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檀村石室墓位于固城镇恒星村檀村西南,俗称王坟山。墓门朝东,呈馒头形,封土墩高约3米,直径15-18米。近年挖土建房发现该墓为石室结构,用长条石构筑,根据周围墓葬时代,结合石室风化程度,以及形制,初步判断为汉代石室墓.未见墓碑,犹待发掘研究,它对研究汉代墓葬习俗具有一定的价值。……[详细] |
![]() | 该墓位于古柏镇凤山后保村中,与溧水交界处。系北宋宣和进士,参政知事魏良臣之墓。后裔植槐树,以映风水。墓平面呈椭圆形,土封,长约3.5米,宽约1.8米,高约1.2米。魏良臣:字道弼,高淳双塔南塘人。宋宣和二年(1120)进士,初任寿昌县令,迭升吏部郎中。宋绍兴十年(1140)十一月,宋高宗派良臣出使金国与金兀商谈。事后,……[详细] |
![]() | 百岁坊遗址位于漆桥镇油榨村牌坊巷口。据载清雍正十六年为百岁老人孔兴友建。坊东南向,基长6.4米,宽3.1米。毁于建国初,遗存碑文、砖雕10块。牌坊原为四柱三门五楼式,额枋饰砖雕,正间上 书--“瑞人平昇”,间石刻,其上额石竖向《圣旨》二字,左右镶砖铭,有江宁府知府、高淳知县、佛学教谕等铭字。……[详细] |
![]() | 学山书院遗址位于淳溪镇教师进修学校内,又称“夫子庙”。据《学山书院记碑》记载:建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位于县城通贤门外的学山。书院总面积约为4.82万平方米。中轴线上有大成殿,明伦堂,文昌宫,尊经阁等各五间,均为重檐歇山顶,两侧建有亭、阁绕廊。棂星门为三间四柱的冲天式石坊。门外建有泮池、照壁,两侧宫墙开券门,左书……[详细] |
![]() | 原为魏氏宗祠附属建筑,后祠堂毁,现存抱鼓石一对,位于古柏镇后保村东。该抱鼓石白云石质,基呈长方形,上承圆形鼓石,左右二只.后座连墙基,装大门,凿雕圆形门转宕.鼓石面刻“丹凤朝阳”、“犀牛望月”图案,下壶门部位刻竹节、草花纹图案,纹饰精美,风格简朴。长1.29米,宽0.21米,厚1.65米。……[详细] |
![]() | 墙围村西南城遗址位于高淳县漆桥镇西墙屋村西约400米,与溧水交界处。据传为岳飞抗金的营垒,史称岳城。城址为一台形高地,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城墙因地势而作,三级阶梯式;南和北侧有护城壕痕迹,部分被淤塞。南护城壕宽10.8米,城墙残高6米左右,顶宽18.5米。……[详细] |
![]() | 富家山遗址位于富家山南坡,胥河南岸,地方俗称“江湖墩”,面积约1000平方米。村民曾采集到的磨制石器有两面刃石矛、石锛、石钺、穿孔石刀、削刮器等50余件。属北阴阳营文化遗存。……[详细] |
![]() | 螺丝墩遗址东坝镇中村西约1公里,胥河南岸。为一台形土墩,面积约2160平方米,1987年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从断面观察、文化层厚0.5-2米,曾发现大量印纹陶和红陶的碎片,纹饰有编织纹、蓆纹、方格纹等,器形有罐、坛等。另有石锛和陶网坠等出土。属湖熟文化遗存。……[详细] |
![]() | 中村遗址位于南京市高淳区东坝镇中村西约1.5公里处。商周遗址,面积约12500平方米,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50米。在黄土文化层,见磨制石器、灰坑、红烧土、夹砂红陶、灰陶等器物和遗迹。陶器纹饰以绳纹、刻划方格纹居多。残器形有夹砂陶三足鼎、鬲、壶、豆等。河道两侧采集到的石器有石镞、石斧、石锛、石凿、石刀等。……[详细] |
![]() | 三圩位于固城镇西北。始筑于宋绍兴年间(1154-1155)。属于固城湖水系。总面积6872亩,其中耕地面积2339亩;堤长2840米,其中一线圩堤2770米。由于临近官溪河,历史上多次破圩。圩堤经过历年加高培宽,至2000年,顶高14.5-15米,顶宽10-12米,内坡比1:3,外坡比1:2。……[详细] |
![]() | 南荡圩位于阳江镇东北。属于丹阳湖水系。明弘治二年(1489),乡坤刘鉴三同丰城府李谦等吁请,围筑南荡圩,垦粮田二万余亩,五年报成,恩赐冠带。总面积18.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101亩,水面积5800亩,田面高程7米,一线堤防长10.28公里。隶属阳江镇,圩内有27个自然村,14359人。历史上南荡圩多次被洪水冲决。……[详细] |
![]() | 高宣圩位于阳江镇西南。属于水阳江水系。始筑于1932年,因由高淳县与安徽省宣城县合筑,故名高宣圩。高淳占内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77亩,水面积2000亩,田面高程7.5米,一线堤长8.94公里。属阳江镇管辖,圩内有自然村14个,4228人。因临近水阳江,历史上多次破圩。至2000年,圩堤高程13~13.7米,……[详细] |
![]() | 胜利圩位于阳江镇西北。属于丹阳湖水系。该地原是丹阳湖沼泽,因水阳江夹带泥沙沉积,湖滩面积逐渐扩大。民国35~36年,安徽省华兴和利民两垦殖公司曾三次进行围垦,引起湖利纠纷,经两省交涉,停止围垦。南端的莎草滩,是血吸虫幼体(尾蚴)寄生钉螺孽生蔓延之地。1974年,垦药结合灭螺,经过几年努力,取得了根本性的胜利,故名胜利圩……[详细] |
![]() | 联合圩位于淳溪镇西北。属于石臼湖水系。相传在宋绍熙年间开凿官溪河时形成了“会昌”“永康”“小辛”和“珍珠”4小圩,以后在逐年加固圩堤的过程中,为减少土方和增强抗洪能力连成一体。直至建国后,正式定名为“联合圩”。总面积8729亩,其中耕地面积5834亩,水面积895亩,村庄道路2000亩。耕地由长乐6个村及花犇、太安两村……[详细] |
![]() | 大丰圩位于淳溪镇东北,亦名大葑圩、太兴圩。属于石臼湖水系。北宋嘉祐年间,国子监秘书邢炫倡筑此圩。时分东太兴圩、中太兴圩和西太兴圩,明嘉年间将三圩联成一体,统称太兴圩(后改大葑圩)。总面积8.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900亩,水面积1700亩,村庄道路面积1799亩,,圩堤总长12.2公里。圩内有10个自然村,居民120……[详细] |
![]() | 保胜圩位于砖墙镇东南。属于水阳江水系。据民国7年《重修高淳县志》载:“保圣圩在宋绍兴年间王小山倡筑,万历七年戴瑞等内筑均丰坝,分为上、下两圩。”始筑时,王小山为感皇恩,钭圩取名保圣圩,民国时改称保胜圩。总面积20000亩,耕地面积11648亩,水面积5500亩,圩堤总长16.7公里,其中一线堤防6.95公里。圩内有27……[详细] |
![]() | 朝阳圩位于漆桥镇西南。属于固城湖水系。该圩原有12圩、9垾、1宕、2滩。1954年大水之后,为了缩短防洪战线,圩区容易遭受洪涝危害的问题,决定联圩并圩,开挖朝阳河,阻塞贯穿整个圩区的漆桥老河,把所有圩田连成一片,进一步缩短防洪战线,集中力量加固一线堤防。使上述各圩连成一体,命名“朝阳圩”。 总面积11250亩,其中耕地……[详细] |
![]() | 太安圩位于淳溪镇西北。属于固城湖水系。相传在赤乌年间(约238年)建有太安坝,是高淳圩区最早的水利工程建设之一,以后逐渐围成圩。总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591亩,水面160亩,村庄道路313亩。耕地除淳溪镇所属的107.3亩外,其余均属花犇和太安两村。官溪河沿岸堤高13.5米,全部块石护坡。圩内机、电排灌配套齐……[详细] |
![]() | 团结圩位于淳溪镇东北。属于石臼湖水系。围垦前,东北部是湖宕,西南部为湖滩,历来为沿湖群众捕鱼虾之所。1970年,薛城、凤山两公社组织近万民工联合围垦石臼湖南湾湖滩,4月底围筑成功,共做土方122万立方米,定名团结圩。总面积21.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144亩,水面积7400亩,田面高程4.6米,圩堤总长20.8公里……[详细] |
![]() | 东坝三合圩位于东坝镇西南。筑于清。属于固城湖水系。总面积1350亩,其中耕地面积1000亩;堤长1720米,均为一线圩堤。由于临近胥河,历史上多次破圩。圩堤经过历年加高培宽,至2000年,顶高14.5米,顶宽6米,内坡比1:3,外坡比1:1。……[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