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央纵队机关宿营地旧址位于灌阳县文市镇桂岩村,年代为近现代。中央纵队机关宿营地旧址为灌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一纵红军宿营地—桂岩村红军街位于灌阳县文市镇桂岩村,年代为近现代。一纵红军宿营地—桂岩村红军街为灌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仁山公祠堂位于灌阳县文市镇玉溪村,年代为清代。仁山公祠堂为灌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三家祠堂位于灌阳县文市镇桂岩村,年代为清代。三家祠堂为灌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岩口文氏祠堂位于灌阳县文市镇桂岩村,年代为清代。岩口文氏祠堂为灌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灌阳翠福亭位于灌阳县文市镇桂岩村,年代为清代。灌阳翠福亭为灌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江西义渡亭及渡口位于灌阳县文市镇联合村江西渡屯的灌江两岸,年代为清代。渡口的灌江东西两岸各有古亭(东岸亭已毁)。西岸渡口有寄木树生石上,盘根错节,枝叶繁茂,凡过此渡者,无不暂息乘凉。村人唐运照虑其根离石土而易枯死,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捐资砌石墙固土护根。据渡口碑文记载,此义渡建于明万历年间。江西义渡亭及渡口为灌阳……[详细] |
![]() | 灌阳陶氏宗祠位于灌阳县灌阳镇苏东村,年代为清代。灌阳陶氏宗祠为灌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灌阳邓氏宗祠位于灌阳县新街镇戈洞村,年代为清代。灌阳邓氏宗祠为灌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新街“益清公祠”位于灌阳县新街镇青箱村,年代为清代。新街“益清公祠”为灌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杉木谢氏建有“谢氏宗祠”(大祠堂)、“贞宇公祠”(小祠堂)、“彧之公祠”、“恩宇祠”等四座百年祠堂,如凝固的音乐、集成的艺术,仿佛历史风尘的标志和符号,多姿多彩,蔚为壮观。瞻仰古老宗祠,浏览碑文及功德内容,聆听一个个动人故事,让人心生崇敬之情。四座宗祠的背后,都记载、流传着许多鲜活的人与事,忠实记录谢氏族人倡导并践行的……[详细] |
![]() | 灌阳县郑氏宗祠位于灌阳县黄关镇唐官村,年代为清代。灌阳县郑氏宗祠为灌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青箱古村,位于广西灌阳县新街镇,为中国传统村落。该古村落民居极具自身特色,以传统桂北建筑、岭南建筑及欧式建筑风格和谐相融。目前村中古祠堂、古街巷保存完整。古村落具有极高的古建筑、古民居研究价值。……[详细] |
![]() | 洞井村古民居位于洞井瑶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紧临洞大公路,距离乡政府0.5公里。古民居属于明清两代的瑶族地方民宅建筑群,具有岭南水乡风格,距今已有680多年的历史。古民居以唐姓居住为主,至今居住着瑶汉人家190户600多人,其中瑶族89户,明清古建筑老宅68座。我村瑶汉民族杂居和睦相处,瑶族民族风情淳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详细] |
![]() | 当太平天国举家搬到南京,西征北伐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在广西,建立了一个山寨版的太平天国,叫升平天国。首领有三人:一个广西武宣人胡有禄,天地会首领。一个湖南道县人,名字有点俗,叫何贱苟,自称“普南王”。还有一个湖南东安人朱洪音,自称明朝后裔。1852年9月,朱洪音和胡有禄在广西南宁起义,以天地会为名。一路往湘桂边境打过来……[详细] |
![]() | 灌阳关帝庙,又称武庙、西关协帝祠,位于古灌阳县城郭西门外,即今灌阳镇解放路,毗邻县直一小东南侧。现存庙宇建筑坐西北朝东南,面阔12.1米,进深31米,占地面积496平方米,整体保存状况较好,为自治区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保单位)。据关帝庙内现存的碑刻资料可知,该庙最早曾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重修,后又于明……[详细] |
![]() | 催官塔 位于文市镇月岭村洞背山顶,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塔身实腹,全石 结构,石料接口均未用灰浆。塔身通高12.5米,七层八边形,底层每边宽1.3米,高1.8米。每块料石高0.25米至0.3米。塔顶竖一石葫芦,最上层有一浮雕,以下四层每层刻一大字, 上面二字剥落,字迹不清,为“口口直上”。该塔造形庄重,……[详细] |
![]() | 孝义可风坊位于文市镇月岭村, 距文市镇2公里。此坊为该村知县唐景涛奉旨为其母史 氏所建。建于清道光十四至十九年 (1834至1839) ,高10.2米,长13.6米 (含基脚) ,跨度 11.05米,为四柱三间四楼式仿木结构,上似梯形,下为长方形,四只鳌鱼正吻,两两相对。中间两根正方形石柱高达5.4米, 柱石基座为石墩……[详细] |
![]() | 灌阳为广西创办县学最早的县。学宫始建于隋大业十三年(617) ,原址在县治东 (今县印刷厂至县酒厂一带),后经多次迁移,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由东门外迁于西门外, 规模较前廓大且更为壮观,为灌阳最大的古建筑群,占地约20亩。以大成殿纵轴为中心线, 中为大成殿,后为崇圣殿,前为露台,面面俱为石;东西为两庑各五间,台下……[详细] |
![]() | 观阳古城,位于新街乡湘溪村雀儿山前一带。古城遗址座北朝南,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95米,城墙基脚厚8至15米。东有城门通向居民区,西有城门通向城外山(练兵场),东偏南有一大门,为古城主要出入通道。城北面和西北面有护城壕,东面及东南面为护城河,以防御外来侵犯;西南面为陡坡,西面地势较平坦。东西城墙对称位置各有了望台2个……[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