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旅游

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介绍

  “春到上塘”纪念馆位于“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始建于2008年6月,于2008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外观如一艘在大海中乘风破浪的旗舰,喻示着上塘镇30年前率先在全省进行农村改革,实行“包产到户”。纪念馆分两层。一层为“春到上塘”成果展示区,分为“赤贫思变、星火点燃”、“雾障途迷、三年磨难”、“峰回路转、成为样板”、“雨润岗绿、活力呈现”、“潮涌帆起、锦绣明天”五个部分,通过大量而珍贵的实物和图片回顾了上塘镇30年前率先改革的艰辛历程,呈现了今天上塘的喜人变化,展望了上塘镇美好的未来,集中表现了上塘人“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二层分为农家老物件展览区和公共事务服务区。农……[详细]
  景区名称:七雄烈士亭级别:普通景点类型:建筑开放时间:8:00—18:00门票:10元地址: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七雄乡绿色的柴米河畔,耸立着一座飞檐翘角的六角亭。亭右芳草萋萋,花开花落,散溢着沁人心脾的幽香;亭左松柏森森,苍翠欲滴,掩映着七座烈士坟墓。这就是坐落在沭阳县七雄乡七雄村的七英雄纪念碑亭。亭中高竖一块长方形巨碑,正面上 书写七英雄纪念碑六个大字,字迹工整而遒劲,庄重而俊秀;背面为原沭阳县委书记于康撰写《七英雄纪念碑碑文》。吟诵碑文,你会知道,就在这片血染的神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1946年底,我军主力在苏中七战七捷后向山东作战略转移。国民党反动派向我苏北根据地猖……[详细]
  苏省宝应博物馆是一座集收藏、研究、陈列、教育等功能为一体,对公众永久开放的历史文化类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综合型博物馆。宝应博物馆于1958年秋成立,1960年10月宝应博物馆与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合署办公,博物工作由县文化馆兼管,1980年初,县图书馆从县文化馆分出,独立建制,文博工作划归县图书馆管理。1997年初宝应博物馆新馆开工建设,馆址位于宝应县城安宜东路89号。2001年6月28日,建成并对外开放。博物馆占地4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馆藏文物4000余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文物200余件,藏品以汉代、宋代出土文物为特色。宝应博物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基本陈列……[详细]
  钱钟书故居位于无锡市新街巷30号、32号,系钱钟书祖父钱福烔筹建于1923年,钱钟书叔父钱孙卿续建于1926年,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第一期修复工程主要是新街巷30号,该户建筑面积504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平房二进,每进面阔七间;中有天井,天井两侧各有侧厢一间;东有备弄,弄底另有厨房,餐室,柴屋数间,后有花园。续建的房屋就在花园内的西北角,有二层楼房四间,附属平房数间,其中东首一间楼房称“还续书楼”,楼后有平房一间,独成小院,称“梅花书屋”,其砖雕门额完好。续建部分后来另辟一门进出,即今新街巷32号。整个新街巷30号属传统的江南庭院式民居,但与一般的民居有所不同的是,前后二进平面布局并不是呈传……[详细]
  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市楚州区县西街有一所新安小学,这就是名闻中外的“新安旅行团”的摇篮。宏伟庄严的“新安旅行团革命历史陈列馆”大楼,就矗立在该校的校园之中。它向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们,生动地讲述着新安旅行团的光荣历史。 新安旅行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个少年儿童(文艺)教育团体。1935年10月10日,诞生于淮安河下镇新安小学。当时,十四名团员在团顾问(校长)汪达之带领下,按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旨意,遵奉孙中山先生“唤起民众,共赴国难”的遗嘱和共产党抗日救亡的主张,“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告别了曾经孕育过民族英雄关天培的故乡,走与工农民众相结合的道路,旅行全国,进行抗日救国的教育与宣传。他们在东起黄海……[详细]
  顾炎武,原名绛,字宁人,号亭林,1613年生于昆山千灯镇,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卒于山西曲沃,由嗣子顾衍生,从弟顾岩扶柩回昆山千灯故里,葬于祖茔嗣父顾同吉、嗣母王贞孝之墓穴次位,墓前有碑,上刻“顾亭林先生暨配王硕人合墓”;周围有砖砌矮墙,嵌有清石碑各一块;墓南有明皇朝为旌表先生嗣母王氏的贞孝坊;墓后柳树四棵,四周松柏数十株。光绪二十一年(1894年),新阳县知县万厉钧重修了坟墓。民国三年(1914年),广东学者、孔教会主持人梁鼎芬专程来千墩瞻仰亭林墓及遗腹遗像,并出资委托先生十二世孙顾子玉等筹建亭林祠。 一九五六年,顾炎武墓及祠堂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期间,该墓及祠堂曾遭……[详细]
  泗阳县烈士陵园——爱园始建于1944年。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彭雪峰、邓子恢、黄克诚、张爱萍、刘震、金明、李一氓、梁兴初、罗华生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苏北淮海区领导敌后军民浴血抗战,许多英雄儿女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壮烈牺牲,遗骨散葬各地。当时,淮海区和泗沭县抗日民主政府党政军机关常驻北裴圩街西葛道口一带。1944年9月,淮海区党委、行政公署、泗沭县抗日民主政府共同倡议为革命烈士建一个“家”,褒扬烈士爱国主义精神,激励淮海区人民保家卫国、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决定在北裴圩街东(今爱园镇果园)建立烈士公墓地。该墓地原是泗沭县北裴圩松张口唐楼底园地主唐广达的园林,占地64亩,园内有大片松林,并有多种树木花……[详细]
  崔致远纪念馆位于扬州唐城遗址博物馆西南角,占地十八点六亩,总建筑面积为一千九百五十六平方米,采用唐代建筑风格,与唐城博物馆及周边环境融为一体。该馆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即纪念堂、展厅和研究中心。纪念堂内塑造崔致远塑像,并展示崔致远在扬州的有关场景和他的著作《桂苑笔耕集》及唐代扬州城模型等;展厅主要展示崔致远在扬州供职、笔耕、交游等历史资料;研究中心主要用于征集、收藏、展示各国专家学者研究崔致远的成果、论著、史料和文物。……[详细]
  殷雪梅出生于1954年,1976年参加工作,先后在金坛市的涑渎、城东、虹桥、城南等数所小学执教,长期担任班主任。她三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为保护学生而英勇献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万人敬仰的师德楷模。她的英雄事迹感动了无数的人,受到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和人民群众的敬仰,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为缅怀革命烈士殷雪梅,弘扬殷雪梅的崇高精神,中共金坛市委、金坛市人民政府特在殷雪梅小学设立殷雪梅纪念馆,供各界瞻仰学习。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2005年3月31日,面对疾驰而来的轿车,殷老师象天使一样张开爱的翅膀,用身躯护住孩子,挽救……[详细]
  杨泗洪生于1847年,字锡九,号茂龄,宿迁城彤华街人,自幼习武,好打抱不平,后弃学从军。在宿迁城南项王故里东侧,古老的大运河西畔,沿着东关口西田间的羊肠小道,跨水沟,过小桥,一段迂回辗转,斗折蛇行后,便会看见,一片苍松环抱、绿树掩映之中,一座赭红色的牌坊拔地而起,赫然矗立,其后静卧着一座占地数亩,简朴肃穆的墓地,这里,长眠着清末中日甲午战争中抗倭保台、为国捐躯的宿城籍民族英雄杨泗洪将军,这就是著名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杨公墓。杨公墓从1895年杨公壮烈殉国在此埋葬后一直为土坟,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多次专项拨款,重建墓地。特别是自1990年以来,修建规模不断加大,先后改土坟为砖……[详细]
  苏中公学纪念园位于宝应县曹甸镇金吾庄。1944年2月, 苏中区党委、苏中军区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精神,决定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九分校为基础,成立苏中公学。1944年4月,苏中公学在《苏中报》上刊登了招生消息。招生简章上明确:为培养抗战建国人才,招收初高中毕业的有志青年入学。学校设有政治、文化、军事、财政、民主等专业,学制半年。军事系只要求初中毕业,其它系需要高中毕业。这条消息使大批的热血青年大为动心,纷纷决定报考相关专业。1944年5月初,从苏中各地区分批来到苏公的学员,先后到达宝应县东北地区的曹甸安丰一带,苏中公学的学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来源,一是各分区、县选送的干部;二是通过招生简章……[详细]
  新四军受降地旧址位于高邮城区熙和巷70号。1945年12月19日,华中野战军打响了高邮战役,第八纵队指战员在司令员陶勇指挥下,向高邮城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发起进攻。至12月25日夜,攻城部队经过激烈的战斗,攻进日军城防司令部,日军大队长岩崎眼见败局已定,遂同意投降。随即举行驻高邮日军受降仪式。受降仪式是在日军“洪部”(现公园礼堂)灯光黯淡的大厅里举行的。12月25日深夜11时,新四军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韩念龙、副主任谢云晖在部队护卫下,威严地进入日军司令部,以新四军代表身份,命令日酋岩崎大佐传令各部,立即解除武装,交出武器,无条件投降。岩崎大佐解下身上的指挥刀放在桌上,向韩念龙行军礼后,双手捧着日军……[详细]
  瞿秋白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延陵西路188号。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常州三杰之首。在他短短36年的生命里,曾写下500多万字的著作和译作,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瞿秋白纪念馆由故居和纪念馆两部分组成,纪念馆是仿明清建筑物,面积2282.19平方米,设展览大厅、学术厅、影视厅、资料室、贵宾厅等,陈列、收藏反映瞿秋白生平和思想的图片、影视、实物、文献和研究资料等。瞿秋白故居原为瞿氏家族侍祭奉祖宗的祠堂。1912年至1916年瞿秋白一家落魄之后借居于清光绪年间秋白叔祖父瞿庚甫捐资修建的城西瞿氏宗祠。住进祠堂之后,瞿秋白一家就完全靠借债典当度日,由于支付不起学费,秋白中学没有……[详细]
  沭阳烈士陵园是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苏州东路的一座烈士陵园。古老的前沭河畔,沭阳城东南郊。为了褒扬先烈的丰功伟绩,教育后人继承和发扬先烈的伟大革命精神,1958年,沭阳县人民政府行文在此修建烈士陵园。陵园南北长250米,东西宽120米,占地40亩。始建时,园中仅有烈士墓三座。后经1963年、1975年和1985年三次扩建,现在,陵园内有纪念塔、纪念碑、纪念亭、烈士史迹陈列馆等多组纪念性建筑。古老的前沭河畔,沭阳城东南郊,有一处松柏苍翠、花草茂盛、环境幽静的胜地,这就是沭阳烈士陵园。走近这处庄严的圣洁之地,一座坐北朝南的乳白色人字形大门,令人肃然起敬。大门上方的沭阳烈士陵园六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详细]
  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高25米,碑顶是一支古铜色的步-型,碑身正面镶有铜铸碑名,碑座正面的浮雕上刻有新四军的标志(N4A),两侧分别镌刻着陈毅、粟裕当年赞韦岗战斗的诗篇。碑座上端的红旗,表现了陈毅名句“故国旌旗到江南”的意境。碑座上端的红旗,表现了陈毅名句“故国旌旗到江南”的意境。纪念碑碑文全文如下: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平津后,八月十三日,又大举进攻上海,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是年十二月十三日,南京失陷,江南大好河山沦于敌手。日寇到处烧杀掳掠-,暴行累累。江南人民奋起抗敌,救亡图存。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全国人民的要求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南方八省红军游击……[详细]
  扬州周恩来少年读书处1997年,周恩来少年读书处被命名为首批扬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3月5日,在周总理百年诞辰之际正式对外开放。2002年底,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周恩来少年读书处位于宝应县城水巷口3号,原为周恩来外祖父陈沅的身世宅第。整个建筑为明清风格,占地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共有房屋十八间。读书处大门朝北,北楼古朴庄重,门楣上方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亲笔题写的“周恩来少年读书处”横匾。从正门向前是一和要青砖铺就的甬道,甬道的尽头是照壁,左右两侧是两个四合院。东院为当年生活起居区,有砖木结构房屋七间,一道回廊将上下堂屋和南边小院连为一体。庭院……[详细]
  丰县县委旧址建筑为民国时期所建,位于徐州市丰县首羡镇张后屯村村委会西北处240米,是解放战争初期县委办公地。张后屯村西邻山东的肖云镇,北接张老家村,土地多为沙质,以种植小麦、大蒜、洋葱、玉米、棉花和杂粮为主。位于丰县最西北部,苏鲁两省四县交界,平原坡地,西高东低。周围有四条河环绕,河沟渠密布,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方便,主要种植麦、棉、玉米、大蒜、洋葱、大豆等农作物。镇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1930年初建立了丰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尹小楼党支部,1930年至1934年原县委书记张启功和其他领导同志在此办公,后因叛徒出卖……[详细]
  泗阳县图书馆始建于1956年,是江苏省成立最早的13个公共图书馆之一,现有建筑面积4500M2,藏书30万余册,现有编制20人,图书年增量2万余册,订有报刊500余种,读者阅览座位342个,电子阅览座位62个,实行全年365天免费开放。在2013年度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蝉联国家“一级图书馆”。泗阳县图书馆以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为发展方向,推行开架服务,实现借阅一体,提供图书借阅、报刊阅览、电子阅览、信息查询、陈列、展览展示、专家讲座、学术会议等服务,设文学室、报刊阅览室、视障人借阅室、采编室、自修室、综合借阅室、电子阅览室、共享工程支中心、少儿借阅室、仓修良图书馆、地方文献室、多功能报……[详细]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位于汉王镇北望村,该址由三座古民居组成,又称“郝家大院”。总占地面积九百多平方米,共有清代建筑一百余间,房屋现存60多间,旧址主体建筑保存完好,被古建筑学家确认为徐州地区乡间现存面积最大的古建筑群。1949年2、3月间,-、-、陈毅、粟裕、谭震林、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研究和制定渡江战役方案,并留下珍贵的合影照片。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是徐州市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华东野战军总部由肖县南蔡洼村移驻铜山北望村,按照-1949年1月12日“关于华野、中野休整两个半月并要完成渡江战役准备工作”的命令,华野于2月9日改编为……[详细]
  渡江胜利纪念馆原在南京挹江门城楼上。1984年4月23日,为纪念南京解放35周年建立。展厅面积436平方米,担负着渡江战役的文物资料征集、保管、研究、陈列宣传等工作。展出渡江战役历史珍贵文物资料及照片、图表、实物及复制品等史料近千件。展品陈列分为:渡江战役前的国内形势;将革命进行到底;百万雄师过大江;把红旗插遍全中国等四大部分。1998年该馆被列为南京市青少年思想教育阵地和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全国红-旅经典景区之一。成为青年少参观学习,获得历史知识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传播渡江精神的重要基地。现城楼空置,建筑破损严重,多处柱子墙面开裂、油漆剥落等急待修缮。2009年为纪念南京解放60周年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