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沭阳县旅游

沭阳县旅游景点介绍

  明庄井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扎下镇明庄村六组,是一口清代生活用井。井圈为整石雕琢而成,内径0.56米,外径0.8米,高0.3米。井壁系青砖错缝平砌而成,直径0.65米。井圈移位,井已废弃。在明庄村村尾,周围是杂草和树林。北面是村庄,南面有条小河,西面即将开通一条通往宿迁的高等级公路。……[详细]
  红圩墓群位于悦来镇红圩村2组,北临沂河,该墓群高出地表4米,现上种植玉米,由数十个墓组成,2003年被盗过,残留墓砖,结构严谨,规模较大,墓群处于红圩村北,现上为基本农田。遗址北面100米处为新沂河河道。……[详细]
  颜集遗址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颜集镇西北,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为漫坡状,高出地表2米左右,北面为虞姬沟河道,面积约10000平方米,大致保留新石器,西周,汉三个时期文化堆积。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的遗物有磨制石斧、锛、夹砂红陶锥足鼎、深腹圜底罐、泥质红陶钵、双鼻小口罐的残片。属青莲岗文化遗存;西周的遗物有夹砂红陶罐等残……[详细]
  后大墩遗址位于沭阳县陇集镇李徐村西王组,墩子北部紧邻2栋厂房。遗址现为农用地,种植庄稼,上有现代坟多座,中间有一排水泥电线杠横穿而过。遗址最高点高出地表约3米,面积约10000平方米。……[详细]
  墩前遗址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陇集镇墩前村西庄组,为一处汉代聚落遗址。遗址为土墩状,中心略高出地表;东西长150米,南北宽100米,面积约1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地表采集有绳纹砖断块、泥质灰陶罐的口沿等。由于乡镇建设不断发展扩张,遗址已被开发建设推平,现位于镇中心东首,北临发展大道,周围已开发为小区,已造成严……[详细]
  志墩遗址位于沭阳县陇集镇,是一处商周时期的聚落遗址。此墩位于农田之中,种植玉米,周边是水稻田,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该处遗址南100米为宿沭一级公路,远离村庄,墩中间一条南北砂石路。整个墩个呈长方形,东西长400米,南北长100米,墩高近1米,文化层厚度不清楚,地表散布大量泥质灰陶、夹砂黄褐陶陶片,纹饰有绳纹、附……[详细]
  扎埠宋墓(御史公墓),宋代,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扎埠村六组,东距八组约400米,南距沂沭公路约700米。原封土高约1.5米,墓前保留石碑一块,长1.40米、宽0.45米。根据三普资料记载,另有石柱一对,2017年7月调查时仅发现一根石柱,柱高2米,直径0.2米,整体呈圆柱状,上端为圆球状,应为石祖,至于此物立于墓前的……[详细]
  董墩遗址是一处新石器至商周的聚落遗址。东西长80米,南北60米,面积5000 平方米,地势较高,高出地表1米。西边1 公里是陇集南北大圩,遗址四周是农田,东500米是沭刘公路。采集标本主要是夹砂红陶、灰陶、黄褐陶,少量泥质灰陶、红陶;纹饰以绳纹为主,兼有蓖划纹等。……[详细]
  徐墩遗址是一处汉代聚落址,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当时遗址南北长80米,东西宽60米,残高2米,面积约40 平方米。文化层厚度约1.5米,保存情况较好。地表留有花纹砖,板瓦及少量釉陶残片等。现在可见东西约50米,南北约80米,上有现代墓葬。地表遗物较少。……[详细]
  北庙墩遗址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潼阳镇阴平居委会(平东居委会),为一处西周至汉代的聚落遗址。遗址高出地面2—3米,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100米,面积约2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左右。地表遗物有西周至汉代的夹砂红陶和泥质灰陶陶片。遗址西侧据调查,大约2000年时,地方镇政府安排挖掘机将其墩土取走筑路,当时挖到……[详细]
  黄泥墩于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当时面积约10000 平方米,高2米左右,文化层厚度约1米左右。地表采集有泥质红、灰陶片,可辨器形有罐、钵、瓿、盆、绳纹筒瓦等。还有少量的釉陶残片,器形难辨。上世纪90 年代,村民在遗址上建村庄,不复全貌。东西长200米,南北宽约40米,面积近8000平方米。现上为村庄,已无明显地表遗……[详细]
  孟墩遗址位于江苏省沭阳县陇集镇孟玉村东南100米,发现时间为1985年,是一处商周聚落遗址。遗址地势自西向东渐高,残高1.5米;东西长约700米,南北长约400米,面积约30000平方米。80年代调查时地表尚有少许泥质红陶片及鬲足、豆把等,此次普查未发现典型商周遗物。……[详细]
  孟墩井座落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陇集镇孟玉村凌土江家西约35米,是一口明代生活用井。现在井已经废弃,周围杂草丛生,井台是用两块长约2米,宽约1米的大石头做成。井口青砖不少已经缺损,目前井内仍有水,据当地村民讲述,该井以前曾供给周围数个村庄百姓饮水使用,后由于农村接入自然水逐渐被废弃,井口较宽,曾有老太太掉入井内而不沉的传……[详细]
  南小宅遗址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耿圩镇南小宅村之北,沂河之南的岗阜地带。1987年第二次文物普查中发现,为一处汉代聚落遗址。遗址高出地表约2-3米,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90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2.5米。遗址地表散布大量的泥质灰、红陶器残片和云雷纹瓦当、绳纹筒瓦及灰砖等,可辨器形有罐、瓿、壶、盒等……[详细]
  涧东井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北丁集乡涧东村周西组周启杰门南约30米处,处在村庄前水泥小路中,南侧为当地村民自留地。该井为清代砖井,井圈已不存在,井口后当地村民用水泥红砖砌筑成道路阴井口形状,口径约0.8米。井壁上半部分用水泥和九层红砖垒砌,为后来所补,用于加固便于取水,井口东北角有残缺,下面为原来的青砖,青砖上已布满青……[详细]
  吴元井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北丁集乡吴元村建新组与吴胡组交界处,北距乡村公路吴元线约80米。该井坐落在杂草丛生的树林之中,是一口清代生活用井,农村改水之前,村民用水多出于此。南边是吴庄村,井西南约10米有一处自然水沟。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资料介绍,该井盖为石材质,盖面雕罗纹,外径为80厘米,内径为40厘米。井内被村民用……[详细]
  北丁乡宋宅井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北丁集乡宋宅村卢庄组。此井坐落在宋宅村卢庄组村东首宋开龙家门前南约50米的庄稼地里。古井四周为树林,南侧5米左右有一条宽约15米的水沟,系农田灌溉及排涝所用。宋宅井为一口清代生活用井,井的历史距今大约有100年左右。古井内部青砖结构,圆弧形,井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由于受条件所限底径及……[详细]
  吕台遗址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桑墟镇三台村吕台组。2017年10月现场调查后认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对该遗址描述内容不全面,仅提到该遗址有古井一口,仅对该井进行了描述:井为砖质结构,为本县桑墟镇三台村村民蒋廷华在其住宅处发现的,用带花纹青砖砌成,初步认为该井为汉代古井,井口残缺,井口直径为1.93米,由于淤积严重,井深无……[详细]
  小土墩遗址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刘集镇东南任洼村,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是一处西周聚落址,为东南向的高岭地带,东北地势低洼,遗址位于岗岭的南缘,高出地表2-3米,现为农田,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较薄,地表可采集到石斧、夹砂红陶鬲足等。本次调查未发现任何明显地表遗物。……[详细]
  殷墩遗址位于刘集镇东南1公里丁尚村,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面积约1.5万平方米,突出四周平地约3米,文化层厚度3米左右,地表可采集到夹砂红陶、泥质红陶、泥质灰陶的陶片,可辨器形有鬲、盆、罐。本次调查中未发现明显地表遗物。遗址远离村庄,现处于大片农田之中,靠近沭刘公路,交通便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