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民居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民居篇

古蓬村祠堂群古民居
  古蓬村祠堂群古民居座落在德庆县永丰镇古蓬村。2001年德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该村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成村于清朝中前期。村内现存15座均属陈姓的公祠和一座三层楼式砖木结构太平楼(炮楼)。公祠分别有铉望陈公祠、承天书室、翘庄陈公祠、伯甫陈公祠、宁蕃书室、位素书室、秀枝陈公祠、端岩陈公祠、宜遐书室、仲甫陈公祠、端遐陈公祠、介夫陈公祠、衡望陈公祠、陈氏宗祠、儒锡陈公祠。各祠建筑结构、风格均有同异。有前中后三进或前后二进,均为三开间,各祠雕梁画栋,建筑结构严谨,气势不凡。村内有清代、民国古民居约300座,全部建于前后落差约10米的平缓坡地上,为砖木结构,当地人称“镬耳屋”,纵巷较直,大小巷道…[详细]
元坑陈氏民居
  元坑镇位于顺昌县西南部,辖谟武、槎溪、洋坊、宝庄等13个行政村。《顺昌县志》载“先有‘漠布(现谟武)’才有‘顺昌’”,金溪贯穿元坑境内,明、清时期是入闽的重要水运通道之一,繁忙的水上运输使元坑成为当时商贸中心,留下大批豪宅。各姓氏为纪念先祖兴建祠堂,有吴氏、蔡氏、朱氏、张氏、邓氏、陈氏、叶氏等多座。2010年被评为第五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陈氏民居,清代建筑。占地面积10420平方米。封火墙内并列六栋大院落。各落多进相接,设前、中、后院门,自成天地,又廊院相通。首栋布局有大门、前厅、过亭、天井、厢房、正厅,覆龟亭两侧天井、后厅、后花园。主栋门坪两侧各设一对拴马石。正厅悬有乾隆年间吏部尚书刘墉为…[详细]
斯氏古民居
  斯氏古民居为清代江南典型的聚族而居大型宗族建筑群。位于浙江省诸暨市斯宅乡东白湖旁,占地1.3公顷。现存民居建筑多为清代所建,共有十四处之多。最具代表性有斯盛居、发祥居、华国公别墅。斯盛居约在1798年由里人斯元儒建造;“笔峰书屋”建于1822年;发祥居建于1802年前后,为斯元儒胞兄元二所建;华国公别墅是斯国华的家庙,学塾也设在其中,其建筑始建于清道光庚子年(1840年)。斯氏古民居各个组群皆有高墙围护,构成各自独立的建筑组合空间,内部由若干合院组成,布局对称,轴线明确,斯氏古民居是我国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面镜子”,是中国古代江南民居建筑技术、美学和生态学的完美结合,是研究…[详细]
镇远民居
  多集中在巷内。富商的深宅大院,均为四合院结构,既有江南小庭院的风格,又有依山而筑的特点。一座座深宅大院,围在高大的风火墙中,门都斜开着,有富丽的门楼,还悬着烫金的匾额,如傅家大院的封唐召泽、杨茂兴大院的清白家声等,无不折射出富家的自豪与雄心。明清时代,舞阳河面上呈现出千帆汇聚,百舸争流的昔日盛景。那时的舞阳河上港湾歧出,码头相望,两岸茶楼酒肆鳞次栉比,戏楼宫观以及封火墙的翘角飞檐倒映在这一脉清波的水面。一本杂志上曾经介绍,清朝末年,法国曾发行一张明信片,图片就是那个年代舞阳河上河运繁忙的真实照片,照片里的船只密密麻麻排列两岸,整条河流被一分为三,一分河水,二分船舶。难怪,去镇远旅游的外国游客比…[详细]
衢州郑氏民居
  郑氏民居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下村,有一座建于清中期的古宅,原建筑规模较大,清咸丰年间后屋被烧毁,部分保留至今。2009年,该古宅评为市级文保单位。 据了解,该古宅坐西朝东,砖木三开间三进二天井二楼,前楼后厅结构,面宽10.9米,进深25.3米,面积276平方米,为硬山顶。 走进郑氏老宅,发现该建筑由东至西沿中轴线依次为前楼、天井、中厅、天井、后厅。前屋为二楼四合院结构,后厅为二进一层厅式结构,整个建筑做工考究,用料粗大,雕刻极为精细。门面砖雕人物生动,花纹丰富。 据柯城区文化文物科负责人余仁洪介绍,此建筑的发现对研究浙西地区的民居提供了较好的实物资料,特别是门面砖雕人物生动,花纹…[详细]
荆州城区民居
  荆州城区民居位于荆州市。包括荆州市沙市区胜利街260号、234号,健康巷52号,荆州区东堤街10号、18号,南门大街46号六处民居。均建于清代,四合院式中轴对称布局,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布瓦顶。沙市胜利街260号民居,面阔13.2米,进深80.67米。234号民居,面阔14.38米,进深71.52米。健康巷52号民居,面阔15.50米,进深48.07米。荆州区东堤街10号民居,面阔12.60米,进深39.51米。18号民居,面阔11.40米,进深28.15米。荆州南门大街46号民居,面阔14米,进深36.25米。荆州城区民居是历史文化名城荆州最为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乡土建筑,是古城历史和社会…[详细]
夕佳山民俗博物馆
  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夕佳山民俗博物馆已于10月19日建成,向中外游客开放。位于著名的国家风景名胜区“蜀南竹海”边缘,距江安县城20公里。该馆于一九九六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于江安县夕佳山境内。它是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为完古代民居建筑群之一,始建于1612年,被誉为“中国民间建筑活化石”、“传统文化的大宝库”、“天然鹭鸟公园”。该馆主要展示夕佳山民居的历史沿革、建筑风格。基本陈列为川南民俗陈列展。主要景点民居坐南向北,南依安远山脉,北临层层浅丘,有千人拱手,万山来朝的气势。占地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056平方米。为悬山穿斗式木质结构,房舍123间,深院高墙,飞檐黛…[详细]
大埔民居
  韩水秀色,琼楼瑰丽。大埔民居被誉为“客家建筑大观园”,每座建筑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在这里可以看到富商大贾、豪门家族不同的围屋建筑样式。例如县城龙岗村的大门乍一看是一座雄伟的门楼,细看楼门原来是镶在墙上的。据说,这楼的主人做生意发了家,但没功名不能建门楼,他灵机一动,就想出个绝妙办法做了个假门楼。客家建筑还寓意了豪门家族美好的祝福。位于大东镇联丰村的花萼楼共有三环共有210个房间。楼内圆形天井用大小不等的鹅卵石铺成,中心装饰着一个直径3米的古钱币图案,寓意着人们祈求丰衣足食的心愿,显示了客家人圆满、团结、平均、平等的生活理念,是目前广东土围楼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古建筑。客家建筑还…[详细]
涵江江氏民居
  涵江江氏民居位于萩芦镇梅阳村新厝自然村。为清监察御史江春霖(1855-1918)之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咸丰年间(1851-1861)及光绪二十一年(1895)两次扩建。坐东南朝西北,通面阔75.5米,通进深56.47米,占地面积4400多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3500多平方米,为二进合院式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外埕、内埕、前厅、天井、正厅、后院、后厅(述志堂)。中轴线两旁依次均为主房、小厅、耳房、小巷、护厝、天井、小巷、重护厝、天井、小巷、又重护厝,共146间房,19个天井,俗称“百廿间大厝”。整座建筑群排列紧凑,土木结构,内部空间较小,风格简约。涵江江氏民居2009年公…[详细]
庆阳窑洞民居
  庆阳地处典型的陇东黄土高原区,当地居民完整保留了传统黄土窑洞的居住形式,已成为今天庆阳民俗之旅的重要参观内容。 据《甘肃通志》载:庆阳府人“好稼穑务本业,有先王遗风,陶复陶穴以为居,于貉为裘以御寒”。这就是古代周人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挖掘的两种不同形式的窑洞。 今天,在庆阳各地,随处可见这种古老的居落形式。人们靠沟坡就崖壁之势,掘洞筑室,叫“崖庄”;从塬面上向上掘出一个两三丈深,方方正正的大坑,再在四壁向里挖出一孔孔窑洞,好象一个地下四合院,叫“地坑庄”。这种独特的居落及人民的生活方式自有妙处。 有诗赞曰:远来君子到此庄,休笑土窑无厦房,虽然不是神仙洞,可爱冬暖夏天凉。 景点位置甘肃省庆阳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