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潘文治故居,位于天河区珠村东乔大街42号。故居于1912年动工。由于潘文治做官清廉,手头拮据,故修了10年,才于民国十一年(1922)落成。1997年潘文治子女收回此屋时,曾经做加固、补漏等小修小补。该建筑是二层砖木结构的小洋楼,坐南向北,青砖石脚,门口上方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书写的木匾“潘文治将军故居”。该建筑呈“7”字形,二进半,宽约11米,深约18.4米。地下首进是大厅;左边是卧室,右边是楼梯;第二进中间是天井;天井有中西结合的灰雕风光画。左是洗衣房,右是卫兵房;后半进是厨房。二楼是木板楼,木地板上有2个直径约30厘米的圆形玻璃观察口。硬山顶,碌灰筒瓦,17架梁。二楼大厅墙上正中有潘……[详细] |
![]() | 魏南金故居位于龙川县龙母镇永光西和岭村。建于清代,坐北向南,为三进二横布局,砖瓦结构,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现基本保存完好。魏南金(1914---2001)年,龙川龙母镇永光西和岭村人。1934年,在广东省立一中(今广雅中学)读书。1936年8月参加0领导的地下-走上革命道路。1938年冬在龙川加入00,仁0永和支部书记。尔后,先后任0龙川县委常委兼宣传部长、龙川中心县委常委兼青年部长、广东省委书记张文彬的秘书、南雄中心县委书记和特派员、北江特委副特派员兼组织部长等职。1944年初,为开展粤北敌后抗日武装斗争,恢复党组织活动,魏南金赴桂林寻找0组织。时因广西党组织受破坏,与党联系中断,遂参……[详细] |
![]() | 陈少白广州故居位于沿江西路的原西堤联兴码头事务所兼住宅的塔影楼。该楼为四层半建筑,融中西建筑特色于一体,四层为西式洋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天台上有一四檐滴水、绿色琉璃瓦的中式遮阴与观光凉亭。外墙批荡成仿大石砌筑结构,与马路对面的粤海关大楼风格保持协调。由于紧贴珠江边而建,建筑整体似塔,倒影水中,故名塔影楼。1928年,陈少白在外海家乡题诗《忆塔影楼》:“日日凝妆珠海岸,经年憔悴深闭门,风光如许人何处,厌记江潮涨落痕。”该楼首层建筑面积70平方米,建筑因夹在路与珠江边的地块略呈梯形状,因而东窄西宽。天台凉亭面积36平方米。每层东、西、北三面均有多个大窗采光,二、三、四层北侧中间有西式小阳台以观……[详细] |
![]() | 蔡楚生(1906—1968)是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集星村人。我国著名的电影艺术家,被誉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解放后,历任文化部电影局艺术委员会主任、电影局副局长、中国影协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并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蔡楚生故居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集星村,距潮阳城区约24公里,是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和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潮阳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包括一座“四点金”、一座“厝包”(从厝)及阳埕等配套设施,均为20世纪初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故居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60平方米。蔡楚生先生1906年1月12……[详细] |
![]() | 邓发故居座落于云浮市城区城西榃石塘村,建于清光绪年间,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邓发同志的诞生地。该故居泥砖瓦木结构,共1O间,东边有偏傍回水,主体建筑边长21.3米,宽12.6,建筑面积268.38平方米,前边晒场长21.3米,宽6米,面积127.8平方米。1979年12月,邓发故居被确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94年确定故居的保护范围和建筑控制地带(粤府[1994]42号文)。经多次修葺,原貌不变。政府拨款重修,同时建成革命烈士纪念馆,并设有展厅展出邓发烈士的生平事迹及遗物,现已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人参观瞻仰。邓发故居附近还建起了“邓发纪念小学”和“邓发……[详细] |
![]() | 在广东粤北山区河源市和平县下车镇石含村有一座名为“浰东小筑”的古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它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为传统客家民居四角楼。浰东小筑,它的创建者为近代名人徐傅霖。徐傅霖,字梦岩,邑人尊称其为“梦公”,广东省和平县下车镇石含村人,生于1874年,前清秀才,京师政法学堂毕业后,留学日本京都政法大学。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曾任临时国会议员,众议院议员。1915年任上海《正谊》杂志、《新中华》杂志。参与发起组织共和维持会,反对袁世凯称帝。曾创办《中华新报》,任主笔。1916年后,任国会议员、大理院院长。曾任国民参议员,国府委员,国大代表,总统府咨议。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反对蒋介石……[详细] |
![]() | 方华故居位于和平县热水镇中兴村上楼自然村。方华(1912~1999),原名罗响,和平县热水镇中兴村人。1932年参加革命,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曾与张觉青等人一起创办热水东华小学,开办农民夜校,组织农-动,成为九连地区革命领导人之一。1938年8月,和平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方华任支部书记;1939年2月,方华任中共和平县工作委员会书记;5月,任中共和平县委员会书记;9月,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10月,调中共龙川中心县委工作。1945年,在延安参加“七大”会议后,曾任中共抚顺市委-部长、安东市总工会主席等职。建国后,历任中共湛江市委书记兼市长、茂名石油总公司……[详细] |
![]() | 陈铁军故居位于佛山城区福贤路善庆坊。是陈铁军出生和少年生活的地方。为佛山清代常见的两进院落式民居。尚有烈士住过的房间、使用过的家具、文具、印章和亲手刺绣的绣件等。陈铁军故居为清代民居建筑,座面向北,三间二进院落式平面布局,硬山顶,人字山墙,砖木结构。陈铁军烈士在此居住和生活。是佛山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详细] |
![]() | 刘尔崧、刘琴西故居位于紫金县紫城镇安民居委会北河街45号。刘尔崧、刘琴西是同胞兄弟。刘尔崧(1899~1927年),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团中央委员、中共两广区委工委书记、广州工代会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等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广东青年运动的先驱、,广东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1927年,在广州“四一五”事变中,刘尔崧不幸被捕,4月被杀害于珠江白鹅潭。刘琴西(1896~1933年),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领导紫金“四二六”暴-动-,1928年率部配合红二师攻克南岭,1930年任中共闽粤赣西北分委书记,1931年调上海从事地下工作,1932年在香港被港英当局逮捕,19……[详细] |
![]() | 浰东小筑(徐傅霖故居)位于河源市和平县下车镇石含村蝉溪村。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建成于民国十年(1921年),大大小小的房子共有48间。浰东小筑坐东向西,依山傍水,通面宽三门五间42米,每进与进之间都有天井用于采光、通风和排水,四角建有雕楼,俗称“四角楼”。青砖砌墙,木架梁,硬山顶。斗门和大门均用青石砌成门框,上面嵌有青石匾。方形削角石柱承檩,三架式斗拱抬梁,斗拱和梁架上浮雕浮龙花卉图案,镀金漆。斗门上是时任“国民政府农林总长”的钟秀亲笔所题匾额“浰东小筑”,两侧的对联是“世承高士芳微衍文明种族翕顺家庭永怀旧德;门挹遥天佳气对辉烂星云光华日月丕焕新猷”。正门是“国民政府行政院长”谭延闿……[详细] |
![]() | 民国 吴川 张炎故居 位于吴川县塘掇镇樟山村。建于抗日战争时期。为红砖、混凝土构筑的二层楼房,建筑面积324平方米,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面前有花园地。故居基本完好。 张炎(1902~1945年),吴川县塘掇镇樟山村人。20年代初,随堂兄张世德参加孙中山领导的粤军,深受反封建思想的薰陶。1931年任十九路军第六十一师副师长兼一二二旅旅长,并代理师长职务。1932年率部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日战役。1933年任四十九师师长、福建中央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兼第四军军长,参加福建人民革命政府的抗日反蒋运动。1938年,任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一区统率委员会主任,积极开展南路的抗日救亡运动。……[详细] |
![]() | 陈宗南故居位于石滩镇三江四丰白岭村,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是一栋小洋房,通宽39.19米,通深26.9米,面积1054.2平方米。由主楼、次楼、平间和小院组成。其中小院面积290.94平方米。主楼用青砖筑成,是为“青楼”;次楼是红砖材料,故称“红楼”。二楼呈点式错置,中由平间连楼。青楼居右,高三层,面宽15.2米,深16.36米。大门口设七级台阶,门框用水磨青砖砌筑,侧有水坭边框装饰,直通二层顶,顶立正中塑斗大的圆形“宗南”二字,字下方有陆地、海洋的示意符号图案,均为红色。进入大门为会客厅,客厅内有三色水磨石圆柱,内宅中间又设有天井,通顶层采光,其他略似单元房间布局。房之墙体厚0.38米……[详细] |
![]() | 武略第(杨石魂故居)武略第又名杨石魂故居,位于普宁市南溪镇钟堂村仁厚里。建筑坐北向南,是一处以一座“四点金”为主体的潮汕地方特色传统建筑风格的民居,是杨石魂祖父于清朝光绪年间所建。主座后面为一开东西两侧门之“骑双虎”后座;主座连后座之东侧、隔2米宽的通巷,是一排东厢房,连接到门房共11间。仁厚里东西横阔24.2米,南北纵深49.8米,建筑面积1205平方米。墙体为三合土夯筑,屋顶为瓦木结构。杨石魂故居于2008年6月被公布为普宁市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普宁市、揭阳市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杨石魂是广东省大革命时期著名的共产党员,生于1902年,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汕头市委书记、广东南……[详细] |
![]() | 程旼,生于东晋恭帝司马德文元熙元(即公元419年)的一个官宦世家。面对国家危难、百姓疾苦,他毅然上 书宋孝武帝刘骏,建言“对外应以和,对内应以 仁”。不料,皇上认为其干扰朝政,要将其一家赶尽杀绝。无奈之下,程旼只得辞官避祸,率族人南迁平远。在平远,他以德化人、以义化人,以文化人、以教育 人,开拓创新、崇文重教、公平正义、爱国爱乡,影响着粤东广袤大地,使愚昧落后的民风为之大变,别誉为“南粤先贤”,客家人文鼻祖,名列广东古八贤之首。 “当年程旼一匹夫,不抄三尺制群愚。片言能使争心息,万古江山与姓俱”这是宋人对程旼的吟诵。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先贤,传承客家始祖文化,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客家文化,2007年……[详细] |
![]() | 曾源故居位于和平县大坝镇鹅塘村。曾源(1917~2008),原名曾镜湖,和平县大坝镇人。1938年10月在中山大学入党。早年,曾任中共和平县委书记,东江纵队第六、第七支队政委,护航大队政委兼惠东县委书记,大亚湾人民抗日自卫总队政委。1945年9月任东纵主力第三支队政委,率部挺进九连山开辟游击根据地。1946年6月,随东纵北撤山东烟台。1949年9月南下,任两广纵队第三、第四团政委,独立师政委。建国后,历任顺德县委第一书记、高雷军分区政委、粤西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湛江市委第二书记、中共茂名市委书记兼市长等职。文革-期间,曾受到不公正待遇。1972年6月恢复工作,任中共茂名市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1……[详细] |
![]() | 萧蓬云故居德香书室,位于温泉镇桃源龙桥村蛟龙围中。书室由萧蓬云于民国七年(1918年)创建。三间两廊,面积200多平方米的青砖建筑里,一切皆简朴清新,大门联“德薄疏才惭礼简,香茶淡酒答隆情”是书室主人立意之所在,因而吸引了县内及附近增城、龙门、清远、花县等地的学子达250多人到书室来读书治学。萧亲授国文课,萧沛珍、陈寿玲等承担其他课程。德香书室面阔三间20米,深两进10米,是一座砖、木、石结构建筑,其内厅堂开间甚广,以适应授业之需,天井较宽,为方便采光之用。萧蓬云故居鸾隐楼位于温泉镇龙桥村蛟龙围。此楼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由萧所建,是一座石、木、灰沙结构碉楼建筑。在抗战期间曾遭遇战事。……[详细] |
![]() | 王作尧故居位于厚街镇厚街村西门巷,GPS坐标:北纬22°5630.9,东经113°3911.3,海拔高程26米。遗址是一座清代建筑庭院,名为小坞园。有房屋20间,围墙内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围墙外为大片的果树园。小坞园绿树成荫,环境清幽。这里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的家,同时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东莞特别支部书记王启光的家。抗战时期,小坞园成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活动的一个重要秘密据点,其中东江纵队的新闻电台和油印室曾一度设在小坞园内。由于小坞园年久失修,新中国成立后,已近荒废。1971年,厚街村在此建立小学,小坞园残存的房屋被拆除,空地用来建课室。198……[详细] |
![]() | 时代:1988年地址:恩平市圣堂镇天村我国出生的工人运动先驱冯燊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冯燊(1898——1970)早年投身广东工人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广东-委员会航务处党代表及特派主任,恩平县工委书记,粤中区委特委特派员,上海海员全国总工会执行局社会救济部副部长,1929年出席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的第五届工人代表会议。1934年长征期间任红一方面军兴国师组织科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恩平县工委书记、西南特委副书记、西江特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广南分委书记、粤中临时区党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政委。建国后任广东省委委员、省交通厅厅长、监察厅厅长、省委交通部部长。广东省第三届……[详细] |
![]() | 黄克故居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三印村上印。建于清代,坐东向西,二进二横,正屋上三下三布局。面宽21米,深15米,建筑面积315平方米。黄克(1905~1928),字新发,别号新强,龙川县佗城镇四甲村人。1922年投身革命,从事青年运动。1924年被选送到广州农-动讲习所,参加第二期学员学习班,并加入中国0。毕业后任-中央农民特派员,在东江、北江从事工农运动。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受命回家乡改组0龙川特别支部,并担任书记。1928年2月初,黄克在四甲上印寨其祖屋组织召开附近乡农会、县农协会和农民自卫军代表大会,成立龙川县苏维埃政府。黄克当选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并将四甲、坪田……[详细] |
![]() | 黄觉群(1879~1943),原名秉杰,别字俊平,化名日安,龙川县黄布欧江人,是龙川工农革命的先驱,龙川党组织的创建人。早年在广州从事-,先后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1925年10月随第二次东征军回龙川领导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与张重耳以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特派员身份,从事领导与开展龙川国民革命运动。同年11月,黄觉群与黄天泽发展黄日初、杨复生、黄鸿良、黄伯隆、邓国章、黄自强、陈增翼、罗一如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龙川县城戴家祠创立了中共龙川县特别支部委员会(简称中共龙川特支),黄觉群任特支书记,直属中共广东区委领导。1926年5月龙川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县城(今佗城)召开,成立了县农民……[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