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学宫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学宫篇

广川学宫
  广川学宫位于景县广川镇,由一轴一环十二个景点组成。一轴是董圣成就大道,由学宫大门-天人合一坛-董子书院-一统桥-大殿广场-董圣殿组成,是举行典礼、祭拜、参观、展览等肢体文化的场所。一环是董圣寻迹步道,由下帷处——百家园——文风山——儒韵园——天人岛——三策园组成。整个学宫形成一处集董子文化展示、董子文化研究、国学教育等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学宫,也是一处满足现代市民休闲需求的城市绿地公园。董子故居位于广川镇大董故庄,故居为三进复合式庄院,建筑外观以为汉代风格,通过材料的做旧处理来体现土拙感及历史沉积感,建筑功能布局上设计有正堂、耳房、厢房、马厩等符合当时董仲舒居所的建筑形制。…[详细]
长沙县学宫街故址
  长沙县文庙西起长沙市民主东街,东止蔡锷北路,南起学宫街,北止红墙巷,距周南中学和明德中学这两所“百年名校”不远。如今,正门位于蔡锷路的长沙师范附小只是长沙县学宫遗址的一部分。长沙县文庙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原来其正门在学宫街,门庐上方有“文庙”2字,门额有“宫墙美富”4字,进门后,有甬道、大成殿、两厢的偏殿和明伦堂,院中有数十棵柏树,后有泮池、魁星楼。整个学宫由红墙相围——如今的红墙巷便由此得名。1938年“文夕大火”中文庙遭毁,唯一留存的魁星楼也在“文革”中被拆除。如今要想在遗址找到一点当年的遗迹已是不可能了,留下的只有几个地名。…[详细]
琼山学宫
  学宫位于府城镇文庄路侧侧,坐北朝南。另名圣公庙,原名孔庙。据清朱为潮篡《琼山县志》载:文庙始建于宋代,原设在海口浦,历代多次迁移,后置于古城南门和护城河北边300米处,庙顶九条脊,为重檐歇山式结构。原有后殿、大成殿、东庑、西庑、棂星门、丹墀等建筑,十分雄伟壮观,为琼山历代儒学教育机构,占地面积最大时“直500尺,横128尺,面积64000方尺”。今仅存大成殿,面阔5间,进深3间,坐北朝南,重檐歇山式顶。梁架结构为七架木结构式,梁檩之间雕刻精美的龙狮、莲花、卷云、纹刻,庄重典雅,为海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琼山区府城镇文庄路…[详细]
海康学宫
  海康学宫 位于雷州市雷城镇中西街北侧。又名县圣宫。元至顺三年(1332年)始建,原址在雷城镇迎恩坊,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迁今址,现为雷城镇第一小学使用。学宫建筑原中轴线自南至北依次为棂星门、泮池、泮桥、戟门、东西庑、大成殿、明伦堂、崇圣祠。现仅存大成殿及东、西庑。大成殿面宽、进深均五间,建筑面积372平方米,重檐歇山顶。穿斗与抬梁式梁架,回廊用石檐挑出,将拜亭与重檐殿身组成为一体,丰富的屋顶变化,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殿前为祭台,三面绕以石栏。建筑格局和部分用料,仍存明代遗构。1983年海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始兴学宫
  始兴学宫 位于始兴县城东始兴中学校园内。据民国15年(1926年)《始兴县志》记载:学宫,始建于宋嘉定年间,后数易其址。现存建筑为清道光七年(1827年)改建。学宫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东西总面阔39米,南北总进深94米,面积3666平方米。除大成殿基本保持原貌外,其余建筑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大成殿建在高0.8米的台基上,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梁架结构。面阔五间20.19米,进深三间,18.88米,面积394.97平方米。雕梁画栋,富丽堂皇。1990年始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雄府学宫
  南雄府学宫位于中国广东省南雄市雄州街道市政府大院,1995年被列为南雄市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南雄府学宫始建于明建文元年(1399年),由南雄知府文德远所创建,成化年间扩建,后经多次修葺扩建。现仅存清代所建的大成殿,台基高1.1米,面宽五间18米,进深三间13米,通高10.85米,重檐歇山顶。…[详细]
紫金学宫
  学宫又称孔庙。位于县城东门内,紫金山南麓。它与永安县城同时建筑,是由三座不相连的殿宇构成,红墙绿瓦宫殿式的明代古建筑。前面一座是学宫的主殿,称“大成殿”,是供奉孔子的大殿。门首挂着一面“万世师表”的大匾。殿中央设一神龛,供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的神牌。殿内两旁设4个小神龛,分别放着颜子、曾子、子思子、孟子的神牌。殿门口是大天井,天井两边筑长廊,称“东西庑”,内置72贤牌位。穿心亭与大成殿相对,是进出通道。亭的两侧为“乡贤祠”、“名宦祠”。穿心亭下面是一个广场,四周围以石栏杆。场内树一石牌坊,-“棂星门”。门内有一半月池。大成殿后面的一座殿宇称“崇圣祠”,再后面一座称文昌楼。这3座殿宇自民国…[详细]
文昌学宫
  文昌学宫位于文昌市文城镇,时代为明-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停车场和老子李伯阳公祠,西以市政府招待所北门中轴线向西延伸6米为界,南至邢宥纪念馆,北至蔚文书院北围墙。面积10014.82平方米。…[详细]
吴川学宫
  吴川学宫学宫座落在吴川市吴阳镇吴阳中学内,建于元代至正九年(1349年),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整座建筑颇具特色。学宫培育出不少著名人物,如清状元林召棠和我国首任驻美公使陈兰彬进士均曾在此就学。…[详细]
恩平儒学宫
  恩平儒学宫位于鳌峰山脚,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朝廷指令荆新会、新兴、阳江三县部分属地复置恩平县,在开设县治的同时,兴建一座学宫,经一年多建成。儒学宫于清代经九次修建和扩建,为园林式建筑,共分为三进,后为崇圣殿、中为大成殿,大成殿左右各有房屋二间,殿前为月台,台左右为两厢,为竖碑亭各一间,台前为丹樨,月台南侧为哉门,门左为召官祠,旁为文官厅:门右为多贤祠,旁为武官厅:刀外为拌池,架以石拱桥,名为金水桥,池前为文明门。学宫左侧为明伦堂,堂后为尊圣阁:右侧为文昌祠,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文昌祠崩塌,改建为近圣书院。宫内各种木石浮雕琳琅满目,所雕人物景色栩栩咖生,其中尤以明代新会理学家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