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修道院公寓位于复兴西路62号,建于1930年,这幢建筑原名修道院公寓。这只是取了个的名而已(名--道院),其实与修道院毫不相干。该公寓原本是英商密丰绒线厂厂主的住宅。现产权归于上海徐房(集团)有限公司,由湖南路街道办事处等单位使用。整幢楼房采用砖木结构,是一幢典型西班牙风格的建筑,由南北两楼组成,即由一幢二层和一幢三层……[详细] |
![]() | 江南弹药厂旧址位于龙华路2577号,建于清光绪二年,现存厂房是中国最早制造近代-和-弹使用的翻砂车间,屋架全部铁制,内有二十四根铁柱支撑。清同治元年(186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上海江南制造局,江南黑药厂是江南机器制造局下属一个分厂,在龙华路2577号创意大院内,现在以经看不出这里曾经是当年全亚地区最大的兵工厂痕迹,……[详细] |
![]() | 上海特别市政府旧址位于徐汇区枫林桥地区,旧址分别为3号楼和7号楼,两座建筑通过二层连廊连接。清水红砖墙面带少量仿古装饰带和简化的古典式窗套。建于1919年,最初为江苏对外交涉使公署,1927年改为上海特别市政府办公楼。1933年,上海特别市政府新大厦在江湾落成,遂将市政府由平江路迁往江湾新大楼办公。平江路48号楼房后又……[详细] |
![]() | 启明女校旧址位于天钥桥路100号,现上海市第四中学(原启明女校)校园内,建于1917年。徐家汇圣母院创办于20世纪初,与当时崇德女校同属天主教拯亡会,两校办校宗旨、教学内容、学制课程基本相同,只是崇德女校只招收校内女士,而启明女校则招收教外女士。当时启明女校和崇德女校的校务均由圣母院院长监理,一般事务由中国嬷嬷担任。学……[详细] |
![]() | 天主教大修院位于漕溪北路徐汇区政府大院内,具有欧洲古典主义风格特征的宗教建筑。这幢当年为天主教培训神职人员的修道院建筑规模可观,布局对称,气势不凡。有趣的是,建筑在整体上并没有采用西方教会常用的哥特建筑风格,而是更接近世俗建筑。建筑的立面构图是横向三段式的,底层明显作为基座段,屋檐下三层虽无柱式,但窗间直达屋檐的竖线条……[详细] |
![]() | 徐汇中学崇思楼旧址位于虹桥路50号,现为徐汇中学(原徐汇公学)创办于1850年,迄今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是天主教在上海开办最早的洋学堂,是中国最早按西洋办学模式设立的学校之一,几乎与上海开埠同步,可以说在上海乃至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1850年由耶稣会传教士南格禄创办,初名圣依纳爵公学,吸收中国贫家子弟入学……[详细] |
![]() | 上钢十厂冷轧带钢车间旧址位于淮海西路570号,建于1956年,原上钢十厂冷轧带钢厂厂房群。红坊艺术社区内的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是借鉴国际上利用废弃工业建筑在市政建设中改建公共艺术中心的成功案例。园区是上海最具规模的国际艺术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和集聚区,已逐步成为长宁颇具特色的新地标。上钢十厂冷轧带钢车间旧址列入第八批上……[详细] |
![]() | 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位于江苏路389弄21号(原永乐村21号),1946年底,国共和谈破裂,全面内战开始。次年,中共中央上海局成立,刘晓为书记,管辖上海、长江流域、西南各省以及平津地区党的组织和工作,必要时还领导香港分局。1947年5月中共中央上海局组织开展了反饥饿、反内战。的--,并逐步发展至全国60多个城市,形成……[详细] |
![]() | 兴国路住宅位于兴国路72号,建于1934年,建筑面积为1647年平方米,2层,南向,砖混结构,建筑风格为英国帕拉第奥式,由苏格兰建筑师CloughWilliamsEeuis在英国遥控设计。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家帕拉第奥详细回故了古罗马的建筑遗迹,为柱式制定严格的尺寸,并在为一座13世纪的歌特建筑进行全面重建……[详细] |
![]() | 沙逊别墅位于虹桥路2409号,这是一幢英国古典式乡村别墅,建于1932年的沙逊别墅,与虹桥路2310号(罗别根花园,又名沙逊别墅),是姐妹花园别墅,原龙柏饭店1号楼,当年又称“伊甸园”或“伊扶司”。是沙逊和他的部下周末度假和夏日避暑之处。屋子里的楼梯、家具、壁炉和所做的装饰都是英国的古老式样。据说当年沙逊建造这座别墅时……[详细] |
![]() | 虹桥路2310号住宅为“罗别根花园”是一幢经典的英国乡村别墅,二层砖木混合结构。1930年沙逊洋行以大中实业公司的名义购置,于1932年建成。建造者沙逊是英籍犹太人,是到上海最早的外国冒险家,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上海地产大王.罗别根花园曾经是沙逊的私人别墅,墅建筑面积930平方米,属于英国乡村风格的尖顶花园别墅。虹桥……[详细] |
![]() | 淮阴路姚氏住宅坐落于原淮阴路200号,解放后纳入虹桥路1921号的西郊宾馆内,又名紫竹楼。该住宅于1936年设计,1946年建成,从设计到建成花了整整十年时间。原先是中国最大的水泥厂老板姚锡舟的儿子姚乃炽的旧居,当时名为姚氏花园住宅。其占地约7公顷,建筑面积仅930余平方米,可见花园之庞大。总体设计按地形起伏组织布局,……[详细] |
![]() | 息焉堂位于可乐路1号西人公墓礼拜堂,位于上海动物园的北侧,哈密路剑河路的交界处西侧。建于1925年,造型现代,穹顶为拜占庭风格,门窗则是哥特式的,反映出邬达克的个人设计偏好及地域情结。平面为等十字形,底层和二层的地面均铺彩色花岗岩。四角有四根束柱,上承帆拱与穹隆,显示出拜占庭建筑特征。穹隆底部密排一圈尖券窗洞,光线射入……[详细] |
![]() | 中西女塾旧址江苏路155号市三女中是所闻名遐迩的百年名校,建校已有130多年了。其积聚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老上海名媛的天堂,而今才女的摇篮。宋氏三姐妹都曾在此就读。学校前身是1881年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创办的圣玛利亚女中和1892年基督教南方监理公会创办的中西女中,1952年两校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合并命名为“上海市……[详细] |
![]() | 泰安路115弄住宅泰安路115弄1-8号花园住宅,隔泰安路与卫乐园相望,原为陈家巷乡村,系德国外侨于1912-1936年间建的英国古典式和西班牙式假三层住宅,由黄迈士设计,共三排九幢。该弄原为德士古洋行高级职员住宅,1949年解放前夕外侨均撤离回国。上海解放后多为部队、地方干部居住。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教授,毛泽东的挚友……[详细] |
![]() | 彭湃烈士在沪革命活动地点旧址位于新闸路613弄12号(原新闸路经远里1015号),是一幢砖木结构坐北朝南的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建筑。彭湃(1896~1929),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农-动领袖。民国17年(1928年)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同年11月,彭湃经汕头赴港转沪,担任中央农-动……[详细] |
![]() | 茂名路毛泽东旧居位于慕尔鸣路甲秀里318号(威海路583弄7号)一幢两楼两底的石库门房子,是1924年毛泽东来沪时的寓所。1999年,中共静安区委、区人民政府对旧居进行了修缮,于同年12月旧居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并展出《毛泽东在上海》的图片史料。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详细] |
![]() | 1920年毛泽东寓所旧址位于安义路63号,这是一幢沿街的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楼下是会客室兼吃饭间,楼上是卧室,毛泽东就住在楼上。他与同住的李思安、李凤池、陈书农(一说是张文亮)轮流做饭,每人每月仅有3元零用钱,生活十分俭朴。毛泽东从5月5日抵沪至7月初离沪,其间,一直居住在这里。毛泽东在安义路住所发起成立了湖南改造促成……[详细] |
![]() | 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位于上海市武定路930弄14号(原武定路修德坊6号),为一幢建于1930年的砖木结构假三层里弄房屋。这里也是中共六届四中全会旧址。中央特科归中央特委会领导,由周恩来亲自筹建和实际负责,中央特科主要从事地下工作,其中包括情报收集,对中共高层人物实施政治保卫,防止中共高层人物被国民政府和公共租界当局逮捕……[详细] |
![]() | 上海大学遗址位于青云路309号—317弄处。上海大学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合作创办的培养革命干部的一所高等院校。1922年10月,原私立上海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发生-,进步学生决议更名为“上海大学”,力邀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出任校长,中共党员邵力子出任副校长,择静安(原闸北)青云里(今青云路309号—317弄处)为最初的校……[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