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民居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民居篇

陈阁老宅
  陈阁老宅座落于盐官镇宰相府第风情街邑庙街东端堰瓦坝。是雍正朝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陈元龙的宫式府第。主人陈元龙位高权重,为雍正朝文渊阁大学士,世称相国(宰相)。因明、清两代相国(宰相)又称阁老,故其故宅民间俗呼“陈阁老宅”。海宁陈家素有“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之称,世代簪缨,家学渊源,书家辈出。陈阁老宅历近400年,建筑端肃,布局雅致。现尚存正路轿厅、东偏房祠堂、寝楼、双清草堂和筠香馆。双清草堂西侧的古罗汉松,树龄高达600多年,至今苍翠挺拔,为难得的名木。宅内另有“陈家三宝”,即享誉书法界的明代陈氏法帖碑刻、雍正帝御赐的“躬劳著训”九龙原匾、青春依旧的古罗汉松,让人留连忘返。更有乾隆六下江…[详细]
王家辿村传统民居
  鹤壁市鹤山区王家辿村,是一个位于太行深处洹水河畔的古老村落。2013年被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国家旅游局、财政部联合公布为“中国传统村落”。它始建于明朝初期,青石筑屋、风格古静、布局俨然、民风淳朴,几个世纪来近乎与世隔绝。村民们保留着最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扁担挑水,柴火做饭,驴车拉货,碓臼舂米大都自给自足,因此被誉为一座天然开敞的“太行山山村风俗博物馆”。王家辿始建于明朝初期,至今有600余年历史。村里的石屋大都是明朝、清朝以及民国时期的建筑。其中,王来锁旧宅,建于1646年,距今已有367年。它与建于1662年的王合生家院、建于1680年的王用来家院、建于1700年的王德昌家院和建于169…[详细]
新河马家巷4弄11号民居
  新河马家巷4弄11号民居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新河镇西城居马家巷4弄—11号。俗称马家里,根据群众介绍与建筑形制判断建于民国。坐北朝南,原为二进院落,现残存台门、东西厢房、过厅及部分后屋。东西长26.03米,南北长42.04米,面积为1094.3平方米。八字形砖砌台门,门框嵌青石对联“陉接龙山青横北郭,门环雉蝶瑞启南薰”。门楣上有青石匾额书“西城别业”四字。台门上堆塑各种花卉、人物、海产等图案。东西厢房各为三开间重檐硬山楼屋。过厅为七开间单檐硬山顶,明次间为平屋,两翼间为楼屋,明次间抬梁与穿斗结合,为七架梁带前后廊用8柱,过厅的西面三间已改建。后院厢房、正屋大部分已改建。前院与后院各有水井一口…[详细]
管家弄邵氏民居
  管家弄邵氏民居位于余姚市阳明街道阳明社区管家弄117号,坐北朝南,正厅及西面侧屋围合成一小庭院,后楼与正厅在一条中轴线上。正厅及西面侧屋为清代时期建筑,后楼为邵氏后代在民国时期的后续建筑。正厅面阔五间,硬山顶高平屋,檐下辟廊,屋主九檩,穿斗抬梁式混合结构。屋内地面用石板错缝平铺,整体用材较大,建筑风格朴素大方。西侧屋面阔三间,内侧单披,与正厅相接。东厢房面阔三间,距正厅较近,四柱七檩,穿斗抬梁式混合结构。后楼为民国时期邵氏后代所建,面阔五间,五柱九檩,观音兜山墙楼房。管家弄邵氏民居为邵氏家族繁衍居住之地,从清光绪年间到民国时期,再到现代,一直有邵氏子孙在此居住,该宅为余姚世居宅院的代表之一。2…[详细]
石老公村传统民居
  在淇县西北部的深山中,多个神奇而古老的山村隐藏其中,石老公就是众多神奇的村庄之一,它因石老公石动人的爱情神话而得名,还有一眼永不干涸的山泉……最神奇的地方是,百余栋石头房的地基竟是吸水石,这块凸出盆地的吸水石,仿佛一块罕见的大元宝中间的珠宝。顺石老公村往大山深处走,还有几个自然山村,像所有山村一样,温坡四个古朴的村落内的房子都是石头砌成,依山而建。和别的山村不一样的是,此处的房屋密集度高,即使是同一家户院里,主房和配房高低相错甚大。一栋栋灰白色的石头房屋,和灰白色的山体浑然天成,掩映在丛木灌林中,更显古老和沧桑。古石沟村整个村庄的主屋均面朝村内南北小路。在杨家院对过,石头房更为集中,石头垒砌的…[详细]
付庙民居
  付庙村位于巨野县核桃园镇,付庙民居,是一处有几个合院组成的具有典型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传统民居群。占地面积3600多平方米,现存房屋13栋50多间,分布在该村中心街的北侧。每个院落大门多为单檐起脊,有倒座。东西厢房各三间,有的为重梁结构,有的带一间0,0多滚脊挂吻。主房均座北朝南,面阔三间,青砖砌墙,灰瓦覆顶。营造法式不一,或为单檐起脊硬山式,或为二层楼式等建筑样式。虽历年久远,有的房屋已损坏,但基本都保持着原有的间梁结构和风貌。付庙民居造型古朴,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当地盛传为明代大学士张居正的私宅,目前虽无文字记载,但该建筑群落处处显示着明清时期的营造风格,颇具有开发及研究价值。为核桃园镇以后…[详细]
涵江黄氏民居
  涵江黄氏民居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涵东街道霞徐社区,分前后两座,前座在大宫前路25号,后座在游巷2号,前后间隔一条宽约5米的小巷(即游巷)。黄纪星(1875-1935),字怀唐,祖籍荔城区西天尾镇谓阳村,后迁居涵江霞徐街。聪颖好学,少年考取秀才。后目睹列强入侵和清政府腐败--,立志走教育与科学救国之路,以期振兴中华。1902年,与其侄儿黄绶、黄缃等人集资在霞徐自家住宅内创办莆田第一所新式中学——兴郡崇实中学堂,自任校长、教师,自学数理化,率先推行新学,提倡政治革新,向学生宣传科学、民主、革命的新思潮。1904年,掩护福州革命党人郑权、林斯琛、刘文栋、林心斋等在学堂避难。不久,崇学中学堂因宣传革命和掩…[详细]
岗头十八间民居(馀庆堂)
  岗头十八间民居(馀庆堂)位于义乌市大陈镇岗头村村中心,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建筑坐南朝北,占地551.8平方米,四合院式,为前厅后堂布局。前进为三间楼下厅,后进堂楼7间排列,居中为堂屋。左右厢房各4间,展前廊带腰檐结构。该建筑的特色在于其独特而地道的外观,且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建筑采用滚瓦花脊,脊头有螭龙纹砖雕装饰,马头林立,建筑立面的封檐部位还有精美的壁画和书法装饰,外观极具时代特征,建筑的牛腿、门窗雕刻精美,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七间头位于十八间的北面,正房五间,左右厢房各一间,占地面积192平方米,供馀庆堂家主的女婿一家居住。2013年4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2…[详细]
经六路德鑫里传统民居
  经六路德鑫里传统民居位于槐荫区经六路259号(北屋)、261号、265号、267号、269号(北屋)、271号、273号、275号、279号德鑫里传统民居,建于1934年。是由当时两户家境富裕的张家和闫家建成。起初为四个大院,后由于住家的不断更迭,现存建筑布局已有变化,为六个传统四合院另加几处传统民居建筑。其中265、271号院落为中西合璧,门楼为西式拱券、山字形女儿墙门楼,正方为四坡顶,带前廊,仿爱奥尼克的西式檐柱,室内为木地板,271号的正房还带有地下室。其余院落布局均由大门、南倒房、东西厢房和正房组成,建筑均为硬山式,正房五开间,带前廊,木质檐柱,檐柱间有木挂落、雀替等建筑构件。2013…[详细]
青城古民居
  青城古民居位于榆中县青城镇青城、城河、新民、瓦窑村。青城古民居分为公共建筑、宗教建筑和民居建筑三类,占地面积约29000平方米,均为砖木结构。公共建筑包括青城书院和东滩戏楼。宗教建筑包括高家祠堂和青城隍庙。民居建筑包括45处,其中明代1处、清代33处,民国11处。民居院落避风向阳、背山面水,以院落式布局为主,多为三堂三厦,三堂五厦,三堂七厦等形式。采用单面坡或人字梁架形式、单檐硬山顶前出廊结构等建筑工艺。门楼有砖雕门楼、六柱门楼、垂花门楼,有的还建有木制大车门。此外,石雕、砖雕、木雕独具地方特色。青城古民居集民居建筑、公共建筑、宗教建筑为一体,构成一个有机系统,是中国传统社会形态的实物证据,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