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会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北门社区黄云山。建于1960年,纪念新会在革命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驱。1984年重建,2003年重修,每年政府及部门单位在此举行纪念活动。碑身用砖砌筑,外墙批石米,方塔型,高16米,顶部莲花瓣雕饰,颈部雕白色葵花纹。正面上部直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金色大字。碑座为正方……[详细] |
![]() | 宏文社学,又称“奎阁”,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茶坑村。建于清代。坐西北向东南,通面阔7.2米,通进深7.7米,建筑占地面积55平方米,三层,通高13.3米。砖木结构,歇山顶,筒板瓦屋面,青砖墙身。阁身首层外侧设廊,四根圆石柱承托飞檐。阁身面阔5.08米,深5.8米。首层正门石匾额阴刻“宏文社学”四个篆字,两侧石……[详细] |
![]() | 霞路百岁坊,又称“百岁流芳石牌坊”,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霞路村东联里。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以旌表乡贤赵源进(宗籍)百寿。坐西向东,以花岗岩石构筑,三间四柱三楼仿楼阁式,通面阔8米,通高6米。三楼均为石雕鰲吻檐石顶,正楼中央饰以火焰宝珠顶。各柱为方形切角状,柱垫为方形台基,下部均为抱鼓石支撑。正面明间……[详细] |
![]() | 文炳阁,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文楼村三堂里。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为吴氏宗祠的附属建筑。1979年曾遭雷击残损,1985年乡亲捐资维修。为仿楼阁式砖塔,坐南向北,平面八角,七层,通高31.6米。青砖砌墙身,塔腔为壁内折上式,内设螺旋式楼梯通顶层。门口石匾阴刻“文炳阁”三字,两侧石联为:“文章光壁府;炳蔚……[详细] |
![]() | 石井及慈尊宫,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浐湾社区诗书街。始建于明代,1995年群众捐款维修,现由社区管理。石井,俗称“大井头”,明初邑人谢景伭于山边石隙凿石建井。井口以花岗岩石砌成方形,边长1.1米,井深4米。井壁镌刻有铭文:“象山之麓,磨石如玉,囗得其源,甘泉涌渌,酌之不贪,用之云足,宜人之寿,益人之禄。”井水从……[详细] |
![]() | 莲花井,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城西社区新盛街。建于元至正元年(1341),由邑人林济开凿,用作女儿的嫁妆,现正常使用。井口呈圆形莲花瓣状,用一块大灰砂岩凿成,直径1.3米,突出地面0.5米。井壁用红砂岩砌筑,内径0.97米,深4.75米,水质清纯,至今仍为居民汲用。井旁原立有林济立的碑记一方,碑脚四周砌石。地面……[详细] |
![]() | 炼丹井,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南宁社区朱紫路。建于北宋。传为宋代会城道人李之先开凿,用于炼丹制药,清同治九年(1870)、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年(1921)年维修。1990年会城镇人民政府再次重修,在井四周铺条石,加立铁栏杆。1991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立保护标志,加以保护。井口以长石筑成方形,边长1.03米,井深4.5米……[详细] |
![]() | 北门窑址,原称“古窑群遗址”,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北门的猪乸岭及马山。隋、唐代遗址。古窑群依山而建,地面可见的有约20多座残窑,分为上、中、下三排,分布面积达20000平方米。猪乸岭山脚下有一座保存较好的窑炉,窑膛深4米,宽3米,高约2米,后壁可明显见到三条烟道,窑壁烧成火红色,窑顶熏成烟黑。在鹿场内约有7-8……[详细] |
![]() | 新会林氏家庙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林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属于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体格局保存完整,是五邑地区规模罕见的岭南广府风格祠堂”(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语)。宗祠是凝聚家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作为家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其建设规模宏大,建筑布局……[详细] |
![]() | 金牛山华侨义冢位于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仁义村。在新会区会城紫华路东侧的一个坡地上,有一处特殊的墓地坐落于此。沙灰色半圆形墓冢、以红阶砖作为墓碑、墓碑上甚至没有墓主的真名……这里是金牛山华侨义冢,是目前江门现存义冢中规模最大的一处,自被发现以来一直被视为江门海外华侨落叶归根、魂归故里、爱国爱乡的佐证。华侨义冢,即收埋无主……[详细] |
![]() | 凌东石戏台位于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凌东社区。石戏台会城平安路城东小学对面,有一座历经400多年的古老戏楼,本地人沿习称“石戏台”。它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改建,同治元年(1862)重修。这座戏台分前后台两部分,为单层伸出式的戏楼,这种结构形式较为常见。所谓伸出式是指戏台前台三面敞开,……[详细] |
![]() | 棠坑里大园坊:著名影星林楚楚故居林楚楚(1905—1979),原名林美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著名电影演员,是香港电影的第一位女主角,与丈夫黎民伟(新会人)共同开拓早期的电影事业。她塑造的一系列“贤妻良母”形象深入人心,她的儿子黎铿、黎锡均是早期中国电影童星,孙女黎姿也受其影响,成长为一名香港优秀电影演员。司前镇棠坑里的大园坊……[详细] |
![]() | 应溪古庙:张姓人的特殊情怀田边村位于司前镇西北面,穿过村内小路,就是龙溪村。面临潭江应溪水,有一寺庙叫应溪古庙,是当地村民及众善信敬奉张王菩萨——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而建成的。田边村民祭祀张飞的习俗至今已有200多年,寺庙常年香火鼎盛。初建时此庙叫张王庙,后因迁址扩建至龙溪村,改名为应溪古庙。上世纪六十年代,因历史原因……[详细] |
![]() | 小坪村位于司前镇东南方,距离镇政府约1.78公里。黄家祠现保存较好,规模较大,建筑上保存明末清初的特点,具有较重要的文物价值。黄家祠始建于明成化七年(1471),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建,光绪三十三年(1907)维修。坐西北向东南,三路三进,通面阔19.2米,通进深41.7米,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后堂高6.8米。……[详细] |
![]() | 河村石楼位于司前镇天等村河村里。石楼建于民国时期,由太平村二十多户富人凑钱修建。坐西向东,平面呈长方形,通宽8.8米,进深3米,通高18.8米,占地面积73平方米。楼身6层,由石块砌筑,每面墙身设有窄小枪眼。楼顶为硬山顶,筒板瓦屋面。据村里老人说,石楼周围的房屋和工厂一带在解放前还是集市、商铺,四面八方的人都赶过来做买……[详细] |
![]() | 陈垣故居位于新会县棠下镇石头村坑塘。建于清代。坐东南向西北,前有晒地,后有山岗。是一座砖木结构平房,一厅四房,有天井和伙房、杂物房。建筑面积124平方米。陈垣(1880━1971年),字授庵,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十四岁中秀才。后入博济医学院学习,曾与友人创办光华医学校、《时事画报》、《震旦日报》。1912年当选为众议……[详细] |
![]() | 亩水库濠冲渡槽位于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沙路村稻田上,1975年兴建,1977年6月建成使用,将附近万亩水库的水源引送到沙路村用于农田灌溉。渡槽南北走向架于稻田上,始点位于沙路崔嘉亨村,终点位于沙路濠北村。渡槽以钢筋混凝土构筑,长949米,宽2.1米,距地面4-5米,拱式结构,131个桥墩,跨宽6.3米,槽深0.86米,两……[详细] |
![]() | 叱石山摩崖石刻位于新会市叱石山叱石寺内。有“一洗红尘”、“崖山并峙”、“山高水长”、“六根涤净”等等刻字,著名的“一洗红尘”是清咸丰年间新会双水人郑绩避兵乱时刻的,字大0.7米×0.7米,疏朗苍劲。“崖山并峙”是明末遗臣黄公辅匿于寺内扶持北燕太子反清时书写的,字大0.5米×0.5米。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详细] |
![]() | 新会 白玉塔 位于新会市会城镇圭峰山,通身为白云石造,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石塔东南向,为六角七级仿楼阁式,高6.1米,基围周长4.6米,基座用须弥座式,上施仰莲,下置覆莲,六面分雕双龙戏珠、双凤朝阳、熊罴弄火、狮子滚球、麒麟和白象等图案,刻工精细。塔身逐层递减,空心。每面均设海棠瓣形券门,层层出檐,每层檐……[详细] |
![]() | 新会 石戏台 位于新会市会城城东路关帝庙前。始建于明万历丁酉年(1597年),清中叶重修。戏台分前后台,前台演出,后台化装室,用花岗岩柱,一斗三升斗栱,七架梁,歇山顶,通高7.5米、面宽15米、进深11米。台基仿须弥座,高1米,边角饰竹节纹。两旁设台阶上落。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