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民居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民居篇

田家庄村传统民居
  田家庄村传统民居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菜园乡田家庄村。年代为明、清。田家庄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田家庄历史悠久,明朝时曾出过四个进士和不少官员。村中心有一座赵氏祠堂,是赵姓族人的精神家园。作为农耕文化和耕读文化的产物,赵氏祠堂修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清朝和解放后都有翻修。祠堂坐北朝南,墙和门楼由仿古青砖砌成,大门上方是“赵氏祖祠”四个大字。祠堂南边有并排的两座古院落,据说本是一家三兄弟一起规划修建,其中一个由于-欠下债务无力建房,所以只盖起两座。迈上七级厚实的青砖台阶,跨过高高的木门槛,就进入了宅院。迎面的照壁墙是一幅精美的砖雕,称为“金镶楼”,上方是门楼式样,下方是案几造型,中间是圆…[详细]
武胜门路蔡氏民居
  武胜门路蔡氏民居位于余姚市阳明社区武胜门路,坐北朝南,原格局依中轴线为台门、主楼及两厢楼。现存台门及主楼,四周围以高墙。以建筑风格判断为清末民居建筑。台门开于南墙正中,置两扇板门,面板用竹条装饰。台门内侧设披檐。门龙素面。台门与主楼之间为天井,石板铺地,中置甬道。甬道宽度较大。主楼为硬山顶楼房,七开间。明间抬梁,四柱落地,五架梁。次间、梢间及尽间为穿斗抬梁混合式,五柱七檩。明间前设廊。二层楼板伸出檐柱,外沿饰倚栏。明间为堂前,前设六扇花格门,后金柱之间设板门六扇。明间后檐又设石库台门。楼上前立面部分保留花格窗,后立面为石窗。老宅格局基本完整,主楼保存较好,体现了余姚清末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有重…[详细]
燕坊古民居群
  吉水燕坊古村位于江西省吉水县金滩镇的燕坊古村,是一个明清建筑群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名村,现存明清建筑160余处,包括宗祠、学堂、牌坊、民宅、古井、古塘、古墓等建筑。古村房屋规划有序,各巷道均为青石板、红石板或鹅卵石铺成,屋内描金绘凤,精雕细刻,字画满堂。燕坊村的古建筑与许多古民居一样有宗祠、学堂、牌坊、民宅、古井等建筑,是典型的庐陵民居建筑特色。在燕坊村目前存在的百余栋民居里,可分为单体建筑和组群建筑,单体建筑有大夫第、州司马第等,组群建筑有“二十栋大院”、“资政第”、“麟凤院”等建筑。燕坊古村四周有1000余棵古樟树及柑桔园、茶树园若干,整个村落掩映在绿树丛林之中,风景十分宜人。燕坊古村200…[详细]
街路十八间民居
  街路十八间民居位于义乌市义亭镇何店村街路十八间21号,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清宣统二年(1910)建成。建筑坐东朝西,方位角105度,为前后二进,左右厢房各6间对合,二层楼房,系前廊式砖木构四合院,占地面积532.7平方米。门楼面阔3间,明间敞开,用五柱七檩,前檐辟随墙式石库门,青石匾额上阴刻“奠厥攸居”,落款为“宣统二年庚戌冬造”;次间用板壁隔断。厅堂三开间,为楼下厅,用四柱七檩。厢房前设整樘槅扇门窗,制作精细,走廊东西贯穿,两端辟侧门。该建筑用材考究,装修装饰精细,雕刻有狮子绣球,凤凰牡丹、和合二仙、三国人物故事等图案,并且建造纪年确切,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2013年4月公布…[详细]
新仓巷62号民居
  新仓巷62号民居 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陵区东关街道新仓巷社区新仓巷62号,系清代朱姓盐商住宅。该民居占地面积559平方米,建筑面积422.78平方米,大门南向,为简易八字磨砖门楼。连门房前后四进,硬山顶。第一进面北,面阔三楹9.3米,进深五檩3.6米;第二进为大厅,面阔三楹9.3米,进深七檩米7.1米,前面及左右三面围以抄手廊,仪门为磨砖对缝门楼,在其东侧原有砖雕福祠,祠门上部为小砖磨制的筒瓦屋檐,中部为菱形图案,下部为变形凤凰图案。厅后有腰门与后两进各三间两厢串通。第三、四进均为三间两厢,大小相若,面阔三楹9.3米,进深七檩6.1米。住宅东面为火巷,并有八角门与巷东花园与花厅、附…[详细]
山门堂十四间民居
  山门堂十四间民居位于义乌市义亭镇何店村山门堂1号,时代为民国(1920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920年由何际清建造。建筑坐东朝西,方位角100度,前后二进,左右厢房对合,呈倒座式二层楼房四合院,占地面积340.4平方米。前厅、堂楼面阔五间,均为穿斗式,用五柱七檩,明间底层敞开,次间用板壁隔断。厢房左右对合各二间,前檐设槅扇门窗,制作精美。天井四周展前廊带腰檐。南厢房辟正门,为石库门,山墙上为五花马头墙。北厢房大额枋上面有建造纪年,阴刻“庚申冬月”等字样。该建筑装饰细致精美,雕刻有狮子绣球、凤凰牡丹、和合二仙、刘海耍钱、天官赐福等人物故事图案,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2013年4月…[详细]
吴可夫民居
  吴可夫民居位于义乌市廿三里街道老街25号,时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吴可夫民居,原名盘溪小筑,俗称洋房屋,位于义乌市廿三里街道老街25号,据说是由国*党军官吴可夫建造,是一幢民国时期的砖木构西式小洋房。建筑坐西朝东,三开间,三层半楼房,总占地面积131平方米。整个立面用青灰色磨砖错砌。砖砌的罗马柱,门头和窗劵为拱劵形,用石膏堆塑圆劵形或缠枝花纹,窗棂用直径很粗的钢筋。山面用观音兜山墙,室内铺木地板,隔断用板壁。曾作为义东区委,廿三里派出所办公场所,现大门上首还题有“敬爱毛主席万寿无疆”“为人民服务”等字,留下时代印记,是民国时期西式建筑的代表,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2013年…[详细]
江湾村民居
  江湾是一方风水宝地,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这里山水环绕,风光旖旎、物产丰富、绿茶、雪梨久负盛名。文风鼎盛、群贤辈出,孕育出明代户部侍郎江一麟、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清代著名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等一大批学士名流,村人著述88种,任七品以上仕宦有25人,是婺源书乡代表,村中至今保存完好有“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民居。江湾村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古称“云湾”,居民多为江姓(据说由萧姓避难更改而来),历史上曾出过江永、江谦等名人,是江*民的祖籍地。2004年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008年评为“中国绿色村庄”。江湾村内尚保存有成片的古建筑,江湾村民居(含:由礼堂、敦伦堂、善馀…[详细]
斯氏古民居建筑群
  斯氏古民居建筑群为清代江南典型的聚族而居大型宗族建筑群。位于浙江省诸暨市斯宅乡东白湖旁,占地1.3公顷。现存民居建筑多为清代所建,共有十四处之多。最具代表性有斯盛居、发祥居、华国公别墅。斯盛居约在1798年由里人斯元儒建造;“笔峰书屋”建于1822年;发祥居建于1802年前后,为斯元儒胞兄元二所建;华国公别墅是斯国华的家庙,学塾也设在其中,其建筑始建于清道光庚子年(1840年)。 斯氏古民居各个组群皆有高墙围护,构成各自独立的建筑组合空间,内部由若干合院组成,布局对称,轴线明确。 斯氏古民居是我国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面镜子”,是中国古代江南民居建筑技术、美学和生态学的…[详细]
东山民居
  东山民居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南东山镇松园弄。东山民居,又名春在楼,俗称雕花楼,原为金氏地主宅院,占地5500平方米。砖雕门楼高达9米,仿木结构,飞檐翼角,运用细砖镶嵌、透雕、高浮雕和线刻等多种手法,遍刻福禄吉祥图案、文字及尧舜禅让、文王访贤、郭子仪拜寿等历史人物故事,是中国江南砖雕艺术代表作。主楼前楼的梁、枋、柱、栏、窗等处刻吉祥图案、三国故事、二十四孝及戏曲场景。兼用科林斯式柱头、西式铁铸栏杆、“十字架”、彩色玻璃等西方建筑手法装饰。后楼特点是采用外观两层内实三层的结构手法。以回廊联通前后楼。楼北花园小巧玲珑,因地制宜布置水池、曲桥、假山、亭榭、花木等。楼南一厅,据考证为明代建筑。200…[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