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镇江市 > 丹阳市旅游

丹阳市旅游景点

丹阳天地石刻园
   丹阳是南朝齐梁帝王故里,是一座拥有6000多年文明史、2400多年建城史文化古城。亚洲最大的石刻文化游园——天地石刻园就坐落在这里。湖光山色环抱中的天地石刻园,景色宜人,明净的湖水倒映着青山白云,晴空树影,整体建筑以凤凰为原型,构筑设计与地形高差相结合,形成了几条飘带,每一条飘带都是一个主题展览馆,以走廊的形式展现,相连成环,每个馆大大小小的展台,都被镶嵌在墙壁之中。沿走廊游览,是犹如梦幻的光影与石刻珍品的炫目交错。天地石刻园在齐梁故里、全国百强县的江苏省丹阳市,天地石刻园项目以齐梁文化为背景,以丹阳极具文化、历史价值的南朝陵墓石刻以及上至西汉、下至民国的近8000件中国历代石刻为平台,辅以高……[详细]
中国(丹阳)眼镜城
   中国(丹阳)眼镜城位于京杭运河与沪宁城际铁路之间,中山路与站前路交叉口,紧临丹阳火车站与汽车站,该项目总面积为4531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0919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5亿人民币。中国眼镜城大厦总体规划布局由交易区、配套商务酒店组成,交易区面积约6万平方米,以眼镜销售批发为主,南侧的商务酒店面积约2万平方米。既能满足眼镜城的商务办公、旅游接待等配套功能,又是该区域的标志性建筑,展现出了城市的名片形象。丹阳眼镜城项目完全摆脱了传统眼镜市场的单一商业模式,是集休闲娱乐、餐饮住宿、商务办公、影视表演等为一体的体验式商业。该模式表现的是一种城市-休闲中心,在建筑层面上体现为商业街区模式,这个街区开放……[详细]
总前委旧址纪念馆
   总前委旧址纪念馆是第二代核心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战斗-过的地方,作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自98年开馆以来,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已累计接待参观者20多万人次,尤其是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年接待人数达6万人之多。目前,丹阳市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已成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为了更好地发挥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对全社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作用,总前委旧址纪念馆进行了全面修缮改建。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坐落于丹阳市内城河路宝塔弄5号(原戴家花园)。包括旧址和纪念馆两个部分,占地1344平方米。为二层楼房。现旧址按当年的原……[详细]
九曲河枢纽风景区
   九曲河,亦称包港,在镇江市丹阳境内,北起长江夹江,南接京杭大运河,现全长27.6公里。据史志记载,九曲河原是一条“九处弯曲”“委折七十里”河道,早在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里人严定修建过。明清时期屡经疏浚。民国3年(1914年)、20年、21年、25年、35年先后疏浚,35年并建包港闸(尚存,已废)。1952年,局部疏浚九曲河,完成土方84万立方米。1958年、1960年和1961年3次拓浚,主要有与京杭大运河连接段和川门桥至太平港段的裁弯取直,裴家桥至江口段和江口至九曲河闸段的疏浚。组织5个公社2.24万劳力施工,至1962年4月,浚河与九曲河闸相继竣工,共完成土方213.……[详细]
万善公园
   万善公园是位于江苏丹阳市区东南角的一座综合性公园,建于1996年,占地8.9万平方米。 万善公园定位是一个“简洁、大气、舒畅、生态”,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给广大市民提供休闲娱乐活动场所的开放型公园。……[详细]
九里风景区
   镇江丹阳市九里风景区位于丹阳市延陵镇,是一个以吴文化为背景,以季子庙为核心的祠庙建筑群。景区整体以田园水乡为基调,以古吴文化为主线,是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古吴文化体验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景区内的季子庙是为纪念春秋时期集季子而建的寺庙,1999年经过复建,现有64间正殿,阴阳殿、128座神像。景区内有季河桥、观音地,谷上听泉、十字碑、消水石等景点,更有独特的奇观异景——沸井涌泉,闻名遐迩。……[详细]
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位于江苏省丹阳县境内。丹阳南朝陵墓石刻现已发现的主要地点有陵口镇萧梁河两岸、狮子湾、仙塘、前艾庙、金王陈村、烂石垅、三城巷、水经山村等八地十处,这十处陵墓主要是南朝时的齐、梁两代的帝王、帝后陵墓,其中有齐宣帝萧承之的永安陵、齐景帝萧道生的修安陵、齐武帝萧绩的景安陵、齐明帝萧鸾的兴安陵、梁文帝萧顺之的建陵、梁武帝萧衍的修陵以及金王陈村、烂石垅、水经山村已经无从考证而失名的陵墓。这些陵墓的前都有神道石刻,石刻的造型十分生动,气魄雄伟,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珍品。坐落在丹阳市胡家桥北2里狮子湾的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坐南向北,已平,陵前现存石刻二件,东为天禄,保存完好,身长2.95米,高2……[详细]
金家村陵墓石刻
   金家村陵墓石刻:位于丹阳后巷镇建山金家村。从景安陵旁边的路一直向北,大约5公里,是一丁字路口,左转约600米,在路的左边就是金家村。开车进入村里,找个空地停车。一直向南走,有一片大的田地,四周被围着,顺着田垄,走到最南端,石刻就在那里。这个石刻比较难找,因为田地地势低洼,四面地势都比这里高,所以在外面根本看不见。朱偰考察丹阳的南朝石刻,把这里漏掉了,可见多么难找啊。因此《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里没有此处的照片,也无法比较这个石刻的磨损变化。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文物部门1977年4月将沉于水塘和土中的天禄、麒麟提升安放。东为天禄长2.38米,高2.25米,颈高1.2米,体围2米,头已……[详细]
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
   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南朝(493年)丹阳县建山田家村1988年作为“丹阳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  萧赜(公元440-493年),父萧道成,母刘智容。高帝死后继位,时年43岁,在位12年(公元482-493年)。病死,葬景安陵。年号永明。  齐武帝景安陵,位于今江苏省丹阳市建山乡前艾庙。  萧赜,建元元年(公元479年)立为太子,建元四年即帝位,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卒。享年54岁。  齐立国之前,萧赜随其父萧道成东征西讨,颇立战功。最值得一提的是升明元年(公元447年),……[详细]
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
   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南朝(549年)丹阳县荆林刘家庄1988年作为“丹阳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  萧衍(公元464-549年),父萧顺之,母张尚柔。迫使齐和帝禅位于己,时年39岁,在位48年(公元502-549年)。饿死,葬修陵。年号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  梁武帝修陵,位于江苏省丹阳市荆林乡三城巷,在其父文帝萧顺之建陵之北约100米处。修陵陵冢早已荒平,仅陵前存石麒麟一只,位于神道北侧,身长主1米,高又8米,颈高l.45米,体围2.35米。今存南朝陵墓石……[详细]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位于丹阳市荆林乡三城巷之东北。处于齐明帝萧鸾兴安陵与梁武帝修陵之间。萧顺之,系齐高帝萧道成之族弟,未即帝位。天监元年(520)闰四月被追尊为文皇帝,庙号为太祖,陵曰建陵。陵东向,已平。陵前存石刻有石兽、方形石础、神道柱、石龟趺各一对。石兽,南为麒麟,北为天禄。麒麟独角已残,四足缺失。身长3.05米,残高2米,颈高1.25米,体围2.7米,天禄双角四足已失,身长3.1米,残高2.3米,颈高1.5米,体围2.76米。两兽均昂首突胸。麒麟上颚已残,颔下长须蔓卷,垂至胸际,两翼微向上,翼面雕饰与他墓者大体相类,唯翼的细鳞中饰有五瓣小花,兽之背脊作通贯首尾连珠状纹饰。方形柱础石二,位于……[详细]
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
   梁简文帝萧纲庄陵,位于丹阳市荆林乡三城乡刘家庄附近,其南60米处为梁武帝萧衍修陵。萧纲系粱武帝之子,太清三年(549)五月梁武帝卒,萧纲即位,于大宝二年为侯景所害。次年,元帝萧绎尊为简文帝,庙号太宗,葬于庄陵。陵向东,已平。陵前有萧港,可通陵口镇运河。陵前神道存石兽天禄一,北向,仅存前躯及左前足,身高3.16米,左前足五爪上张,足之下连接石板残部,厚0.26米,有双翼,伸颈昂首,翼膊上方有两片羽翅向前翘起。有别于其他齐粱石兽。口角边有茸毛,垂胸长须及翼部纹饰与齐明帝萧鸾兴安陵前石兽相似,颇富装饰意味。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南朝(551年)丹阳……[详细]
陵口陵墓石刻
   陵口陵墓石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陵口陵墓石刻南朝丹阳县陵口1988年作为“丹阳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口石刻  丹阳陵口镇东有一对高大的石麒麟,此处就是南朝齐,梁两代陵区的总门户,称为齐梁陵口。陵口现在仅存一对残损的石麒麟,东为双角天禄,西为独角麒麟。两只石兽相距约百米,中间隔着一条小河。陵口石刻为现存体积最大的南朝陵墓石兽,长、高度均达到4米,宽约2米,总重量约为30吨。两座石兽腿部均已残损,现在用石块支撑着。头部也有不同程度残损,天禄的头部曾经用石料补修过。从陵口石刻的雕刻风格来看,与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的风格很象,高大饱满,颈……[详细]
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
   齐明帝萧鸾兴安陵,位于丹阳市荆林乡三城巷东北约0.5公里处。萧鸾,是齐景帝萧道生之子,继废帝海陵王为帝,于永泰元年(498)卒,谥明帝,庙号高宗,葬兴安陵。陵东向,已平。陵前尚存石兽一对,南为麒瞵,北兽肢体已残,仅存其后部湮没土中。麒麟身长3.02米,残高2.7米,颈高1.35米,体围2.78米,四足已失,造型仰首垂尾,短颈,独角,已残,颔下垂长须。翼的形状别致,由四小翼组成,与胸前长毛浑然一体,秀美多姿,极富装饰性,兽脊隆起,由头至尾雕饰成连珠,琢工细腻华丽。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南朝(498年)丹阳县荆林三城巷北1988年作为“丹阳南朝陵……[详细]
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石刻
   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石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石刻南朝(494年)丹阳县胡家桥仙塘湾1988年作为“丹阳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石刻  景帝萧道生,字孝伯,明帝萧鸾之父。刘宋时为奉朝清,死在任上。齐立国后,追封为始安贞王。萧鸾称帝后,追封为景皇帝,葬修安陵。  修安陵位于今江苏省丹阳市胡桥山伯塘湾鹤仙坳南麓。陵墓依山而建,陵前建有神道。神道两侧置石兽一对,东为天禄,西为麒麟。这对石兽极其俊美。身躯高大,头颈、胸腹屈曲弯折,略作“S”形,给人以清秀颀长之感。装饰繁复。如对头部茸毛的刻划,使其线条复杂化了。……[详细]
狮子山土墩墓群
   狮子山土墩墓群位于丹阳司徒镇甸头村,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180米,占地面积约45000平方米。山体与四周分界明显,一看就像是人工的杰作。狮子山土墩墓群是个高规格的古代墓葬,狮子山这儿还能看到狮子的两个眼睛和绣球,狮子山的西北面不远处就是两个土墩墓——秦角墩土墩墓,这是狮子山的眼睛;再往前还有窑坟墩土墩墓,这是绣球。现存的秦角墩土墩墓墩体上长满松树,高出地表约6米。秦角墩土墩墓原本有两个墩,几年前修路破坏了一个墩,现在仍然能看到道路在靠近秦角墩土墩墓的地方有个明显隆起的弧度。当时修路的时候,看到这个地方的土与其他地方的泥土颜色不一样,是黑色的,考虑到可能有墓葬,就没有再往下挖。因此,非常可……[详细]
延陵季子碑
   延陵季子碑位于丹阳市九里镇南街北端,季子名札,春秋时吴王寿梦之子,曾封于延陵,传说延陵九里季子庙后有季子墓,碑立于庙前。庙已毁。碑圆首,高2.45米,宽1.06米,厚0.12米。碑文为“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两行10字,篆书阴刻,传为孔子所书。碑下部有唐大历十四年(779)萧定重刻,张从申题字20行,每行5字,今左6行因石破损字无存。每行最下两字在1980年10月扶正入座时嵌入碑座。在碑文两旁空白处刻有唐建中元年(780)八月树碑,建堂,及唐贞元三年(787)、宋元祐元年(1086)、明正德四年(1509)、嘉靖六年(1527)五处款识,字迹已不清晰。碑阴刻“改修吴延陵季子庙记”篆额及萧定撰、……[详细]
烂石陇南朝佚名墓石刻
   烂石陇南朝佚名墓石刻位于丹阳的南朝石刻在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却没有把烂石陇南朝佚名墓石刻列入全国重点,而是省级文物。石刻共有两个,一南一北,隔着一条土路对峙。南侧的损坏严重,只剩下躯体下侧的部分石块,而北侧比较完整,但是风化严重,要仔细辨认,才可以看清局部花纹。据《丹阳县志》记载:墓今已平。墓前有2尊石辟邪,南北对列。南辟邪现已碎,北辟邪较完好。形似狮,身长1.58米,高1.54米,颈高0.75米,体围1.7米。张口吐舌,作蹲踞状,其形态为南朝石刻中所仅见。1977年5月提升入座。此墓有齐废帝海陵王萧昭文墓之说。(日)曾布川宽《六朝帝陵》:烂石……[详细]
万善塔
   万善塔位于丹阳市万善公园中,初称“万寿塔”,建于明崇祯十年。距今有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从古运河畔拔地而起,直指苍穹,巍然屹立,雄奇挺拔,因而,又有“通天塔”之称。全塔高有48.6米,塔身外八角形,内室为方形,上下交错。塔檐由数层砖块叠涩,下出木椽,斗拱承托,铎铃悬挂,充分体现了明代古塔的建筑风格。塔体自下而上逐渐收缩,塔顶安置瘦长铁制塔刹。这在全国数百座古塔中,堪称一绝,所以,它又赢得了“古运河畔第一塔”的美誉。万善塔诠释了明代古塔的特点,作为中国古建筑的文化的全面表现,又是丹阳市的标志性建筑。所以在灯光设计上以“保护和利用”原则的前提下,选用绿色、环保节能的高亮度LED光源,替换现有的传统投……[详细]
沸井
   丹阳的季子庙之所以闻名遐迩,不仅是有十字碑、消水石、季河桥等名胜古迹,更得益于这里有独特的奇观异景——沸井涌泉。季子庙的沸井主要分布在庙前的沸井塘边。根据志书记载,古代这里有井百口,其中一部分是沸井。现存古沸井有六口,井水三清三浊,各相距尺许。稍远看去,井栏古朴典雅,神韵别具;走近细瞧,井内水面翻腾鼎沸,滚浪有声。这奇特的景观令游人稀奇不已。此外,在庙周边的河沟水塘内,还有多处沸泉在滚涌,从不停息,乡民们谓之为“龙气”,称沸井塘为“龙潭”、“沸潭”。季子庙何时有沸井很难考证,但从南朝刘敬淑的《异苑》一书可知,早在16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沸井已名声远播了。拜谒季子庙,观沸井涌泉是历代达官贵人、……[详细]
全部丹阳市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