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鼓仔石位于宜黄县,类别为抚州市。鼓仔石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余氏大宗祠位于宜黄县,类别为抚州市。余氏大宗祠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文霞居(红军驻地旧址)位于宜黄县,类别为抚州市。文霞居(红军驻地旧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邹家老屋位于宜黄县,类别为抚州市。邹家老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梅氏牌楼位于宜黄县南源乡夺中村,类别为抚州市。梅氏牌楼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棣鄂长辉位于宜黄县,类别为抚州市。棣鄂长辉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乐史木牌楼位于宜黄县,类别为抚州市。乐史木牌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日字堂位于宜黄县,类别为抚州市。日字堂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中港红五军团指挥部旧址(含州司马宅、曾家老屋、曹氏宗祠)牛角湾位于蓝水西北8公里处,因村庄建在“牛角”形的田弯处而得名。曹氏宗祠六个排扇,木质结构。门前廊檐的中间四柱均为直抵屋顶的圆形砖柱(如果不是表层水泥的驳落,很难看出),给祠堂陡增雄伟气势。大门门额上挂着一块大木牌匾,上刻“曹氏宗祠”四个大字。推开虚掩的木制双门,……[详细] |
![]() | 棠阴红一军团指挥部旧址位于棠阴镇。……[详细] |
![]() | 欧阳竟无(1871~1943),名渐,江西宜黄人,学者多称之为宜黄大师,是著名的佛学家和教育家,对中国近现代佛学的复兴和佛教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梁漱溟先生曾称欧阳竟无先生为“时之泰岳”;大学者、新儒家的奠基人熊十力先生曾求学于欧阳大师,他曾叹:“竟师气魄甚伟”“真亘古罕有之奇杰也”;一代国学……[详细] |
![]() | 芙蓉山下的宜黄县南源乡夺中村南下村小组,植被繁茂,风光旖旎,有千年银杏、红豆杉等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村口有一座廊桥,叫“仁和仙桥”。这座桥造型典雅、古朴、飘逸,建筑工艺精良。这是该宜黄县独一无二的古廊庙桥,在抚州市也是唯一,是该县重点保护文物。据当地人介绍,南下村是古时宜黄到临川和南城的驿道,人来车往众多,十分繁华,“……[详细] |
![]() | 宋明清历代《宜黄县志》和《宗教词典》多版记载:在我国、日本、东南亚、朝鲜多国,至今有千余座曹洞宗派系寺庙和上千万信徒。史载:宋朝嘉定16年(公元1207年),日本学僧道元(承阳大师)来华参禅,拜曹洞宗第十三代祖师如净禅师为师3年,受禅宗和法衣而归,回日本建永平寺作为传播曹洞宗的根本道场,法系繁衍,至今教徒有800多万,……[详细] |
![]() | 新丰侯坊邓氏祠位于宜黄县新丰乡侯坊村花门楼组,距乡政府5公里,坐北朝南,东望军峰山,南眺杨州嶂,西临黄水河,北靠东新路,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侯坊邓氏祠始建于雍正癸丑年间(即公元1773年),系邓氏二十六世以柏公之子国朝、国瑜两兄弟所共建,祠堂外四檐落水,祠内四檐交汇,内设天井,天井东西两边为观事楼,祠堂分上下两堂,……[详细] |
![]() | 法水寺于清雍正癸丑(1733年)择地马岭。此山宜河至此北折东流,而马岭独挡。取法开界,寓水建寺,故名“法水寺”。雍正乙卯(1735年)寺庙开基兴建。乾隆壬戌(1743年)竣工,建有佛堂、小厅、书斋,乾隆乙卯(1750年)添建山门,石额“法水禅林”。此山横江壁立,视野开阔,岭上古树参天,河中舟楫频繁。俯瞰大川,天光云影,……[详细] |
![]() | 据了解,涂家寨已有1600年的建村史。村民基本上都姓涂,因有“祠堂一尘不染、泥鳅遍布农田、山上气温反常、人口不能过百”的“四怪”现象,加上山顶上风景秀丽,仍然保留着涂氏宗祠、楼堂园古井遗址、石麓关隘遗址、石壁书院遗址、石板路、梯田、奇石松柏等自然风貌,成为了旅游爱好者选择的好去处。有关涂家寨的由来,根据涂氏族谱记载,唐……[详细] |
![]() | ‘东陂镇草鞋岗战役纪念亭’坐落在宜黄县东陂镇黄柏岭村,1933年红四方面军大败蒋介石第四次‘围剿’,红军开创了以弱制强的战争典列,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为了纪念此次胜利,当地政府于1986、2011年在此修建、改造‘东陂镇草鞋岗战役纪念亭’。于供我辈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伟绩!……[详细] |
![]() | 红一方面军烈士纪念馆’坐落在宜黄县东陂镇黄柏岭村,属于原红一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会议旧址,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分上下两个厅堂,是具有典型的江南明清古建筑,其高墙深苍,飞檐翘脊,雕龙画凤,庭院内木刻、砖雕、石雕古朴典雅,栩栩如生。‘红一方面军烈士纪念馆’一直作为抚州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省文……[详细] |
![]() | 棠阴镇是江西历史上著名的手工业商镇之一,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吴氏迁居至此,种植甘棠而得名,至今已有970多年的历史。棠阴古建筑群建筑类型多样,有祠堂、官邸、店面、门楼、牌坊、砖塔、廊桥、路亭、民居近100处,尤以八府君祠、迎恩塔、承恩坊、罗家大院、官帽厅民居为杰出代表。古建筑群既保存了明清盛时的建筑风格,又体现……[详细] |
![]() | 大司马牌坊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为纪念明代抗倭明将谭纶而建,距今已有430多年的历史。三间六柱式花岗石牌坊,大司马牌坊是一座全石榫卯、雕工精致的纪念性牌坊,是研究中国历史和古代建筑艺术的珍贵实物,同时也是研究谭纶人物生平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2019年10月7日,大司马牌坊入选第八批全国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