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了西安事变,在华清池武装扣留了蒋介石,囚禁随行高官十余人,迫使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并宣布取消“西北剿匪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史称“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张、杨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实行民主政治。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应张学良、杨虎城电请,派代表周恩来、叶剑英等到西安调停。周恩来等到达西安以后,做各方面的工作,提出:只要蒋答应抗日就释放他。并通电南京国民党政府,促其接受张、杨主张,和平解决事变。经周恩来等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斗争,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战议和、联共抗日……[详细] |
![]() | 扶眉战役烈士陵园位于陕西省眉县常兴镇,始建于1953年,有623名为祖国解放事业而英勇捐躯的烈士长眠于此,是为纪念在全国解放战争中西北战场上最大的一次战役——扶眉战役而壮烈牺牲的3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修建的一处陵园,占地47亩。扶眉战役烈士陵园是国务院命名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是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命名的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是中共陕西省委、宝鸡市委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是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少工委命名的红领巾实践教育基地;是国家旅游局命名的AA级旅游景区。同时,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全国博物馆名录,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在具有伟大历史意……[详细] |
![]() | 直罗镇战役,是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长征到达陕北后,亲自决策部署和指挥红一方面军与红十五军团进行的。这次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直罗烈士陵园始建于一九五四年春,位于我县西部,距县城五十三公里,占地面积六十亩,以栽植松柏为主。陵园内有纪念碑一座(高21米),纪念馆一栋(建筑面积719.6平方米),纪念亭七个,接待室七间,唐代宝塔一座(柏山寺塔)。安葬有中共中央委员、红一军团四师政委黄甦、红二团团长李英华和聂荣臻同志的警卫员孙启峰以及十二名小战士等325名有名烈士,无名烈士630名。一九八六年……[详细] |
![]() | 甘西革命英烈纪念馆位于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甘西小学院内。展馆以图片、实物、影像等形式,反映了李萃亭等英烈在甘西地区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的事迹。1930年,户县蒋村镇的李萃亭与其胞兄创办“静修学舍”(后更名甘西小学),先后聘请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任教,向青年学生宣传马列主义和救国思想,甘西小学成了掩护周至、户县两地革命力量、中共地下党组织活动的重要据点,培养并输送了大批进步学生到延安。-中,先后有7名同志壮烈牺牲。李萃亭被捕后经受了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烙铁烙等酷刑,宁死不屈,至死未透露党的秘密。甘西革命英烈纪念馆将与杨虎城将军陵园、烈士陵园等,成为西安市组建的11个首批党史教育基地。上世纪30年代初,李……[详细] |
![]() | 清凉山新华通讯社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城东清凉山。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共中央的通讯宣传机关。1937年1月,在红色中华通讯社基础上组建成立。抗日战争爆发后,除播发中共中央的重要决议、声明、宣言以及陕甘宁边区的建设成就外,还有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消息。1939年初,新华社和《新中华报》分开,各自都成为独立的组织机构,新华社移驻杨家岭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1941年5月,又迁回清凉山。担任社长的先后有向仲华、博古、余光生、廖承志。1944年8月,又增设了英文广播部,9月1日正式对外播音。到1945年,已由初建时的20多人发展到110多人。1946年5月,余光生为代理社长,新华社下设解放区新闻……[详细] |
![]() | 陕甘宁边区农业学校遗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三十里铺村。陕甘宁边区农业学校于1939年4月开始筹建。1939年7月23日,举行了开学典礼。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出席并表示祝贺。学校的试验农场则设在东距30里铺约2.5公里的红寺沟。农校由边区建设厅主管,建设厅副厅长朱开铨兼任校长,副校长宜瑞珍。边区农校共招收了两期学员:第一期52人,第二期63人。学员分为农艺、园艺、畜牧3部。学习课程有农业行政(包括土地及农民问题)、农田作业(农作物栽培、土壤、园艺、畜牧、林业、水利)、科学常识(国语、数学)及政治常识等。学校的农事试验场既是实习基地,也是生产自给基地。1940年3月18日,农校举行了第一期学员毕业……[详细] |
![]() | 延安中央书记处小礼堂位于距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的枣园。此地原为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1944年,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枣园,直至1947年3月。中央书记处小礼堂建成于1944年,砖木结构,平面呈“凸”字形,分为正厅和东厅两个厅。它既是中央书记处会议室,也是俱乐部和餐厅。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共领导人的旧居也在附近。中央书记处曾在这里召开过许多重要会议,研究决策了许多重大方针、政策,如开辟东北根据地,决策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等。当年小礼堂内还经常举行军-欢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了争取时间、部署内战,打出“和谈”的……[详细] |
![]() | 杨家沟革命旧址,原先称马氏庄园,马氏庄园以扶风寨为主,已经有百年历史,高大雄浑的寨门城墙记录了历史的沧桑。米脂县杨家沟革命旧址位于陕北米脂县城东南23公里的杨家沟村,1972年开始筹建,1978年开始对外开放,2005年在革命旧址内建立起了“毛主席转战陕北纪念馆”。馆址所在地杨家沟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原杨家沟马氏地主家族的村庄,全村共有270多户人家,其中马氏地主占72户。马氏地主于明末清初开始在杨家沟经营,18世纪中叶发家,19世纪中叶成为名门望族,在绥德、米脂、吴起、清涧及延安等广大地域内,拥有土地数十万亩。1942年中共中央《米脂县杨家沟调查》中指出“杨家沟是全国罕见的一个地主经济条……[详细] |
![]() | 为纪念原十七路军教导团中校团附兼第三营营长、教导团地下党(首任)负责人、抗日民族英雄张希文烈士,11日,西安事变研究会杨虎城暨十七路军军史研究会和渭南市临渭区向阳街道办田家村以及各界300余人,联合为张希文烈士纪念碑落成举行了揭碑仪式。张希文原名福幸,字寒松。临渭区张贵村人(向阳街道办田家村),1911年出生。1926年前在赤水职业学校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参加农民协会等革命活动。1928年在渭阳中学转为共产党员,参加渭华起义。1930年考入南京中央军校(黄埔)第九期,毕业后分配到杨虎城十七路军教导营任职。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随部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938年8月,日寇再犯永济,张希文率三营……[详细] |
![]() |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逐渐由对抗转向和平共处,八路军办事处由原来的地下转变为半公开的联络处,负责人为叶剑英,1937年9月改为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先后由林伯渠,董必武负责。办事处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为陕甘宁边区和前方采购,转运物资。周恩来,朱德,张闻天,任弼时,刘少奇,叶剑英等人曾多次来此处并指导工作。旧址包括七贤庄一,三,四,七号院。一号院是主要办公地点,三,四号院为下属各部门和工作人员居室,七号院为招待所。各院布局基本相同。一号院坐北面南,由前后两面三刀进院落的砖木结构平房组成。两院主体建筑平面呈工字形,面阔五间,进深六间,辟有地下室。一号院于……[详细] |
![]() | 中共蓝田特别支部是蓝田县成立的第一个党组织,也是西安地区成立最早的党组织之一。为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党的革命传统,蓝田县在原址按原貌修建了中共蓝田特别支部纪念馆。纪念馆占地5.8亩,其中房屋建筑面积400平方米,辅助设施2600平方米,绿化面积860平方米,共投资80余万元。纪念馆内设有“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在蓝田有较大影响的46位革命英烈生平简介展板、革命英烈在革命活动中的有关照片及遗物、中共蓝田县委组织沿革展板等。1920年,受“五四”运动影响,在北京高等师范求学的蓝田籍学生田伯荫,回乡在孟村成立“勉学会”,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宣传马列主义。此后,蓝田进步青年侯德普、陈子敬……[详细] |
![]() | 《为人民服务》讲话纪念广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延安基地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枣园革命旧址西北侧,是毛泽东同志1944年9月8日为纪念张思德而发表《为人民服务》讲话的原址。 广场占地面积1980平方米。主要包括广场正面的张思德花岗岩雕像、张思德的故事和《为人民服务》讲话全文浮雕墙、山体上“为人民服务”金属艺术字、张思德烧木炭窑址场景复原。其中张思德花岗岩雕像高6米,重60吨,象征着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留群众心中。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李希说,《为人民服务》讲话纪念广场落成是延安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详细] |
![]() |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位于陕西省铜川市新区西北部40余公里,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气势宏伟、庄严肃穆,融合了苏维埃主题与陕西渭北建筑风格于一体。既突出了西北革命根据地发源地的红色主题,又具有现代建筑风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综合教学基地,国家行政学院公仆意识教育现场教学点。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把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与陕甘边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为中国革命做出……[详细] |
![]() | 白文焕纪念馆(白文焕故居)位于靖边县城以南6公里的老县城——镇靖城,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占地近1200平方米,其居住过的3孔窑洞现仍保存完好。多年来,靖边县一直将白文焕故居作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保护。重新修缮的白文焕故居3孔土窑洞,对院落进行了绿化,新建了白文焕纪念馆。纪念馆内展出内容分为八部分,共展出各类珍贵图片118幅、图画11张、实物6件,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白文焕一生-、救国爱民的传奇人生经历。景区地址: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城以南6公里的老县城乘车线路:靖边县乘开往镇靖乡的班车可达……[详细] |
![]() | 中国人民抗日大学(简称“抗大”)纪念馆,位于延安市北二道街原抗大旧址,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历史业绩而建的一个专题性纪念馆。隶属于延安市文物局。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其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大学。1936年6月1日成立于瓦窑堡,后迁保安(今志丹县)。1937年1月,迁延安城内原学府衙门(今址)。1937年4月,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毛泽东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林彪任校长。1938年11月20日,校舍被日本飞机炸毁。1964年,在校址上修建了抗大校史陈列室。2003年,在原址上修复了抗大校门,并修建了抗大纪念馆,2004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于1936……[详细] |
![]() | 王家坪中央军委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王家坪村小沟渠南岸,花豹山西麓。桃园即桃林公园。始建于1941年,是军委与八路军总部在此办公时,开辟建成的一个娱乐场所,占地12亩,因园中遍布桃树而得名。园内原有八角攒尖顶和圆形攒尖顶凉亭各一座,歇山瓦屋一座,篮球场、养鱼池、跳舞场等附属建筑物,是当时人们游憩娱乐的地方,称之“延安公园”。中央军委桃园旧址,是王家坪革命旧址的组成部分。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0月14日,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
![]() | 延安杨家岭毛泽东旧居位于杨家岭革命旧址中央办公厅楼右边的山坡上。院内有三孔坐西向东的石窑,中间一孔是办公室,左边一孔是寝室,另外一孔是工作人员的住室。 1938年11月至1943年10月间,毛泽东同志在此居住和工作。在杨家岭的窑洞里,他开始思考建立中国化、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问题。他提出要“废止洋八股”,“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解决当时文艺界存在的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服务的问题,毛泽东就是从这里走向在中央办公厅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会场,并发表了他著名的《讲话》。……[详细] |
![]() | 旬邑起义纪念馆,地处旬邑县城翠屏山,是陕西省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始建于1987年,占地7.94亩,由纪念碑、展览馆组成。……[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