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邵雍故居又称邵雍祠堂,位于洛阳师范学院以北,是北宋哲学家、易学家邵雍的故居。大门原本的朱红已脱落,门上横书“安乐窝”三个大字,邵雍自号安乐先生。大门右边黑色的牌子上写着“先贤邵康节故居”。邵雍故居在北宋末年已衰落,到金代被改为“九真观”。直到明朝景泰年间,河南知府虞廷玺将其修复,清代亦有复建。然而保存至今的也只有“皇极书阁”三间,其他建筑四间以及明清碑石数方。邵雍初到洛阳穷困潦倒,在洛河南岸搭建一个草棚居住。后在司马光等人的支柱下,才购得这30余间房屋。邵雍一生不求功名,过着隐逸的生活。他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邵雍初迁洛阳时,生活颇为艰难。他在洛河……[详细] |
![]() | 樊钟秀故居位于平顶山市石龙区东北部夏庄村,清代,该宅坐西朝东,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站在门前从中轴线上自西向东可先后看到大门,二门,主房。少时的樊钟秀就生长在这里。大门,二门和院墙保存较为完整,二门以内的北厢厢房已经建成现代瓦房。南厢房已拆毁为空地。为加强樊钟秀故居的保护,于2005年11月被区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樊钟秀(1888年年5月22日——1930年6月4日),字醒民,石龙区夏庄人,1913年秋逃荒至陕西宜川县,1914年巧出恶霸黄某,招众100多人拉杆。1918年樊发展到2000多人,加入靖国军,樊任第二路军总司令。1923年4月……[详细] |
![]() | 司马故里旧址位于温县城西13公里的招贤、古城、安乐寨一带,原为温县故城,这里也是晋宣帝司马懿的家乡,故称“司马鼓里”。司马氏曾在故里筑城建都,以故城为中心,跨清风岭,坐北向南,纵宽各1.5公里,占地2.25平方公里许,分内外城。内城是清同治八年(1869年)增高加固的,现保存完整,内城原为安乐宫,今名安乐寨,是主要宫殿所在。在城内,汉代的瓦片、陶片和残砖,俯拾皆是。古晋城内还有上苑、招贤、梨园、禅房、辛庄等村,城北有护驾庄(今护庄村),城南有校尉营(今小营村),东北有戌楼村(今树楼村),西北有东西城外等村,皆因“古晋城”的遗址而得名。……[详细] |
![]() | 李鸣钟,字晓东1887年生于于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冯玉祥前期两大主要助手之一。辛亥革命时在冯玉祥营任排长,后随到陕西。自滦州起义,历经反对帝制、计伐张勋、直奉大战、推翻曹锟的北京政变,直至参加北伐,均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李鸣钟故居位于沈丘县城内,此住宅是由刘乐亭(原籍河北涿县人),于1936年设计并领工建造的,是晚清式的建筑群屹立于长安街路北,于1976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9月被命名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此故居是一进三的四合院,各院正堂七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左右各有角门四个,三节院落南北相连,各院各室,走廊互通,穿室越院,遮……[详细] |
![]() | 侯氏故居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明崇祯年间户部尚书侯恂故居,为一宅三院的四合院式建筑格局,中院现为两进院,前院有大门三间,西厢房三间,后院有过厅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堂楼三间,东配房两间,西跨院有堂屋三间,过厅三间,三院建筑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青砖灰瓦,古朴典雅。二是侯恂之子、清初文学家侯方域的故居,是一处四合楼院古建筑群,现有堂楼五间,明三暗五,前出后包,东西楼各三间,过厅五间,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堂楼名曰“壮悔堂”,西楼名曰“翡翠楼”又名“香君楼”,东楼名曰“雪苑社”。现侯氏故居属睢阳区博物馆管理对外开放的文物景点。2000年商丘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8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详细] |
![]() | 白朗墓位于石龙区大刘村西、关庄北山之阳。白朗(1873~1914),字明心,农民出身。1911年10月率众起义。1912年4月攻克禹县,提出“打富济贫”口号,义军发展6000余人。为配合孙中山讨袁,义军打起“扶汉讨袁”旗号,转战5省,历时4年。1914年8月回师河南,被官军包围,白朗突围时牺牲。其部下将白朗遗体掩埋于虎狼岭下乱石堆中,因叛徒出卖,被毅军营长掘出割去首级。为保护遗体,其部下又冒险秘密将白朗移葬于起义地点大刘村西关庄北。1986年6月白朗墓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点保护范围:自墓冢边沿向东、西、南、北各50米。一般保护范围:自重点保护区边线外扩50米。……[详细] |
![]() | 耿介生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3年),登封城西南街人,字介石,号逸庵,清顺治九年中举(1652年),十年中进士,选入翰林院,初为庶吉士,后升检讨,出任福建巡海道道员,康熙元年(1662年)任江西湖东道道员,后转任直隶大名兵备道道使,康熙三年(1664年),归里行孝,期满辞官倡学、兴复嵩阳书院,自任山长,捐自家田三百余亩为嵩阳书院学田,聘中州名儒李来章,冉觐祖,窦克勤为嵩阳书院主讲,至此嵩阳书院自宋、明以后又一次兴盛,耿介故居就是当时耿介及其家人居住之场所,建于明代中后期、清代重修,清代后期耿氏后裔将其辟为祠堂。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卢仝故里碑位于济源市思礼镇思礼村卢仝文化广场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年(1912年)立。碑高1.83米,宽0.71米,碑楼形式,石碑原放于卢氏祠堂内后人移建于此砌为水泥楼。碑楼首部泥塑对联“渊芳馥风”,“贤才公诗与日月同辉,德泽润野使荟草争妍”。碑身文字 “卢仝故里”楷体,为清末广东道监察御史刘迈园1911年所书。卢仝(约795—835年),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一生爱茶成癖,所作《茶歌》在茶业史上影响深远。此碑是研究卢仝茶文化的实物资料。……[详细] |
![]() | 浚县国防教育基地—常仙甫烈士故居,位于浚县屯子镇裴庄村,是著名抗日爱国志士常仙甫烈士 一生从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活动和牺牲的地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现存的两间瓦屋,是“中共卫西工委”的办公旧址及地下党有关领导生活、工作和居住的地方,室内现存木桌、木椅、木床就是当时使用的家具。瓦屋前面原有三间堂屋和三间西屋,均为普通瓦房(已拆除)是常仙甫故居的组成部分,为常仙甫生活、工作和居住的主要场所。常仙甫故居先后被公布为:浚县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国家政协又将常仙甫故居列入《名人故居》。……[详细] |
![]() | 状元府,为吴其濬在清嘉庆二十二年,丁丑科中一甲一名进士(状元)后建造的状元府第。状元府座落在固始县城东门内,由南向北,整个宅第都是砖木结构的平房,青砖灰瓦,飞燕鸣叫的插花兽门楼,高大宽敞,上挂清仁宗皇帝御笔亲书的“状元”匾。大门两侧有一对青石雕刻的雄狮,进门是一面照壁,客厅陈设素雅,正上方悬挂一块深兰色的横匾,书写金色的三个大字“宫保第”。厅东边有一小院,是吴其濬的书房,名“念余阁”。吴其濬的诗集就是以这个书房题名为《念余阁诗钞》。行政位置固始县城关中山大街21号地理位置东经115°40′29″,北纬32°11′01″……[详细] |
![]() | 常香玉故居位于巩义市河洛镇南河渡村。年代为1923年。常香玉故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常香玉故居,是常香玉出生和开始学戏的地方,历经几十年的风雨沧桑,原有的几孔窑洞坍塌非常严重。常香玉大师逝世后,镇政府出资30万元,按照恢复原貌、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窑洞进行修缮加固,同时,大力整治周边环境,对现存的一眼古井、两棵千年古槐加以保护。修缮后的香玉故居共有窑洞四孔、平房三间,面积百余平方米,分堂窑、厢窑、诞生窑和磨道窑。故居内根据豫西农家院落生活起居原貌进行了复原,并展示有常香玉大师生平事迹的资料和图片。……[详细] |
![]() | 杨万辉,清道光监生,字耀山,号菜猗,祖居新密市来集镇马武寨村。因经商家资颇丰,在县令杨炳昆倡导下耗资千余,历时15载,建成实颖渠,至今仍在发挥作用,为大隗镇农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杨万辉故居位于新密市来集镇马武寨村,坐西朝东,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占地面积750平方米。现存三套南北并列、结构相同的四合院,均由大门、二门、东西厢房和主楼组成,皆砖木结构,硬山灰瓦顶。该民居保存完整,规模较大,对于研究清代建筑及历史具有一定价值。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宋聘三故居:位于禹州市北15公里的浅井乡浅井村中部。位于禹州市浅井乡浅井村的宋家大院庭院深深、古朴典雅,共有大小房屋300多间,占地6000多平方米,是禹州市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的清代民居建筑群之一。这座清代两进四合院建筑,就是中国早期革命先驱宋聘三出生及青年时代学习、生活的地方。宋聘三故居建于清咸丰至同治年间,为小青瓦建筑群,后院与西跨院设拱形门相连,门楣正反面分别题“凝瑞”、“承恩”阳文。宋聘三故居于200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镇是千古绝唱——梁祝传说故事的发生地,有梁祝故里之称,该镇境内一直存有梁山伯墓、祝英台墓、泪井、一步三孔桥、曹桥、红罗山书院、白衣阁等最为完整的梁祝故事遗址,流传着许多梁祝的故事和传说,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孩童,都能讲述和传唱。在当地,有一独特的节日-“送灯节”,从古绵延至今。所谓“送灯节”,就是在梁祝二人双双化蝶的那天(传说是农历七月十五)傍晚,方圆上百里的人们自发赶往梁祝双墓,给梁祝送灯。地址: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219省道东50米……[详细] |
![]() | 鲁雨亭故居位于永城市芒山镇雨亭村凤城路北。鲁雨亭(1899-1940),永城市芒山镇山城集人。其父鲁紫铭为当地开明绅士。1937年11月,鲁雨亭任国民党永城县长。抗日战争爆发后,鲁雨亭变卖家产,购买0弹药,积极组织地方抗日武装,在永(城)、夏(邑)、砀(山)、萧(县)交界竖起抗日旗帜。1939年,其部正式改编为新四军游击队第一总队,鲁雨亭任总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4月在芒山李黑楼与日军血战中牺牲。4月14日,新四军六支队(游击支队改称)司令部在新兴集精忠堂举行鲁雨亭追悼大会,支队司令员彭雪枫致悼词时说:“鲁雨亭是执行党的利益的模范,是拥护党的决议、服从党的纪律的模范,是效力以为党……[详细] |
![]() | 闽王王审知故里王家寨,始建于唐代,时为固始县建安乡第一都临泉村,是时任固始县县令的王晔,即王审知五代祖为其子孙繁衍而建的宅第。王家楼的选址极具江淮地区民居特点,宅第周围为环水相拥,建有楼台、庭堂、祠堂等建筑,规模可观。楼前建有小桥,沟通宅内与外界的联系,即便人居,又可防患战乱。当时人称王家楼为鹭鸶地。主体建筑毁于元代,遗址尚存。行政位置固始县分水亭镇王堂村地理位置东经115°50′10″北纬32°9′16″……[详细] |
![]() | 戴民权故居位于汝州市蟒川镇半东村,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戴民权故居为汝州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日期为2017年11月14日。保护范围:文物保护标志立在门楼前西侧,向东13.7米至东围墙,向西0米,向南3米至东西路,向北73米至后街。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外向南扩5米至东西路南侧,向北5米至后街东西路南侧,东、西为民宅不划控制地带。……[详细] |
![]() | 赵秉钧故居位于汝州市临汝镇临西村,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赵秉钧故居为汝州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日期为2017年11月14日。保护范围:文物保护标志立在保安楼大门西侧,向东13米至该院东墙,向南38米至第三进院后墙,向北0米,向西0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四周外扩5米为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
![]() | 高拱故里碑刻原位于高氏祖茔内,多为墓碑,20世纪70年代 ,为了修建莲河桥,将约50通碑刻作为桥基使用。碑刻年代能辨认的由明崇祯至民国时期。碑刻损毁比较严重,这些碑刻均被压在两桥墩下,现桥已废弃。高拱墓俗称“阁老坟”,位于新郑市城区北阁老坟村西北约300处。墓坐北向南,北依郑韩故城,南临梳妆台。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张绍文故居位于汝州市钟楼街道中大街中段227号,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张绍文故居为汝州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日期为2017年11月14日。保护范围:文物保护标志立在张绍文故居大门西侧,以标志为基点,向东9米至东院墙,向西0米,向北0米,向南76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四周外扩9米为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