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众桥是泰山一个著名景点,在泰山有一座桥,桥为拱形石砌,上有铁栏,横跨西溪谷口,桥墩和桥面均石作,桥立铁花栏杆,拱楣镌刻隶书“大众桥”。桥为1935年冯玉祥居泰山时所建,至今仍坚固耐久。当年冯玉祥为何建造大众桥呢?学者-煜教授曾撰写《泰山脚下的武训小学》一文,文章讲述了大众桥的真实来历,冯玉祥先生喜欢造桥,无论是在张家……[详细] |
![]() | 泰山彩石溪,位于泰山桃花峪园区,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标志性景观。有专家曾这样评价泰山彩石溪:“浅色的石英条带和墨绿色的泰山岩群斜长角闪岩相间排列,构成了色彩斑斓的彩石溪河床……水漫石下,汇为大池,十分壮观秀丽。”素有“泰山森林博物馆”、“泰山小江南”之美誉,是泰山休闲观光胜地。沿途步游路,曲径通幽,乱石铺阶,浑……[详细] |
![]() | 自丈人峰顺坡北下,至山坳处有石坊,原额“元武”,清末圮。1984年重立,双柱单门石坊,额书“北天门”,是岱顶通往后石坞的必经之路。自坊前顺坡东下至勺形谷底是“乱石沟”,过沟是独足盘,再前行可至后石坞诸景点。原坊额称“元武”,即北方之神玄武,清代废。坊北是摩云岭,丹嶂凌空。东侧有八仙洞,危若鹘栖,传吕洞宾曾在此学道术炼丹……[详细] |
![]() | 傲徕峰,在泰山西路自无极庙西北行约2公里,即至天胜寨,为西汉末年赤眉军寨址,四面环山,形势险要。北崖有石洞,额书“玉皇洞”,洞中可三处窥天,又名三透天。洞前房基、张旗石、柱窝、石臼皆存。西南为跑马场,西北为演武场。再北山坳有三洞,其一额“仙阳洞”。元初僧通慧行全结茅于此,民国年间为女道修行处。寨西北一峰,形似雄狮,名狮……[详细] |
![]() | 醉心石学名称“辉绿玢岩涡柱构造”,是许多呈东西向,大小不一横卧在谷底的圆柱体。这些圆柱体的横剖面中心有石核,围着石核向外圈张裂。这种奇特的岩石形态,早就引起了古人的注意与兴趣,汉代学者枚乘称它为“泰山之溜穿石”,俗称黑石埠,为环状节理辉绿玢岩,国内外罕见。更有人在一石柱断截面上刻下了“醉心”二字,这正是古人对泰山奇石鬼……[详细] |
![]() | 位于玉皇顶西北的丈人峰,形状像老翁伛偻着背而得名,附近又有数块稍小之石相配,因此又有“老翁弄孙”之称。峰上石刻有“天下第一山”、“凌霄峻极”、“中天独立”、“东柱第一灵区”等,并有乾隆所留诗刻:“丈人五岳自青城,岱顶何来假借名。却是世人知此惯,谁因杜老句详评。”此外这里还有外国人所留题刻,1990年日本书法家柳田泰云书……[详细] |
![]() | 斩云剑,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增福庙往上有巨石挺立,似剑凌空,上刻“斩云剑”。这把利剑既不是山神开仙的赐与,也不是能工巧匠的杰作。石块及周围的岩石则是一种条带状角闪斜长片麻岩,呈绿灰色,主要由斜长石、石英及角闪石等矿物所组成。由于片麻理发育,容易被风化剥蚀,加上岩石发育两组不同方向的垂直节理,在长期风化剥蚀过程中,形成了一……[详细] |
![]() | 沿泰山中天门拾级而上不远,便见北朝南的增福庙。该庙规模虽不阔大,但因内祀福禄寿禧之神、香火甚旺。泰安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26.4℃,1月份最低,平均零下2.6℃。年平均降水量697毫米。境内泰山海拔1545米,具有明显的高山气候特征,山顶气温一般比山下常年低7至8℃,年平……[详细] |
![]() | “遥参亭”是岱庙建筑群南北轴线上的第一组建筑,实为岱庙的入口。自此向北轴线直抵泰顶的“南天门”,古代帝王凡有事於岱宗,均先在此“草参”,再入庙祭祀。“遥参亭”前临御街,清乾隆三十五睥在门前建造石坊,额上刻字“遥参亭”。清光绪六年在坊前增建方石垒砌的双龙池。池前石碑----《双龙池碑》和《万古流芳碑》均系同期建造的记事碑……[详细] |
![]() | 旭日东升是泰山最迷人的奇观。拂晓,天晴气朗,万壑收暝,东方一线晨曦由灰暗变淡黄,又由淡黄变成橘红。继而,天空云朵赤紫交杂,瞬息万变。满天彩霞与地平线上的茫茫雾气连为一体,云霞雾霭相映。日轮掀开云幕,冉冉升起,宛若飘荡着的宫灯。顷刻间,金光四射,群峰尽染。然而,这只不过是一般的陆地日出,而那海上日出,更为壮观。赤轮乍启,……[详细] |
![]() | 在岱顶瞻鲁台的西侧,是有名的仙人桥,它是岱顶的重要景点之一。该桥呈近东西方向,横架在两个峭壁之间,长约5米,由三块巨石巧接而成。相互衔接抵撑的三块巨石,略呈长方形,大小约2~3立方米。桥下为一深涧,南侧面临千丈深渊,地势十分险要,集险、奇、峻为一体,令人望而生畏。明人有诗赞曰:“三石两崖断若连,空蒙似结翠微烟。猿探雁过……[详细] |
![]() | 历经百年沧桑的“五岳独尊”四个字是正楷书体,系清光绪丁未年间(公元1907年)由泰安府宗室玉构题书。“五岳独尊”景观石群位于泰山极顶(玉皇庙东南)去往玉皇顶的必经之路上,海拔1545米。摩崖高210厘米,宽65厘米,大字径55乘42厘米。在其右侧有楷书“昂头天外”题刻。从2004年11月起,泰山景区对“五岳独尊”景观石……[详细] |
![]() | 泰山玉皇顶玉皇庙门前有一座高6米,宽1.2米,厚0.9米的石碑。碑顶上有石覆盖,石色黄白,形制古朴浑厚。奇怪的是,碑上没有一个字,因而被人称为“泰山无字碑”。正因为它没有留下文字,所以此碑究竟是何时、何人所立,便成为一个疑问。有关此碑,人们曾作多种推测。明、清两代,有不少人认为它是秦始皇所立,立碑之意在于焚书。他们在赋……[详细] |
![]() | 万仙楼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的泰山中麓红门宫北,又名望仙楼。是跨道门楼式建筑,明万历年间(1620年)创建,保存了清代建筑风格。原供祀王母,后来祀奉碧霞元君。传为泰山群仙聚会、议事讲经的地方。万仙楼门洞东侧有隐真洞,为旧时道人-处。殿内塑128位神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万仙楼下层是石砌拱形门洞,高3.4米,宽2.9米,……[详细] |
![]() | 位于岱庙后花园东侧,又名“金阙”,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铸造。原在岱顶碧霞祠内,清初移于山下灵应宫1972年移入岱庙。亭为铜铸仿木结构,造型优美,铸工精致,系明代铸造艺术精品它与北京颐和园铜亭、昆明鸣凤山铜亭并称“国内三大铜亭”。亭系铜铸件,仿木结构,重檐歇山式,为中国几座著名铜亭(北京颐和园宝云阁、武当山天柱峰……[详细] |
![]() | 在玉皇顶盘路东侧,有峰峦绝壁如削,俗称“大观峰”,也叫“弥高岩”。上刻唐玄宗御制《纪泰山铭》,俗称唐摩崖碑,高13.3米,宽5.7米,碑文书24行,满行51字;碑额高3.95米,隶书“纪泰山铭”。摩崖碑上刻序言、铭文及额款共1008个字,是唐玄宗东封泰山-的纪事碑,曾多次贴金。它体伟幅巨,飞龙蟠首,金光夺目,蔚为壮观。……[详细] |
![]() | 唐槐院位于庙西南隅,因院内有唐槐而名。原树高大茂盛,蔽荫亩许,民国年间枯死。1952年在枯槐内植新槐,今已扶疏郁茂,俗称“唐槐抱子”。树下有明万历年间甘一骥书“唐槐”大字碑,又有清康熙年间张鹏翮题《唐槐诗》碑。唐槐北为延禧殿旧址,原祀延禧真人。宋元时在殿北建诚明堂、馆宾堂、御香亭、庖厨、浴室、环廊等;明清时又在其废址建……[详细] |
![]() | 宋天贶殿位于岱庙仁安门北侧,是岱庙中的主体建筑,传为宋代创构。元称仁安殿,明称峻极殿,民国始称今名,缘自宋真宗假造“天书”之事。殿主祀东岳大帝。殿前露台高筑,汉白玉雕栏环绕,云形望柱齐列,玉阶曲回,气象庄严。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八根红色大檐柱耸立廊前,重檐九脊,黄瓦飞甍金碧辉煌,以国内三大宫殿式建筑之一而闻名。天贶殿……[详细] |
![]() | 泰山中溪发源于黄岘岭,伴着盘道左右活泼流动,哗啦啦的水声调节着登山人的心情,在王母池畔恋恋不舍流出泰山。其中在斗母宫东侧的一段山溪,流淌在黑色的河床之上,黑色的岩石便是泰山独有的辉绿玢岩,即著名的桶状结构地质景观。瀑布之水溅起,造成白花花的水练,白色瀑流游走在黑色山涧,势欲飞动,舞姿翩跹,宛如一条活灵活现的小白龙,因而……[详细] |
![]() | 青帝宫位于泰山玉皇顶西南,西靠神憩宫,东接上玉皇顶的盘道,是青帝广生帝君的上庙。创建无考,明清重修,建国前毁。青帝即太昊伏羲,古代神话人物之一,道教尊奉为神。传说青帝主万物发生,位属东方,故祀于泰山。岱顶有青帝宫,岱麓就有青帝观。隋开皇十五年(595年)隋文帝东巡时,在青帝观设坛祭拜。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