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昆明市 > 西山区旅游

西山区旅游景点介绍

  达子长村榨油房位于西山区海口街道办事处达子长村内,年代为清末民国初年。达子长村榨油房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柿花桥位于西山区金碧街道办事处西岳庙社区玉带河上,年代为明代。柿花桥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聂耳母亲彭寂宽墓位于西山区碧鸡街道办事处碧鸡社区高峣村后山,年代为1956年。聂耳母亲彭寂宽墓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廖新学墓位于西山区碧鸡街道办事处碧鸡社区高峣村后山,年代为1958年。廖新学墓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鲁氏别墅位于西山区福海街道办事处河北社区五家堆村旁,年代为1927年。鲁氏别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家花园位于西山区棕树营街道办事处近华社区小岛村内大观河畔,年代为民国。陈家花园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李氏宅院位于西山区福海街道办事处王家村35号,年代为1932年。李氏宅院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义学碑刻位于西山区马街大渔村义观寺内,年代为清。义学碑刻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乡规民约碑位于西山区团结乡多依寺大庙内,年代为清。乡规民约碑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孝节石牌坊位于西山区碧鸡街道办事处观音山村内,年代为清。孝节石牌坊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曲焕章墓位于昆明市西山区团结街道办事处花红园小村后山上,曲焕章(1882—1938),原名占,摁字星阶。云南白药创始人,是载入中华史册的云南中草药名家。1938年5月,曲先生在重庆被国民党当局迫害去世,亡年56岁。同年,家属将其遗体安葬在现今西山区团结乡花红园小村的后山上。1991年其女又对墓地进行了修整。墓用石块砌成……[详细]
  陈一得墓位于西山森林公园太华山气象站内。1958年,陈一得先生病逝于昆明,先安葬于百花山,累遭盗墓。后经征得一得后人同意,于1990年将一得与其夫人(刘德芳女士)墓迁至现址(一得楼北侧)合葬。此展品为区级文物,是云南气象博物馆的一部分。……[详细]
  柏西文墓,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西山风景区环山公路旁。始建年代不详,占地约30平方米,水泥墓地,青石墓碑。墓东南面可远眺滇池,墓旁有徐嘉瑞、李国清所撰写的墓志铭碑一通。柏西文是一位热爱中国的外籍人士,其以中国为祖国,以广东为故乡,扎根云南28年培养了大批外语人才,同时也为云南的钢琴教育及西方现代文化……[详细]
  陈荣昌墓位于昆西山区猫猫箐社区居委会马鞍山居民小组小石林后山处,系清代至民国时期,云南著名文化名人陈荣昌及其妻子的合葬墓。……[详细]
  普坪石刻位于昆明市西山区马街街道办事处普坪社区“小石林”山崖石壁上。亦名李根源“翠峰十咏”石刻。普坪石刻是原当任过北洋政府总理、云南陆军讲武堂总办(即校长)的著名爱国人士李根源先生抗战时期在昆所写十首名为“翠峰十咏”的五绝诗,其随从将它刻于此处。普坪石刻是李根源先生题刻相对集中之地,“翠峰十咏”,分散刻于“小石林”内的……[详细]
  甘美医院是昆明所保留的为数不多的大规模法式建筑群,坐落于洋楼“聚集地”的巡津街。始建于1912年,至今仍保留较好。1910年,法国人修建滇越铁路,为了方便铁路员工看病,法国外交部和滇越铁路公司便在此处资助修建了甘美医院,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甘美”的意思,原自20世纪发明卡介苗的法国人卡默德(Calmette)的……[详细]
  巡津新村裴氏楼位于昆明市金碧街道办事处巡津新村5号,该建筑建于1940年代,欧式建筑,原系民国时期曾任军事参议院总务厅厅长,昆明市市长、国民党云南省党部书记长裴存藩住宅。1950年后,为中共昆明市委管理使用。该建筑平面布局呈十字交叉,占地约257平米,建筑面积约550平米。砖木结构,二层带阁楼。一侧带马蹄型的客厅。屋顶……[详细]
  昆明观音寺,位于滇池西岸,山势突兀险峻,被誉为昆明的小南海。这座寺庙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观音寺原为土主庙,供奉‌大黑天神。后来,在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建观音殿,石嘴山也因此改名为观音山。寺内的大殿建筑物墙体全用不规则的石块镶砌而成,其“小南海”牌坊为重檐,均为少见的设计。观音……[详细]
  杨杰墓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具体在高蛲至华亭寺之间的公路上端约300米处。杨杰是云南大理人,国军上将,曾在1949年被蒋指使的军统暗杀于香港。杨杰将军没有亲生子女,唯一的嗣子杨兆虎是杨杰之兄杨懋的次子。在1950年,杨杰嗣子杨兆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专程赴香港料理归葬杨杰将军遗骸,把将军的骨灰运回了云南昆明,并在此修……[详细]
  红庙收信台遗址位于前卫街道红庙社区红庙寺村。全面抗战爆发后,1937年8月,按照“交通部训令电工字2606号文”,云南电政管理局建设昆明无线天线收发话台,第二年投入使用,与成都台共同承担当时国际无线电通讯业务。其中,发信台在黑林铺团山,收信台在红庙现址。现存平房8间,占地约1.5亩,2011年1月,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