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岩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岩篇

畅岩怀古
  畅岩怀古畅岩山在县城西北二十五里的思村,又名思石山,或二程岩,原为八景之首,畅岩山平畴突起,石势嶙峋,高数十丈,广里许,状若雄踞之巨狮,山顶与山麓树木阴翳。山半有岩,晃朗畅通,宽敞如屋,宋代龚州知州程曾为其二子程颐、程颢延师周敦颐(濂溪)在此讲学读书,世称周程三夫子。后来二程成为程朱理学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哲学史占一席地位。今该洞口仍有古镌“天南理窟”四字,四周有宋以来碑刻一批。该山还有犀牛滴水洞、文昌岩、遇仙岩、九重门、飞鼠岩、刘三姐渍麻洞等胜景和三夫子庙、印心亭、莲花池、三宝殿等遗址遗迹,景色优美,文物富集,适于游览纪念,抒文明开发的“思古之幽情”。旧县志载,畅岩山以山翠、石奇、洞幽与…[详细]
塔康巴岩画
  塔康巴岩画该岩画位于日土县乌江村境内,在那布龙地点东南方向约1.5公里处,海拔4720米。岩画发现地为一条近东西向的山谷,谷地南北两侧山体露有硅质岩,岩画分布在北侧的岩石节理面上,高出地面5-10米。塔康巴地点为旷野露天岩壁岩画,调查发现的十多组画面分布在高5米,长约20米的岩石面上,刻有岩石的岩面均朝南,表面粗糙,呈褐色。该地点岩画大部分保存较好,仅有少数图像模糊。塔康巴地点岩画的内容十分丰富,画面图案的内在联系相对较强,在造型技法上个表现风格上都颇具特色,从对个体形象的刻画看,较为注重的是各类人物形象,而对动物的刻画则显得简略。对人物的刻画除在体型姿态上各有不同,服饰亦有所别,说明岩画创造…[详细]
仙岩门
  仙岩门是仙人城三道古山门中的第一道门。“仙岩”二字,是由江西已故书画家彭友善老先生所题。门前一对石麒麟,是吉祥的象征,也是仙人城的保护神。我们将沿着这级级台阶,寻觅仙人足迹,享受古代仙文化的沐浴。那么,此处“仙驻几何年,问山不语”;然而,“城高若干尺,登峰自知。”仙贝石与仙鼠石:我们已登上第100级台阶,大家回头朝西看,这座匍匐在地的巨石,是不是很像一只巨大的贝壳,一道道斜纹活灵活现,这叫仙贝石,据说这是海龙王派来的神贝大仙,为仙人城镇守山门,看它一动不动是多么忠于职守。大家再向南看,高山下也蹲着一巨石,这叫“仙鼠石”,胖乎乎的身子,尖尖的嘴,一条长尾巴顺着山缝一直伸到半山腰。传说,这只老鼠常…[详细]
莫勒切河谷岩画
  莫勒切河谷岩画  位于且末县城东南约180公里处的阿尔金山北麓,莫勒切河东西两岸山脉及山丘的岩石上,海拔2570-2600米。岩画主要集中在莫勒切河口东岸的半山腰上,其下游约1公里处的两岸山岩上也有部分岩画。岩画的规格大小和线条的组细各不相同,从河床山崖20米到80米高处的黑色岩石上刻画着数千幅岩画。尽管历经数千年的日晒雨淋,风沙侵蚀,大部分的画面仍很清晰。从现存情况看,这批岩画题材非常广泛,有较集中的野生动物和已被驯化的家畜,也有各种狩猎场面,放牧场面,日月星云等天体形象,草原上最早出现的草,最古老的山民牧场,激烈的部落战争,欢快而热烈的原始舞蹈,标着着游牧人数字萌萌芽的原始标记,采集的印记…[详细]
玄武岩柱石
  玄武岩柱石景观又称六棱石景观,位于珲春市老爷岭山脉东南,距密江乡43公里,距珲春61公里。该景观是由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基性火山岩矿体所组成。本矿体为第四系船底山玄武岩,矿体出露地表,长度为85米,宽度40米,矿体上部因风化多以10-30cm直径,长0.8-1.2m六面柱状体散步在矿体之上,并按山坡坡度方向排列。下部为按合较紧的六面柱体赋存为一整体,矿体明显呈现沿其河谷右向流动,并向下呈u型。肉眼观察岩石呈黑色,隐晶质,半隐晶质致密的岩石,镜下观察为全晶质或半玻璃质的显微粒状或班状结构,班品以普通辉石为主,少量橄榄石、斜长石,基质为辉石和斜长石组成的显微嵌晶结构。因岩石中含部分铁质,比重较大,一般…[详细]
库须根岩画
  库须根岩画位于布尔津县冲乎尔乡境内,交通便利,越野车可直达。地理坐标:北纬48°09′″,东经87°11′13″,海拔770米。岩画在冲乎尔乡政府以东5千米左右的库须根沟的沟口地带。是当地牧民转场的重要牧道,每年春、秋两季,均有大批牲畜从此经过。岩画分两片,第一片在沟口的乱石堆里,原规模较大,因当地人砸石外运,仅残存部分岩画。画面面积54×50厘米,仅有3个动物造型,从画面判断,上为狗,下为猫,中间不详。第二片岩画面积分布较大,距第一片岩画1千米,画面面积10×30厘米左右,图案繁多,错综复杂,且新旧岩画叠加现象很多,内容多与游牧民族生活有关,如山羊、狐狸、狗、马及人骑马图案等。库须根岩画是布…[详细]
龙胜红军岩
  红军岩位于距龙胜温泉核心区4公里的白面红瑶寨下面,形状像巨龙伸出的舌头。如今,白面红瑶寨已成为龙胜瑶族民俗风情旅游村,龙舌岩和屹立在它一侧的红军纪念亭成为白面瑶寨的门户。红军岩(光明岩),原名龙舌岩,位于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周家村北白面瑶寨下,浔江东岸,为一从坡土中斜伸出如龙舌的巨石,下是龙胜至温泉公路,东南北梯田环抱,面积363平方米。 光明岩(红军岩),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冲破沿岸第四道-线,翻越山界于10月4日分三路向龙胜进发。第三路红三军团途径泗水乡周家村白面瑶寨龙舌岩处,师-于鞍马倥偬中,深入瑶寨与瑶民余凤生等足膝谈心,了解少数民族疾苦和当年瑶胞-史实,且赠予…[详细]
寮山摩崖题刻岩画
  太阳寮山摩崖题刻岩画,是高安文物普查工作队于一九八二年十月在寮山山顶发现,《江西日报》在一九八三年五月曾作过报道。寮山,是高安的历史名山,位于高安太阳镇西北的寮山村委会黄家村,背接灰埠、相城,南接太阳镇,距高安约38公里,海拔224.1米,山麓至山顶约2公里,寮山素有“寮峰挹秀”之称,山顶原有二将军庙,在文革时期被毁。山巅两块巨石,陡耸如峭,崖面刻有宋、明时士宦,高僧游寮山的题记和杂记,并刻划马、虎、猫、狗、怪兽及罗汉像等岩画。现存北岗庙、僧房、斋厨、寮山洞等遗迹。宋兵部尚书刘应龙曾游寮山,明敖铣、刘文光,邹元标等前后咏游,均有记石刻。1983年5月,寮山摩崖题刻岩画由高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详细]
八宿嘎学岩画
  八嘎学岩画位于八宿县城以西5公里处的巴冬村牧场上,这里山高路陡,交通极为不便,骑马快行约需一天。整个岩画是在一块巨大岩石上雕凿的。岩画内容既有单个的图案,如人物、动物、日、月、塔、藏文字母,也有组合的图案,如张弓射箭、骑马的人、骑牛的人、奔跑的人等。与其他地方的岩画不同的是,佛教的思想也反映在绘画上。而组合图案大都以反映人类的活动为主,比如狩猎、骑马、奔跑等。这些岩画既反映了人类早期的原始生活,也反映了早期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昌都地区至今发现的唯一一处早期岩画群。…[详细]
独山子岩画
  独山子岩画位于米泉市柏杨河哈萨克民族乡独山子村,岩画主要分布于独山子南部山坡的石壁和崩塌的黑色石面上,从山脚的岩画到山顶的峭壁,在约两万平方米的斜坡乱石上分布着各类题材的岩画,总计不少于一二百组。独山子岩画内容也异常丰富,画面上不仅刻有羊、骆驼、鹿、马、狗、熊、牛、狼、野猪等动物,而且也有表现原始游牧民族狩猎、放牧、生殖及原始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生活内容,其中两组最具代表性,第一组位于独山子东南角坡底的一块巨大岩石上,该石呈长方体斜卧于地面,微微向西倾斜,坚硬而呈铁黑色的石面光滑平整,在宽3米、高4米的范围内,布满各种动物、人像、太阳、月亮及不明其意的符号,右下角的一块岩画因剥裂而于1988年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