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智毙“大炮焰”战斗遗址位于连平县溪山镇软坑村老软坑街(现软坑小学一带)。溪山镇原软坑乡有个小圩场,国民党软坑乡府和联防队就驻设此地。软坑乡联防队队长叶盛焰,绰号“大炮焰”,他仗着国民党匪军的势头和率领有七八十人的-武装,在乡间欺压群众,无恶不作,人民群众对其深恶痛绝。1948年冬,连南游击队飞虎队队长郑俊、指导员张觉率……[详细] |
![]() | 牛形径战斗遗址位于连平县溪山镇丰盘村牛形径,临近105国道。1947年春,国民党政府疯狂地推行“三征”--,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此时,叶少雄率领江北人民自卫总队的飞虎队在软坑、东水一带活动,并扣押了溪东乡联防队副队长张少怀,以迫使国民党溪东乡公所放弃“三征”。此举引来张翰轩带领的国民党连平县政府“剿匪大队”、乡长叶少臣带……[详细] |
![]() | 岑告山战斗遗址位于连平县隆街镇岑告村岑告山。1947年8月,江北人民自卫总队指挥机关率领武工队、钢铁连、飞虎队、群英队及东北队共400多人,驻扎在接近马头、百叟的仰凫塘潘屋一带。8月12日,敌人派出四路部队远道奔袭,企图消灭我部。第一路由敌一五二师罗营长带领500余人从新丰梅坑奔来;第二路由敌保安营(其中有一个炮连)5……[详细] |
![]() | 解放隆街战斗遗址位于连平县隆街圩镇老街一带。1949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湘边纵队东二支二团,接连取得新连河边区八战八捷、新英翁佛边区十战十捷的辉煌胜利。5月下旬,决定乘胜进军,解放隆街,把新丰城之东、连平城之南所有的敌人据点扫除,以迎大军南下。这时,连平、新丰除县城外,国民党的正规军和保安团已经撤走,只有地方-武装。……[详细] |
![]() | 水西战斗遗址位于连平县田源镇水西村新月围屋。1948年3月以后,江北人民自卫总队对反围剿斗争作了重要指示,要求在-派重点进攻的情况下,部队、民兵骨干、农会干部等转移到山区活动,避敌之锐,展开周旋,保存力量。根据这一指示精神,叶连鸣、叶少雄等率领飞虎队前往新洞、河头、大席、锡洞和河源半江等山区活动。此间,国民党部队除了在……[详细] |
![]() | 梅洞口战斗旧址位于连平县田源镇田西村梅洞口。1948年3月9日,叶连鸣、叶少雄等率我军民100余人在茅布山等地击退谢岳臣匪部后,于当日夜晚返回白石湖、河背等地,总结战斗经验。就在这个时候,江北人民自卫总队领导人郑大东从半江赶来,在河背楼阁召开了部队干部、民兵和农会骨干会议。会议对当时的形势作了分析,认为隆街、连平、新丰……[详细] |
![]() | 连南飞虎队成立遗址位于连平县田源镇田东村花罗山和尚庵。田源镇(原田源乡)是个边远山区,是我连南地方部队活动的重要据点。1947年6月,叶连鸣、叶少雄以白石湖、河背、梅洞口等地为立足点,逐渐把农民组织起来。1947年8月,在梅洞口率先成立了第一个农会,会员10余人;随后永吉也成立了农会,会员20余人。在成立农会的基础上,……[详细] |
![]() | 建国粤军第二师进攻连平之战战斗遗址位于连平县元善镇鹤湖村径口屋青草径,青草径是野外两座山岭之间的小峡谷,长约3华里。1922年6月,军阀陈炯明在广州公开背叛国民革命。后陈在广州站不住脚,率部逃到惠州,盘踞在东江一带。1924年初夏,陈炯明派出第四军军长李易标及其部属师长麦胜芳率领3000多人开赴东江上游的连平县城,企图……[详细] |
![]() | 大湖、三角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绣缎圩老街居委会。此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为纪念1946年至1949年间参加大湖、三角战役光荣牺牲的烈士而建。建于1957年,坐南向北,分布面积约500平方米,用砖、石、石灰砌筑。碑高约6米,底宽3.4米。纪念碑属扁塔式结构,正面分四层。上层是紧握钢-的战士塑像;中上层镶嵌石碑一块,上刻……[详细] |
![]() | 吴建昌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忠信镇柘陂村塔岭山半山腰处。吴建昌系连平县忠信镇柘陂村人。1941年,吴在柘陂华南小学读书时,就积极参加中共地下党员钟明组织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并于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吴建昌等人在柘陂组织了一批青少年学生,创办了进步刊物《火花报》,积极宣传抗日。是年冬,柘陂成立了学生党小组,吴建昌……[详细] |
![]() | 张和邦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忠信圩镇东北向100米黄岭山山腰上,距县第二人民医院约200米。张和邦,原籍广东梅县松口人,出生于印度尼西亚,14岁回国念书,后加入东江纵队,曾分别在连平隆街大田小学、大湖湖东小学、忠信镇小学等地,以教师作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45年11月底,因叛徒告密,张和邦、梁觉民、梁伟诚、严涛4人被国……[详细] |
![]() | 陂头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陂头镇李坑村坳头山,距省道官灯线公路约100米。该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1985年3月,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是陂头镇人民政府为纪念1949年解放陂头及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牺牲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纪念碑四面为尖柱形,高2.2米,从下往上分三级,第一级为碑座,边长0.8米、高0……[详细] |
![]() | 隆街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隆街镇隆兴村朝山半山腰处,距隆街镇府约1公里。隆街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为纪念北江支队在隆街、溪山、田源一带开展革命斗争活动牺牲的25位烈士而建,1949年11月始建于隆街卫生院内,1980年因卫生院建设移至朝山。纪念碑坐西北向东南,总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碑呈四方塔形,由碑座、碑刻和碑身三部分……[详细] |
![]() | 贵东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陂头镇贵塘村铜锣岭,陂头至贵东公路右侧,距贵东圩1公里处。纪念碑坐东北向西南,属方塔式建筑,火砖、石灰、沙等材料构成;碑高4米、宽1米,总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碑的正面书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碑的底部嵌刻1950年在贵东剿匪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名单。1950年5月8日,江西籍匪首袁瓦……[详细] |
![]() | 上坪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上坪镇布联村水口桥西向60米处(原建于上坪圩,后因街道建设于1980年12月迁移至现址)。该纪念碑坐南向北,方塔形,由碑刻和碑身两部分组成,用砖、石、石灰建筑。碑高8米,底座为方形,边宽2米,正面身呈梯形,书有“革命烈士纪念碑”黑色楷书,占地面积100平方米。1950年3月4日,以谢崇安、谢……[详细] |
![]() | 解放连平县城战斗遗址位于连平县元善镇(县城所在地)一带。忠信解放后,1949年6月2日,连平县人民政府在忠信长安旅店宣告成立。当月上旬,陈中夫、王彪奉粤赣湘边纵队司令部命令来到忠信,召集东二支七团魏洪涛、二团龙景山、三团曾炽辉、三支邱松鹤、连平县人民政府县长邓基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开会。会上,陈中夫首先传达了边纵司令部关于……[详细] |
![]() | 柘陂华南小学党组织活动旧址位于连平县忠信圩镇东南约8公里的柘陂村吴氏四世祖祖祠。该祠建于1930年,1931年在此开办华南小学(现学校已搬迁,仍为吴氏祖祠)。1941年春,中共地下党员钟明(五华县人)到该校任教,并以此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1943年,共产党员邓基(五华县人)来华南小学接管钟明的工作。邓基在华南小学以教……[详细] |
![]() | 东江华侨回乡抗日服务团龙和队队部旧址位于连平县油溪镇茶新村茶壶耳屋,距油溪镇府500米处。东江华侨回乡抗日服务团是东南亚各国华侨组成的抗日救亡团体,为充分利用好这个公开的抗日救亡团体,1939年1月,东江特委在惠阳区淡水成立“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简称“东团”),总部设在惠州城,同时派出工作团队奔赴各县开展抗日活动。1……[详细] |
![]() | 塔岭烈士墓园位于连平县绣缎镇塔岭村大地墩山上,距大湖圩镇约3.5公里。大湖、绣缎是连平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在革命斗争中,涌现了许多为人民群众得自由、得解放而甘心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原桂林队钢铁连连长曾坤延同志为了纪念在塔岭、狮脑山等战斗中牺牲的烈士,顺应烈士遗属和老区人民的愿望、要求,提议建立塔岭……[详细] |
![]() | 陂头广东六祖燕岩古寺历史悠久,它的建寺时间大约有1700多年。根据该寺现保留的“惠远结连社于庐山”碑文(不完整的碑文),陂头燕岩古寺在公元300多年前就已经存在。因为,惠远和尚是东晋时期的高僧,他在湖北省鄂州市西山创建了“灵泉寺”。公元384年到庐山,后与全国123名高贤结社,弘扬佛教文化三十多年。在这三十多年中,他们……[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