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遗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遗址篇

红花岭红军战斗遗址
  红花岭红军战斗遗址位于湖南省桑植县长潭坪乡刷珠溪村红花岭组。1933年8月初,夏曦、卢冬生率领七师回到鹤峰的时候,正逢敌三十八旅潘善斋联合当地团防向鹤峰苏区“围剿”。当时的苏区只有鹤峰一座县城,而巩固现有苏区的任务,实际是要以鹤峰县城作为依托,巩固和发展现有的基层政权。而夏曦抛弃烧巴岩会议决定,放弃巩固原有苏区的任务,不进鹤峰城,却率队奔袭于外线。8月6日,敌三十八旅乘机占领鹤峰县城。8月中旬,红七师-鹤峰失利。后强攻威风台失利,部队只好撤至走马坪。部队刚到走马坪,侦察员来报:朱际凯除留朱际孝一个连60余人防守其老巢江口外,其余1500余人由朱际凯带领,驻扎于40里外的官地坪。卢冬生认为这是个…[详细]
恒慎陈公祠——中共东莞县工作委员会机关遗址
  恒慎陈公祠——中共东莞县工作委员会机关遗址位于望牛墩镇上合望角村,GPS坐标:北纬23°0410.7,东经113°3923.7,海拔高程-5米。1936年10月,中共东莞特别支部成立,隶属中共广东工委领导。这标志着中断了七年之久的中共东莞地方组织重新建立,东莞党组织的活动得以恢复。1937年4月,中共广东工委派麦蒲费到东莞县望牛墩望角村,主持成立中共东莞县工作委员会(简称东莞工委)。成立大会在望角村恒慎陈公祠召开,谢阳光任东莞工委书记,张如任副书记,王鲁明(王寿祺)、卢仲夫为委员。辖莞城、厚街、高埗、中堂、东坑5个支部,共有党员16人,东莞工委机关设在望角村恒慎陈公祠内(后迁至莞城力行小学)。…[详细]
沙冢遗址
  沙冢遗址位于淮滨县城西北30公里处的麻里乡肖营村肖南村民组,一条小河沟自西向东环绕遗址北端,遗址座落在一个宽阔的冲积平原上,隔淮河支流洪河与驻马店地区蔡县境相望。遗址为台地呈扁长莆,北宽南窄,南北长80米,东西平均宽20米,高出周围地面约5米,文化层厚约5米。当地群众因其台地土松如沙,平地兀起故名“沙冢”。遗址土质呈灰土,极为疏松。其内涵丰富,已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房基柱洞、灰坑、墓葬等。出土的遗物有:石斧、锛、镰、镞、锥、骨镟、骨锥、骨针及大量的蚌壳、鹿角、兽骨等。陶器多为夹砂灰陶、黑陶为主,红陶次之。器型有:鼎、鬲、、罐、盘、豆、杯、钵、红陶鸟、陶球等。纹饰有:蓝纹、绳纹、刻划纹、压印纹、弦纹…[详细]
台王遗址
  台王遗址新石器时代襄城县范湖乡台王村位于襄城县范湖乡台王村西,台地原有内外二城,内城在原台地边沿,占地29.4亩,外城在高台周围约1OO米处,占地5O余亩。二城门均在南端,内外城各有城墙、垛口,城墙南北皆有一箭楼,今无存。由于历代和近年动土,台地已被削去五分之三,西半部已被夷为平地。现存台地东西长53米、南北51米、高8.5米。三国时期,此地为许都西南重镇。地势平坦,沃野无际,农人丰衣足食,且距京师(许都)不远,是屯田练兵理想之地。曹操曾于此操练兵马,演习攻城掠地之法,又屯田开荒,种粮置草,为统一北方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曹操练兵台东北处城上村,有论城(魏武帝行宫)遗址,为曹操聚贤论事之所。建安元…[详细]
老虎墩遗址
  老虎墩遗址位于江西省靖安县高湖镇中港村,是一处典型的土墩遗址,高出周围稻田约2~3米,现存面积约4300平方米。遗址于2007年发现。2009~2011年秋冬,对遗址展开三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计1241平方米,揭示了遗址从新石器中期到明代的丰富内涵,包括新石器晚期墓葬121座、汉晋墓葬8座、灰坑83个,祭祀坑32个,房址8处和道路1条,出土大量遗物。老虎墩新石器时代遗存最为丰富重要,可分为四期,其中第一、三、四期遗存均可明确为新的文化类型,第二期遗存与樊城堆文化、薛家岗文化郑家坳类型关系密切。第一期,距今8000~7600年左右,遗迹有少量房址、道路和灰坑,出土大量陶器和少量石器,陶器器类有…[详细]
下汤遗址
  下汤遗址座落在仙居县城西30公里处的郑桥下汤村北端,北依八卦山,南临永安溪的河谷平原的台地上。遗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保存较完整的约1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丰厚,地层分明,文化层厚度2米以上。陶器种类有夹炭灰陶、夹砂红陶、细泥质灰陶和黑陶等,胎质都较酥松。其中夹炭灰陶以稻谷壳、杂草为掺羼料,已炭化,胎心乌黑,器胎表里涂一层厚达0.2厘米似漆非漆的褚色染料,出土时非常鲜红绝艳,为以往所罕见。器型种类有盛器(罐、瓶、壶等),炊器(釜、鬲、鼎),饮器(碗、盘、盆、杯),以及纺织工具的防轮和制陶工具的陶拍等。陶器上的装饰有镂孔、堆塑、麦穗纹、直条纹、印捺纹、绳纹、篮纹、斜条纹-纹等。器形以平底器为…[详细]
高崖遗址
  高崖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高崖镇高崖村的东、西两端,伊河南岸的一、二级台地上,总面积约105.5万平方米。遗址东段地势南高北低较为平缓,遗址平面形状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550米,东西宽约480米,总面积约为26万平方米。地表广种小麦,文化堆积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地表遗物较多。该遗址东北部的断崖上,有深厚的文化堆积,地层厚约3~4米,含有灰褐色土、烧土颗粒、草木灰等及大量遗物。采集标本主要有泥质灰陶、磨光黑陶、夹砂灰陶等,纹饰有方格纹、绳纹、内壁饰麻点纹,可辨器形有深腹盆、罐等。该遗址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遗址西段南距320省道约700米,207国道从其东侧穿过。遗址平面近似三角形,东…[详细]
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政府龙安遗址
  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泰宁县西南方的大龙乡。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期间,1934年3月,国*党东路军第10纵队汤恩伯部逼近泰宁。3月19日,泰宁县城保卫战正式打响。面对压倒优势的敌人,红军战士和泰宁民众毫不畏惧,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救援的红军未能及时赶到,县城再度沦陷。敌人占据县城后,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政府及部分红军、游击队撤离县城,4月间,经梅口、弋口迁移到大布的双坪村,以双坪、金铙等为基地,组建区委和区苏维埃政府,历时一个多月。5月,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政府撤离大布乡到龙安乡开展工作。期间,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政府动员1200多名青年参加红军,…[详细]
朱家寨遗址
  朱家寨遗址,位于西宁市大堡子乡朱家寨村内。朱家寨坐落在云固川出口西南部,云固川水经村东流入湟水。建国前,这里只有朱北村称朱家寨,现分为朱北、朱南两个行政村。朱家寨遗址是瑞典人安特生在1924年时发现的,他在这里还发掘了马家窑文化与卡约文化墓葬20余座。以后青海省文物部门及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经进行过多次复查。从遗址的遗物、遗迹分布情况观察,朱家寨遗址可分为朱北村南、朱北村北、朱南村南三部分。朱南村南起村东水渠至青海省油泵油嘴厂生活区大路约长200余米,自村北水渠以南及村内宽约70余米,地面上散布有杂骨、陶片,文化堆积厚约50厘米。断崖处、水渠边暴露有残墓葬及人骨,为卡约文化时期。朱北村南是整…[详细]
白石村遗址
  白石村遗址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新白石路西段北侧,专业上称为海岸贝丘遗址。白石村遗址是胶东史前文化序列中最早的一种文化。根据发掘情况看,白石村遗址所处时代的人们,其居室属于半地穴式的海草房,他们能够制作各种石器,如有石斧、白石村遗址石镰、石球、石箭头、石磨盘和石磨棒。从出土的石器看:“白石村人”制作器具从选料到成品,都十分用心仔细,付出了大量时间和劳动。他们在石器打制和磨光中,不仅对器物的形有充分的认识,而且对各种形式的审美能力也比较强。白石村遗址还出土了许多形式多样且美观的陶器。有钵、罐、三足钵、钵形鼎、筒形罐和斧形鼎等等。从这些陶器看:白石村文化并不落后于半坡文化。筒形罐的设计与制作,尤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