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名关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名关篇

华山金锁关
  金锁关是建在三峰口的一座城楼般石拱门,是经五云峰通往东西南峰的咽喉要道,锁关后则无路可通。杜甫《望岳》诗中“箭栝通天有一门”就是指的这里。道家认为,华岳为仙乡神府,只有过了通天门,才算进入仙境。所以有“过了金锁关,另是一重天的”的民谣。关门城楼始建于唐,明末道士胡真海进行了大的改建和修葺。康熙十八年道士阳隐重修。民国三十四年道士袁高善重修。1955年道士韩法升重修。由于天灾-,原建筑毁废仅存残迹。1985年人民政府重筑关门,形制规模皆佳于前。金锁关北接五云峰,南控华山主峰,东西两侧壑深千丈,关前仅有一米完的台阶石径。环周古松苍翠,奇石林立,常有祥云环绕,风光非常迤丽。站关前,北可观锦鸡守玉函奇…[详细]
分水关
  分水关距诏安县城约二十华里路程,历来是漳潮两个州府的交界处,地势群峰列障,其间的分水山有一天然的壑口,形成“东连五福,西接两广”的山隘,明正德十五年(1520)漳潮巡检司迁署至此,由此诞生了名扬闽粤赣三省的分水关。诏安位于闽粤交界地,是福建的东大门,志书称其“地极七闽,境连百粤”。据《诏安县志》载:“唐时,有南诏人过此,言‘此地风景,好似我南诏’故以南诏为名。”唐为诏安堡,陈元光建漳州,于四境立行台,诏安保为其中之一;宋朝称南诏场,设沿边巡检寨;元代始建石城,置屯田万户府;明嘉靖九年设县,隶属漳州府,与粤潮州府毗邻。分水关建初,周边尚无人烟,巡检司衙署暂借路边的庵庙落足。明嘉靖二十七年(154…[详细]
偏关
  在山西偏关县。与宁武,雁门合称三关,东衔管涔山,西濒偏关河,因东仰西伏,又称偏关。五代迄宋曾置偏砦,元时改关。现关城为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改筑,并置偏头所,太原镇总兵驻此。清改置县,属宁政府,辖边墙四道。头道边在关北60公里处,东接平鲁县崖头墩界,西抵黄河,长150公里。二道边在关北30公里处,北贯草垛山,西抵黄河岸老牛湾,南连河曲县石梯隘口,迤东达老营好汉山。长城至此分为内外,外长城即山西,内蒙古自然分界。三道边在关东北15公里处,东接老营堡,西抵白道坡,长45公里。四道边在关南1公里处,东起长林鹰窝山,西达教场。今存边墙最佳处为黄河岸桦林堡地段,约30公里,全部包砖,高耸河岸,甚为…[详细]
正阳关
  千年古镇正阳关镇位于寿县县城西南30公里处,东邻正阳关农场和板桥镇,西临淮河与颍上县相望,南连迎河镇,北与丰庄镇接壤。正阳关镇,又名正阳关,系中华名关之一,古称颍尾,阳石,羊市、羊石城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早在东周中期已具雏形。正阳关至今已有1780余年的筑城史。正阳关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水路七十二水通正阳,陆路今310省道纵贯全镇。从前“舟车四达、物盛人众”,“户口殷繁、市廛绕富”,“帆船竞至、商贾沓来”,曾是鄂、豫、皖三省二十四县商品集散中心,全国有八个省在正阳关设有会馆,古有“凤城首镇”之誉(因正阳关古属凤阳府)。今为皖西著名的商贸旅游重镇。城北门(门额凤城首镇)、城西门(门额淮…[详细]
铜锣关
  位于金寨县吴家店镇蔡河村,海拔727米,与湖北罗田县接壤。西有黄狮寨(海拔971米),东为献旗岭(海拔1099米),隘口宽约百米,长数十米,地跨鄂皖两省。既是交通要道,亦为险要关隘。明代,湖北罗田与河南商城两县曾在相距20余米的山口小坪两端,同建两道重关,因当时守望以铜锣相呼,故名铜锣关。迨至清咸丰九年重建门楼1座,石墙60余丈,营房1所,名曰平湖乡铜锣关奉义卡。现遗有残垒。铜锣关古为本县边境最著名的天险雄关之一。明代嘉靖《罗田县志》以及清代康熙《罗田县志》,均以“铜锣峭壁”列入罗田八景之中。嘉靖年间罗田县训导宁海石彬曾题诗云:“万仞苍崖倚壁空,天然写就玉芙蓉。古今特立谁知己,秀出风尘此道同。…[详细]
龙虎关
  龙虎关原名镇峡关,明朝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设镇峡寨巡检司戍守。崇祯末年改名龙虎关。位于湘桂边界的江永县西南端,是五岭山脉中的一处隘口。龙虎关关南是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龙虎乡龙头岭,萌渚岭的层层峰峦。关北是湖南江永县粗石江乡虎头岭,龙虎二岭南北对峙,形同龙争虎斗,山势雄伟。一道垭口分开湘桂,两边是一大片平坦的开阔地,便于行兵布阵,因此龙虎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千百年来,古关硝烟时起,烽火连绵。发源于江永县境内的桃水河穿关西流,几经曲折回环,泻入珠江。桃水河流经龙虎关的2000多米河道,水流湍急,礁石嶙峋,漩涡密布,历史上不知撞翻了多少渔舟木排,加之两岸石峰突兀,岩交错,真有“一夫当…[详细]
鹿鸣关
  鹿鸣关,位于连山太保镇以东,历来是连山东面的咽喉之地。据闻郑成功之父郑芝龙率军由连州进入连山时,便在今天鹿鸣关一带劈山修路。到了清康熙年间,连山知县刘允元由湟水进入连山履职,无奈高吟:“人临湟水谁无病,路入连山总不平。”然而,却是这位满腹怨言的知县,非常投入连山的建设,并于康熙十九年(1680),在郑芝龙劈山处垒石为关,称“鸡笼关”。清时连山县城太保以东一带人烟稀少。鸡鸣关西是连山,东是连州三江,当从连山赶往连州商人走近关时,才可以隐隐约约听到三江鸡鸣,所以将“鸡笼关”改称为“鸡鸣关”。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连山厅同知徐维清重修“鸡鸣关”,取“文宴《鹿鸣》”之意,又改关名为“鹿鸣关”。门…[详细]
炼象关
  禄丰地处滇中,是楚雄彝州的东大门,古时是通往滇西的交通要冲,也是滇池文化与洱海文化的交汇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当西北丝绸之路被茫茫沙漠所覆盖时,禄丰却留下了保存较为完整的西南丝绸之路及其沿线众多的历史遗迹,从昆明至大理沿途遗存的九关十八铺中,禄丰境内就有5关14铺,是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段古驿道。禄丰境内的古驿道东起老鸦关,西至回蹬关,全长120公里,设有5关2堡4驿14铺24亭14哨,路面宽度平均为2米,最宽为4米,多为凸形石质路面,驿道在禄丰县境内尚存古关隘1座,古桥9座,古城门楼2座(原广通县西门、练象关),狼烟墩12座。炼象关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青铜时代,2300多年前著名的“南方古丝绸之…[详细]
瓮门关
  位于金寨县天堂寨镇叶畈村西南隅,与湖北罗田县交界,海拔850米。西北距青苔关8.5公里,东南接天堂寨,西北连猪宗岭。瓮门关就座落在一条名为岐岭的高矗长岗上。岐岭是江淮分水岭,地连三省,形势险要,为本县西南屏障。由于此关处于岐岭要道上的1个形如瓮门的山口,故名瓮门关,亦称岐岭关。相传三国时吴将陆逊曾追魏兵经此并屯兵于岐岭关。据光绪《罗田县志》记载:“多云乡瓮门崇义卡,门楼1座,石墙4丈,营房4所。”东侧3公里处向有土地岭关卡(今尚完整)相呼应,因而防守甚严。历史上为罗田著名的八关之一。光绪年间,张正金、李晋侯等联军,于此关一带坚持反洋教斗争,洋人恨之切齿,却无计可施。…[详细]
长岭关
  位于金寨县斑竹园镇板厂村,海拔360米,东界湖北麻城,南界罗田,北界河南商城。是梅山至长岭关公路的终点。嘉靖中叶,九龙湾一带兵起,兵备佥事沈龙议建守备府于此。清咸丰九年(1859年),湖北巡抚胡林翼谕练绅郑家驹于此建立镇安卡,设卡门1座,碉堡2座,大小炮台3座。1864年(同治三年)6月下旬,太平军、捻军过此,8月下旬,太平军攻占长岭、松子二关,杀清军指挥徐连升、白云清等4人。今此关虽废,但石条上“镇安卡”三字以及另一石块上“天子万年”等石刻尚存。当地群众更传有“沙堰集,太山县,长岭关,金龙宝殿”的顺口溜,可见当年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