | 在罗汉山的悬崖绝壁之上,包括龙门石场、平台、石室、石雕等组成。由慈云洞拾级而上或乘游览索道方可到达.其地势十分险峻,垂直高度380米,凭栏远眺只见海阔天空,烟波浩渺,风帆点点,使人心旷神怕。特别是人们经历了登龙门之惊险,观赏石雕艺术之美妙,登高远眺俯瞰烟波浩渺的填池风光,吟诵孙髯翁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的联句,好似置身云……[详细] |
![]() | 城南双塔高嵯峨,城北千山如涌波。”这是明初史谨描写昆明景色的两句诗。这“城高双塔”,即指昆明的东寺塔和西寺塔。西寺塔今在东寺街南段西侧的部队营房中,塔旁原有慧光寺,俗称西寺,早毁。西寺塔是一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计13层,高约30米,塔砖间有梵文,每层四方券洞中刻佛像一座。东寺塔今在书林街,云南人民出版社旁。其开关与大……[详细] |
![]() | 明代四川新都状元杨慎(号升庵),因“议大礼”,触犯了明世宗而受廷杖,遍体创伤,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被谪戍云南永昌(今保山),直至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去世,终未被赦免。在这漫长的37年流放生活中,他得到云南各方面人士的存护、尊敬,常来往于博南兰津、苍洱金碧、临安阿迷、澄江嵩明之间,足迹几遍云南。其行踪所至……[详细] |
![]() | 大观公园位于昆明市以西约2公里的滇池湖畔,始建于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建大观楼,公园也因此而得名,面积达700余亩,为市区最大的公园。乾隆年间,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有感而发,傲然撰书一百八十字长联,把滇池风光和云南数千年历史生动地展示在世人面前。长联一出即惊动四方,人们争相传颂,……[详细] |
![]() | 阿昌族人口约有3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潞西及保山地区的龙陵等县。阿昌族人口约有3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潞西及保山地区的龙陵等县。阿昌族人口约有3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潞西及保山地区的龙陵等县。阿昌族人口约有3万人,主要……[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