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上海市旅游

上海市名人故居景点介绍

  重庆南路205弄54号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政论家邹韬奋的故居。邹韬奋原名邹恩润,“韬奋”是他在1927年开始启用的“韬奋”笔名,“韬”意韬光养晦,“奋”意奋斗不息。他祖籍江西余江,1895年11月5日出生在福建永安一个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韬奋青年时代家庭日趋困难,父亲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又真才实学的工程师,把他送进了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而韬奋本人爱好文学,他的志愿是做一名新闻记者。1919年暑期后,他毅然转如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读书。1921年大学毕业后,于次年进入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任部主任,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并“职业教育丛书”,从此开始了他所热爱的新闻出版工作生……[详细]
  复兴中路517号(旧称辣斐德路557号),是一幢法国现代式花园住宅,为近代民主革命家、南社创办人、诗人柳亚子的上海寓所。这座宅院1926年建成,原是冯玉祥的府邸,1936年柳亚子向其典租了这幢洋房。这座坐北朝南的法国式花园别墅,复式人字屋顶,红瓦铺盖,黄色墙面,黑漆大门。外墙立面用拉毛水泥刷面,门为券式,层间腰线红白分明,室内木装修、木地坪、木门窗。小洋房二楼是大客厅,三楼为起居兼工作室。柳亚子故居南向,原为西式庭院格局,现仍林木葱翠,绿草如茵。走过围墙进入黑漆大门后,可从屋外露天石阶拾级而上至二层客厅,或由内屋阶梯步入二楼客厅。客厅西侧坐南面北陈列着一长排很高的书橱,里面所藏从辛亥革命前夕起……[详细]
  愚园路涌泉坊(395弄)因旧时静安寺有一涌泉而得名,总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共建有住宅16幢,建筑面积6233平方米。其中15幢是西班牙风格的3层新式里弄住宅,1幢为西班牙式独立花园住宅。全部建筑由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杨润玉、杨元麟、周济之于1934年设计,久记营造厂建造,1936年建成,是典型的新式里弄住宅。涌泉坊由上海人和地产公司投资,业主是华成烟草公司总经理陈楚湘。弄底24号便是陈楚湘的私宅,一幢西班牙风格的4层独立花园洋房,占地387平方米,建筑面积1115平方米,东南面花园面积近1000平方米。整个建筑掩映在葱郁的林木之中,由于屋面的高低错落,建筑的4个立面各不相同。整幢住宅有大小不……[详细]
  旧上海法租界北区有一条幽静的福开森路(今武康路),紧靠马路的393号有一幢白色4层楼建筑,这里是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挚友——黄兴的住宅,人称“黄公馆”。黄公馆1912年开工,1915年建成,为20世纪初仿古典式并带有典型的装饰艺术派风格的建筑。沿街三开布局,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255平方米,建筑面积749平方米。初建时楼南为花园,园内广植苍松翠柏,浓荫覆盖,绿草如茵,另有葡萄、紫藤架及香妃竹、白沙枇杷树、白玉兰、木香花等名贵花木,西南隅有茅亭一座,环境幽雅。底层筑有对称大理石露天台阶,花岗岩作墙脚基础。立面以清水水泥大砌块衬托出浅色的横直线条,有较多的浮雕和装饰线脚。南墙二、三层间……[详细]
  地下党上海书记刘晓旧居位于中实新村44号是一幢标准的三层新式里弄房子,一楼是客厅,二楼由刘晓妻子带着孩子们居住,三楼刘晓单独居住。而三楼亭子间则住着译电员朱志良,他对外的身份是刘晓的侄子。这样,刘晓可以第一时间看到中央的来电和指示。刘晓当时担任中共中央上海局书记,全面主持上海地下党的工作,但他的公开身份是关勒铭金笔厂的副总经理兼董事。妻子张毅以家庭主妇的身份做掩护,担任地下党领导层间的机要交通员。在邻居们的眼里,刘晓是位老成持重、事业有成、努力工作、挣钱养家的生意人。刘晓(1908.5.13—1988.6.11)湖南辰溪人,出身书香门第。192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上海工人武装……[详细]
  王伯群住宅位于愚园路1136弄31号。现为长宁区少年宫。王伯群住宅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建造的。该建筑系意大利哥特式城堡建筑,占地6500平方米,主建筑面积2158.8平方米,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共有各种大小厅室32间。楼内通道迂回,上下贯通,立面中部凸出,带弧形,两翼对称。室内外房间、厅堂、外墙而均采用东方传统艺术梅花图案装饰.配以彩绘壁画。连门商拉手也全用紫铜开模手工制作,空铸悔花窗格。室外拱桥式双抱楼梯,直达而二层门厅,下有券门通地下室。主楼南面有花园草坪1.3公顷,园内绿树葱郁、绿草如茵、小桥流水,建有水池、假山、花坛,园中百花四季吐艳。在当时可谓上海滩少有的豪宅。此建筑山协降洋行柳士……[详细]
  华山路893号住宅建于1948年,2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南向花园面积颇大。该建筑原是民族工商业者郭棣活私宅,解放后一度是上海市工商联合会办公楼,现为上海市铭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使用。1994年被列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单位。该住宅具有现代式建筑风格,在建筑外貌处理上刻意追求新潮的几何造型,平面为不对称布局,形体凹凸交错。室内采用宽大的走廊,楼梯间外墙砌半圆形玻璃砖墙,圆弧状大楼梯用玻璃屏风隔断,使各部位空间融合、流畅。这一时期装饰的铸铜栏杆呈S形,做工考究,铸花细腻。住宅的设计确实深受西方现代建筑“流动空间”理念的影响,强调平面的自由和空间的灵活。住宅北立面是一个弧形和……[详细]
  张元济居住弄底24号,这是三层楼的新式里弄房子,每层有两间并排朝南的大房间,屋前有一个不太大的院子。1939年至1959年,现代出版家、出版界元老张元济在淮海中路1285弄24号的沙发花园居住了20年,度过了事业上的极盛时期。该园原为英籍犹太人沙发所建私园,西洋格式布局。主人的卧室兼工作室安排在二楼西间,室内陈设简朴,只几件结实而不配套的木器,还有大堆大堆的书。房间西北墙放着一张黄褐色床架的木床,四尺宽。直到他儿子张树年工作后,将第一个月的工资为他们夫妇定制了一对较为舒适的床。居室正中一只大理石红木方桌,桌面是白色大理石,这张桌子是他母亲的妆奁,现在成了他的工作台。张元济几乎天天在此伏案工作,……[详细]
  茂名路毛泽东旧居位于慕尔鸣路甲秀里318号(威海路583弄7号)一幢两楼两底的石库门房子,是1924年毛泽东来沪时的寓所。1999年,中共静安区委、区人民政府对旧居进行了修缮,于同年12月旧居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并展出《毛泽东在上海》的图片史料。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毛泽东参加了大会,并被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2月,毛泽东到国民党中央上海执行部工作,任文书科代理主任兼组织部秘书。抵沪后,毛泽东先住在闸北三曾里,不久便搬到慕尔鸣路甲秀里居住。同年6月,杨开慧偕母亲向振熙、儿子毛岸英、毛岸青来沪,也住在这里。毛泽东一家住在楼下厢房里,蔡和……[详细]
  陕西北路靠近南京西路的地方,有一排雕花的石砌矮墙。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这儿常年大门紧闭,近几年,紧闭的大门豁然洞开,这栋豪宅露出了真容:门楣和窗沿上刻着精美的雕花;窗户一律是彩色的拼花玻璃;红色的楼角从树丛里探出头来,南部是一方干净而平整的草坪.毫无疑问,这是上海滩为数不多的顶级豪宅之一,也是上海滩保存最完好的大花园洋房之一。这是一座带花园的独立式三层西式住宅,系荣氏早期沪寓所在,人称荣氏老宅。该产业基地面积6.26亩,建筑面积2182平方米,花园面积2475平方米。荣氏老宅建筑为折衷主义风格,钢筋混凝土结构,由陈椿江设计。建筑立面整体以水平线条划分,具有法国古典主义风格。底层有宽敞的门廊和……[详细]
  林风眠上海故居位于南昌路53号,这是他在大陆最后的居所。故居是一幢红砖二层小楼,古旧残破,方方正正,并没有与众不同的线条和色彩,林风眠在这里生活了25年。林风眠(1900—1991),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的创始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之一。林风眠是“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的倡导者、开拓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与中国传统水墨画艺术风格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他的绘画思想对许多后辈画家产生过极深远的影响,所以有人称其为“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林风眠19岁赴法勤工俭学。他先在法国蒂戎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又转入巴黎国立高……[详细]
  姚光故居位于张堰镇新华路139号,姚光故居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以前,是典型的清末民国初年建筑风格,为一条中轴线左右对称的院落布局。故居是南社第二任主任姚光的故居,也是当时南社人士通讯联络及会晤交流的场所。无论是在建筑的历史、艺术方面,还是作为南社重要成员姚光活动足迹的历史记录方面,姚光故居都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姚光(1891~1945),一名后超,字凤石,号石子,又号复庐。张堰人,为高燮之甥。7岁入私塾,11岁即能文,15岁入秦山实枚学堂,17岁(1907年)入上海震旦学校,未数月即因大病辍学,遂乡居自学。读书、藏书、著书。几乎每年都有所作,至老不衰。每有所作,辄就正于其舅,故他与高燮……[详细]
  刘海粟旧居,绘画大师刘海粟1935年居住在这里。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大力倡导了人体模特儿写生,探索了中国画创新与油画民族化,曾十上黄山作画,工绘画、诗词、书法。刘海粟,原名盘,字季芳,号海翁。祖籍安徽凤阳,1896年3月生于江苏常州。 擅长油画、国画、美术教育。自幼酷爱书画,十四岁到上海入周湘主持的背景画传习所学西洋画。1910年在乡里办图画传习所,1912年11月与乌始光、张聿光在上海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任校长。首创男女同校,采用人体模特儿和旅行写生,被责骂为“艺术叛徒”,但得蔡元培等学者支持。。1918年到北京大学讲学,……[详细]
  朱学范故居建于清代光绪三十一年(1905)之前,为上海地区传统砖木结构两层楼民居,上下共10间,建筑面积150平方米。1905年至1925年,著名爱国人士朱学范在此度过童年时代。朱学范(1905-1996),金山区枫泾镇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六、七届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理事长。朱学范故居建于清代光绪三十一年(1905)之前,为上海地区传统砖木结构两层楼民居,上下共10间,建筑面积150平方米。1905年至1925年,著名爱国人士朱学范在此度过童年时代。朱学范故居于2005年6月12日朱学范诞辰100周年之际,正式启动……[详细]
  荣德生(1875—1952),名铨,字德生,江苏无锡人,是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之一。他“从事于纺织、面粉、机器等工业垂60年,历经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和压迫,艰苦奋斗”,享有“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的美誉。荣德生在上海的故居,位于徐汇区高安路18弄20号,是一幢独立式现代花园别墅,建于1939年。设计构思巧妙、布局合理,风格实用、简洁、新颖,黄色水泥拉毛墙面,恰如其主人荣德生注重实际、淡泊虚名的实业家品行。别墅朝向面南,底层门厅有两支仿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陶立克式柱头,使西洋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风貌相吻合。值得荣老先生安慰的是,荣氏家族历三代而仍骄,其子荣毅仁,前中国国家……[详细]
  上海开埠后,租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到20世纪初已经粗具规模,成为新的近代都市。在静安寺近处的万航渡路540号,出现了一幢早期欧洲洋人来华建造的外廊式花园洋房,主人是19世纪晚期清政府邮传大臣盛宣怀的儿子盛恩颐。殖民地外廊式花园洋房,简称为外廊式或殖民地式。它的起源是“来自西方人在印度、东南亚的殖民地……它本是为了适应热带气候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建筑形式”。上海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主要受英国乔治王朝时代和维多利亚时代建筑风格的影响,以建筑立面整齐的柱式外廊而演变成当今还在的一些建筑,如本宅所表现的维多利亚时代盛期的新文艺复兴风格,外墙建筑立面以连续半圆券为主要构图元素,讲求比例和简洁效果,并做到立……[详细]
  静安区新闸路1124弄也即沁园村,据传是海上名门望族盛家的产业,一幢幢三层小洋房历经七十多年的岁月,如今依然光洁如新、典雅幽静。上世纪三十年代,年仅25岁的影星阮玲玉难抵“人言可畏”,吞服大量-在此告别人间,惊动了上海滩的街头巷尾。9号是阮玲玉曾经居住、生活过的旧居,据9号楼的邻居介绍,当年的茶叶大王、超级粉丝唐季珊弃别女演员张织云,用十根金条买下了这幢小洋房送给阮玲玉,这幢三层小楼,见证过阮玲玉的欢情美梦,也见证了她的伤情恶果。阮玲玉故居是栋沉淀着许多悲哀与痛苦的记忆的石库门老洋房,在村口左边的第二条弄堂内。乳黄镶红褐的三层一进新式里弄洋房,弄堂口的老鞋匠生意兴隆。一楼是阮玲玉故居的会客厅,……[详细]
  李白烈士故居是李白烈士生前在上海进行革命斗争的工作和居住场所之一,李白(1910-1949年)湖南浏阳人,1937年奉0中央指示在沪从事地下电台工作,1947年上半年迁入该址三楼,秘密电台也移设此处,1948年底,李白被捕,-特务对他施以种种酷刑,他坚贞不屈,1949年5月7日夜,被害于浦东戚家庙,故居1987年对外开放,2003年1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李白烈士故居共有三层,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一、二楼为李白生平事迹陈列室,序厅放置着玻璃钢制李白塑像,陈列图片内容分投身革命洪流、战斗在敌人心脏、永不消失的电波三个部分,系统地介绍李白生平和战斗业绩,三楼恢复李……[详细]
  常德公寓,旧称“爱丁顿公寓”,楼高七层,建立于1936年,意大利人设计,外墙是淡粉色夹咖啡色线条,坐落在静安寺繁华路段却显得安静而低调。公寓内弥漫着旧上海的陈腐气息,进门能看到老式的奥斯汀电梯,再往里是阴暗的楼梯道,班驳的墙面上是历史划下的痕迹。1939年张爱玲与其姑姑住在这幢公寓的51室,1942年搬进65室(现为60室),期间她在此公寓写出《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名作,其中《公寓生活记趣》说的便是在这座大楼里的一切。胡兰成在《今生今世》里所描述的张爱玲的生活状态也是在此处。这里是著名作家张爱玲的故居,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法式公寓建筑,如今称常德公寓。张爱玲曾在这……[详细]
  1984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确定山阴路133弄12号东照里为瞿秋白在上海的旧居。瞿秋白故居东照里的马路对面就是鲁迅在上海最后的居住地——大陆新村。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生于常州,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长汀县罗汉岭下被国民党杀害。他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同上海这座城市有着紧密的联系。1923年1月瞿秋白从苏俄回国,6月参加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以候补中央执委的名义到了上海,由李大钊介绍参加了上海大学的教学工作,被委任为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1923年下半年,瞿秋白十分忙碌、十分幸福,工作上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