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岩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岩篇

尚龙岩
  尚龙岩尚龙岩山原名上龙岩山,在城北40公里的山北乡上岩村边。上石下土,玲珑透闢,有岩在半山,尚龙寺据洞而建,可拾级而上。民国《贵县志》载:“洞口开敞,中多奇石,乃天然邱壑,内设佛座,上如承尘,光洁可鉴,不亚于南山之胜”。为清初韦金宁所开。此洞长达里。许,分前洞、中洞和后洞。前洞宽敞,可容数百人,洞内有南海观音莲座、西天佛仙、擎天柱、天仙宫、仙人井(平水洞)、十八罗汉、父母坛等胜景。中洞狭长,中有通天洞,高百十丈,顶有一圆形洞口,透光,称“天门”,一簇树木须根从洞口中垂吊而下,长数丈,像人之须发,甚为奇观,人们称为“龙须”。中洞过道的左边有一“仙女舞台”由天然石幔组成,透过帷幕、垂帘,可见戏台的…[详细]
天等清风岩
  清风岩在天等县向都镇以北半公里处,在龙神山脚下,有个奇异的岩洞,清风从洞口常年不息地吹出,洞口树叶微飘动,有二级的和风,东暖夏凉,风清气爽。洞顶峭壁,刻有“清风徐来”四字,洞前一道草坪地,长着一丛青葱茂密的相思树,草坪两边,各有一碧波荡漾的池塘。塘水清澈,游鱼可数,波平如镜。中间横过一道堤岸,明代年间,中和街民于洞口前的草地建起一座古色浓郁的“神农氏”寺字,内塑像,常有人烧香点烛,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光绪年间,改为龙神庙。后修建六角亭,红柱绿瓦,掩映于绿荫之间,亭前起建一座宏伟的牌坊,两侧精刻醒目的对联:“水落山根现,清风人意舒”,横额“清风徐来” 四字。历代文人骚客,题词咏诗赞美者甚多。…[详细]
百灵岩
  百灵岩位于城南三公里处有一岩洞,前有碧湖,后有靠山,下有常喷玉液的山泉,汇成奇丽壮观的外景。洞内三连接,奇峰峥嵘,光景陆离,琳琅满目;有四时田园风光,擎天巨柱,柱身怪形奇态,有如嶙峋竞舞,双龙争珠;还有五级瀑布,雪白冰山,长江三峡,梧桐双柱,石头钢琴和仙女下凡等景点,真是奇幻多姿,晶莹耀眼,引人入胜。后山耸翠,悬崖峭壁,夹谷幽深。封山绿化,将可成为自然动物保护的幽境。…[详细]
舍身岩
  舍身岩,地处鬼谷岭峰西侧,传说是从前鬼谷先生羽化登仙的地方。舍身岩怪石嶙峋,壁立万仞。从上到下,全是苍黑的岩石。舍身岩上沿的岩石,裸露凌空而出;中间的岩石,又长得缩头缩脑;有的岩石还突然凹了进去,显露出绝壁里隐藏有很深的洞穴。黑色岩石上下的缝隙里,到处都长着枝垭弯曲的野生杂木,有的树木非常粗大,在云雾中横生而出。从上朝下望去,深不见底,峭岩欲裂,古树阴森,让人目眩心惊。传说从前的舍身岩上,曾有一线弯弯的石阶小路上下相通。它从上朝下,盘来绕去,直达鬼谷仙洞。那一线小径,仅容一人通过,如同一条空悬的彩带,飘舞在云雾之中。从前,那是鬼谷子曾经走过的地方。现在人们再也见不到了。舍身岩中腰有一个石洞。听…[详细]
红岩寨
  红岩寨红岩寨位于镇坪县洪石乡。四面绝壁,上山要通过秘道,这个秘道是一个天然山洞,一处洞口在绝壁下,一处洞口在绝壁上,站在洞口防卫,真可谓一夫挡关,万夫莫开。其险势,可逼西岳华山。传说,唐代薛刚九打九焰山,就是在此处。整个山寨由三座山峰构成,彼此独立,而又相互依存,互成犄角。山峰之间的山涧,人称“阎王碥”,在三峰之间通行,必须借助绳索。三座山峰,中峰最为险峻,如同利剑,直插蓝天。苍松嵌入山顶和绝壁,景色十分秀丽,人称宝塔峰,相传唐代薛刚部将吴奇、马赞在此落草时期,经常在上面下棋。站在宝塔峰上,一览众山小,各处美景尽收眼底。使人豪气倍增,不禁仰天长啸。山间古寨墙犹存。珍稀树木,水杉密布,形状奇特。…[详细]
佛岩脑石佛龛
  佛岩脑石佛龛佛岩脑石佛龛位于涉县木井村,石佛龛凿于一块突出的青石岩上,坐北朝南,共有9龛、37尊造像。有圆拱龛、尖拱龛,最大的高1.27米,宽0.9米,内造像9尊。龛内大多为一佛二菩萨二力士、一佛二菩萨像,各龛各有特点,形态不一。除佛教造像外,还有天官、地官等民间信仰造像1龛,是反映宋代民间信仰情况的重要资料。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铜钵耸池岩
  铜钵耸池岩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江山乡铜砵村中心小学内,始建于南宋,后塌,明代中叶重修。坐西北朝东南,占地816平方米,二进两厢房并中殿带两护厝平房建筑。中轴线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灰坪、台阶、大门、前厅、天井、中殿、后厅。后厅面阔3间,进深8.2米,单檐歇山顶,抬梁木构架。后厅与中殿间为前廊,设左右侧门可通两护厢。前厅与后厅间以两侧廊相连。后厅与中殿以前厅高1.3米,有左右台阶。中殿为平台,正中设几级台阶。后厅原供奉三殿佛,天花板为藻井式。前廊设左钟右鼓,钟为南唐天成二年遗物。大门为一正两侧,门前有抱鼓石一对。旧址于1982年被龙岩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改革开放以来,有数10批120…[详细]
屯隆水岩
  屯隆水岩屯隆水岩于四方岭西段的在妙镇屯隆屯右侧,岩的右下成湾,流出成溪,水明如镜,味甘清冽,附近村屯利用灌田,1977年于水岩之上修北干渠渠道,因开炮炸石,岩口已被大石头堵塞,但泉水仍畅流。…[详细]
百感岩
  百感通天岩位于县城西北45公里处,与万福山相对望的百感山中,是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当年在向武作十六天之游中重点考察的风景点,他对此岩记载最详细,评价也最高,他写道:“百感洞,雄遂宏丽,曲折窈窕,杳渺幽闭,堪称名壁……”并赞美此岩为“西来第一”。百感山,平阴独峙,其中有百感岩、百感东岩、百感前下岩、百感下岩等四岩,即水游乘船游览,徐霞客赞美此岩洞为“阴水通源飘渺掩映,神仙奥宫”百感岩内宽外夹,可容数千人的溶洞,定神一看,果然龙宫峨阙,赫然大观、晶莹耀眼,飘渺若云。内有宋朝壮族民族英雄侬智高在此驻兵托营时辎轳下及的遗物,有小合“慈云莲座”雄伟壮观,结构奇特的观景,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和现时开发利用的价…[详细]
烧粑岩
  烧粑岩烧粑岩既是一处避暑胜地,又有一段红色的历史,更藏有几分神秘。它位于宣恩县沙道沟镇棕溪村,东望鹤峰,西倚沙道,南拥观音坪,北枕椿木营,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蘑芋、天麻、黄柏、杜仲、木瓜、人参等多种名贵中药材。据传,山坳里有一块很大的椭圆形石头。盛夏,石头上清凉无比;严冬,石头上炎热非常。深冬时节,时常有老人或小孩到石头上来取暖。有的甚至拿来糍粑放在上面烘烤,不一会儿,自会芳香扑鼻——这也许就是“烧粑岩”之名的由来吧。一天,我与几位同事来到了心仪已久的烧粑岩,有幸见到了那块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石头。从沙道沟沿河公路而进,经沙坪至白水观音坪。然后过石拱桥,涉过几条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