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海州区旅游

海州区旅游景点介绍

  连云港石穴岩画主要分布在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山、连云区中云台山、海州区南云台山、灌云县大伊山和东海县马陵山等地。这些石穴岩画多是由一个个人工磨制的圆形石穴组成,部分周围还刻有方形棋盘图像。部分图案疑似天空星象,故俗称“星象石”。有专家认为石穴岩画为新石器时代祭祀所用。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详细]
  国清禅寺中大殿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院内。俗称大寺,始建于隋,清重建。原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三进,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厢房、方丈室等。1923年,寺院改为灌云县中学;1949年后改为板浦中学,拆大雄宝殿建礼堂。现仅存山门、中大殿,均为砖石结构,小瓦面,硬山式,拱形门窗,室内无隔山,立……[详细]
  南城古民居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南城街道东大街、西横街等。现有保存较好的古民居二十一处,主要分布在东大街(原称凤凰街、海宁街)两侧,分别为新浦区南城镇东大街10-2、12-1、20、27、29、30、32、33、39-2、44、46、61、73、76、80、82、85、88、104、106号,西横街7号。有的为青砖灰瓦、斗……[详细]
  精勤书院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中正东街。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校友中名人辈出,在海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精勤书院的创建者为时任海州正堂鲍毓东、淮北盐运使彭家骐以及中正场盐大使陈汝芬,院名取义于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书院设在文昌宫,陈汝芬任第一任院长。抗日战争期间,精勤书院遭飞机轰……[详细]
  板浦古民居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西大街20号,大寺巷4号、6号、15号,西顾巷汪家大院共5处,多为清至民国时期的建筑。有的一宅三进,有的为联排式民居,各自为独立的庭院。主要建筑坐北朝南,青砖小瓦,硬山式,立字梁,内设板壁。主屋的右侧立有天香阁,古色古香,具有徵式建筑的特色,保持着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板浦民居连云港市目……[详细]
  民主路民国建筑群连云港市海州区民主路是一条具有百年历史的老街,有许多民国时期的老建筑,其中保存较完好的有民主中路79-87(单号)、88、93-103(单号)、98、131、155、154-182(双号)、219号。在建筑上表现了中西合璧、土洋混杂的风格,其中不乏上乘之作。各种柱式本起源于西方古典建筑,而民主路上许多建……[详细]
  朱麻村招信军石刻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云台街道朱麻村西约400米处。刻面宽68厘米、高95厘米、字径7厘米。刻文共四行,左起竖行阴刻,楷书。该石刻刻文0-现“招信军”字样,字迹清晰可辨,落款为宝祐二年十二月日刊。此石刻对连云港市宋代交战遗迹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详细]
  当路王氏宗祠(明)当路王氏宗祠位于连云港市高新区花果山街道办事处当路村,与村部相邻,坐北朝南。王氏宗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其间,当路王氏59世祖王鸣鹤,曾任一品两广总兵、骠骑将军。万历皇帝颁诏赐封“天下将才第一”,“赐葬故里,立祠享祀”,族人即在海州州府的协助下按规制修建王鸣鹤墓,按一品大员安葬,建立祠堂,享受祭祀。明……[详细]
  锦屏磷矿旧址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桃花村北500米处。锦屏磷矿是我国发现最早和开采历史最长的磷矿,被誉为江苏省化工行业的鼻祖,“全国化学矿山的摇篮”。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9年,其前身锦屏公司发现了具有开采价值的磷灰石;1920年正式成立锦屏矿务有限公司,开始了中国当时唯一的磷灰石的开采;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对……[详细]
  新浦银行大楼旧址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解放中路55号。1939年,日本侵略者占领新浦后,由“储备银行办事处”筹建,日本工程师设计,福昌建筑公司承包,于1945年建成。两层,高17米,灰墙、四坡顶红瓦屋面,占地面积约680平方米。该建筑体现出日本明治维新后欧式与大和建筑风格结合的特点。1945年8月日本投降,驻新浦日军投降签……[详细]
  牛首山石刻(东汉)牛首山石刻位于连云港市高新区花果山街道牛首山山腰,其西为悬崖,东为大村通向关里的古道。石刻共有4处,分刻在3块岩石上,从南向北排列依次为“吴平里□□□□□”、“□□汉建□”、“建初七年”、“□□吴平□里刘卒吏息地”,刻面朝东,字径大小不均,平均在20厘米左右,刻文释读困难,字体为隶书,笔风古朴雄浑。牛……[详细]
  南城东大街石板路(清)南城东大街石板路位于连云港市高新区南城街道凤凰社区。南城东大街系清代建筑,街道长约1.5公里,宽约4米。街道路面由长约2米,宽约0.4米的花岗岩质条石铺成。南城东大街保存了旧街道的风貌,对研究南城地区清代建筑的建筑结构、布局、技艺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谢小楼桥(清)谢小楼桥,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朐阳街道网疃村朐阳门东侧居民区,俗称“龟腰桥”,为海州富绅谢希愚别墅谢家花园里的建筑,建于晚清。南北向,跨青龙涧,单孔石拱桥,花岗岩质。桥身长8.7米,宽2.45米,净跨4米,矢高2米,桥面铺以条石。原有8根栏杆,现存4根,栏杆呈方形,桥南二杆截面长0.18米,宽0.2米,桥北……[详细]
  原海州高级中学大礼堂(20世纪50年代)原海州高级中学大礼堂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秦东门大街105号。海州高级中学的前身是海州石室书院海州官立中学堂,曾经培养了沈云沛、朱路、张廷瑞、李映庚等杰出的人才。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乡绅沈云沛、黄道传等人创设海州中学堂,成为当时海州最高学府,揭开了海属地区近现代教育的序幕。沈……[详细]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民国校舍(1943年)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民国校舍建于1943年,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解放西路99号(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老校区)校址西南隅。其中,南排校舍为砖石结构,占地约277平方米;北排校舍为砖木结构,占地约221平方米;两排校舍及园地总面积约为2100平方米。两排校舍迄今已有70余年历史。目前,两排……[详细]
  秋园龟腰桥(20世纪30年代)秋园龟腰桥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秋园“大盐河”上。“秋园”始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经历年扩建,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初具规模,但尚未完成全部筑造计划。此园属于国民党两淮盐务管理局,共占地面积100余亩,既吸收江南园林的建筑特色,又独具一格。园内有山有水,人工天成,浑然一体,山水……[详细]
  东亚旅社(含门前石板路)位于新浦区新市路35号。1919年由地方军阀-集资建成,故又名“白公馆”、占地面积约750平方米。为四合院式连体建筑。两层40余间、高约9米、砖木结构,门厅为欧式风格,置阳台、穿堂,东西两侧各砌圆柱形门柱,柱头为砖雕,雕以卷叶堆纹浮雕图案。院落内廊柱、廊沿、楼梯、扶手等,或雕刻或彩绘。楼梯设于西……[详细]
  南城西山石刻位于新浦区南城镇西山。石刻分布在西山东南坡一块高约3、长约10米的不规则的花岗片麻岩上,从南到北共三处,南是“夕佳”两字,字径约50厘米,钱泳题;中是“俯瞰东溟”四字,字径33厘米,落款阳湖管干珍;北是民国三年南城地方名士举人武霞峰、武笏山的隶体三言诗刻,8行,行6字,款两行共24字。刻面90×120平方厘……[详细]
  南城东山石刻群位于新浦区南城镇东山顶,分布在东山南峰和去玉皇宫沿路两侧及玉皇宫东南侧“徒然洞”一带。共有明、清、民国时期各种字体大小不一的石刻30多处。石刻的最大字径为68-55厘米,最小字径25-16厘米,内容多为赞咏自然风光。此石刻群是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对旅游事业的开发和书法艺术的研究也有一定价值。……[详细]
  古凤凰城门位于新浦区南城镇东大街南首,现存的古凤凰城门是清咸丰十一年(1861)海州牧黄金韶修复,门额“古凤凰城”四字,字径50厘米。上款:“咸丰辛酉”,下款:“海州州牧黄金韶”。1958年凤凰城拆毁,城门留存。因城门漏水严重,1985年由省拨款维修。现城门东西长18.27、高6.14。城门洞高3、洞底长8.11米。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