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民居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民居篇

宋冲古民居
  宋冲古民居位于沙窝镇朴店村境内106国道东侧1公里的宋冲村民组,距镇政府约12公里。这里群山环绕,门前有一条小河,三面环山,仅有一条公路出入,是十分理想的居住场所。宋冲民居始建于清朝中期,距今约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了,相传为当地一名富商所建,建筑材料全部为烧制的青砖,尤显庄严肃穆,彰显出大户人家的气派。建成时,整座房子为三套,三大门楼,每套房子均为三层套院,每层套院均有左右两个单独的天井小院,共有房子约70余间。房子门口为石条砌成的台阶,大门两侧为石雕造像。房檐全部为雕花人物图像,整座房子的雕花人物像构成名著《红楼梦》中的一部人物情景戏,十分宏伟壮观。文革期间,宋冲民居房檐上的雕花人物像几乎被破坏…[详细]
六家畈古民居
  位于安徽合肥东南乡,肥东县城南2.5公里处,系湖滨乡人民0所在地。六家畈居民中以吴姓居多。村中人才辈出,如淮军将领、北洋军阀时期的海军次长、代理总长-少将等等。他们大多官高位显,在家乡大兴土木,盖房置地,使得六家畈空前繁荣。六家畈古民居豪宅共有六大片。有房屋13幢、33路,计205间正屋、111间厢房及5条走巷;花园两处;公、私词堂各1处;望湖楼一座。这些房屋均属徽派建筑,砖木结构,砖雕木雕精细,青砖灰瓦,齐山飞檐,每栋房屋两边设有风火墙,建工考究。六家畈的古民居,因50年代初的康复医院的进驻、后驻军、-及文革中扫四旧被拆、被改建,已面目全非,有的仅剩房屋轮廊,有的成了仅剩两棵名贵树种的空院,…[详细]
朱家民居
  朱家民居被称为“川南最大中西合璧建筑”,建于1935年,系横江镇开明绅士朱大文修建的住宅,也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片民居占地约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37平方米。在大院里,有一栋仿西式风格的主体建筑,一楼一底,砖木结构,里面有过厅、客房、正厅、居室。穿过楼后的天井,就到达厨房、杂物仓等地,右侧前方为一栋小碉楼。碉楼高20米,共5层,面积200平方米。小碉楼是青瓦屋面,下段青石砌墙,上段为实砌砖墙,墙的四方辟有射击孔,第三层特设有突出于楼外的投弹孔。整片民居集中、西建筑风格为一体。保护范围:大门向东外延10米至民主社区办公室,向西外延50米至民主社区小街62号,向南外延18米至健身小广场…[详细]
白蒲镇民居
  白蒲镇明清民居位于千年古镇白蒲镇的秀才巷、市大街的两侧,通扬运河西侧,保留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风格和古文化的不朽神韵。白蒲镇明清民居位于千年古镇白蒲镇的秀才巷、市大街的两侧,通扬运河西侧,保留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风格和古文化的不朽神韵。在明清民居建筑群中目前保存较好的明清民居房屋共26户,40幢,142间,建筑面积3672平方米,占地面积5540平方米,包括顾氏住宅、双庆堂、国共美三方军事停战谈判小组旧址(美国长老会)、双堂屋、诵经楼、沈氏(沈岐)家宅、高大门、典当行、钱庄、古戏台、老门堂、市大街葆春堂等代表性建筑。白蒲镇民居整个建筑群小路交错,曲折幽静,是时代的缩影,反映着白蒲的历史,见证了白蒲…[详细]
大演洪氏民居
  大演洪氏民居年代:清座落地点:南安市蓬华镇大演村简介:清嘉庆(1796~1820)至道光(1821~1850)年间,由海外谋生的洪氏族人先后回乡建造。建筑多为二进或三进,五开间,带单边或双边护厝布局,悬山或硬山式屋顶,抬梁或穿斗式木构梁,燕尾形屋脊。宅第中以“瑞义堂”、“鳌腾堂”、“福林堂”最具特色,建筑规模大,内外装饰富丽堂皇。保护范围:瑞义堂:东、西两面各至巷沟,南至埕前园地,北至围墙;鳌腾堂:东距厝18米,西至巷沟,南至巷沟,北至埕前围墙;福林堂:东、西各至围墙,南至鳌山下,北至围墙;一世祠:东至埕前农田,西至大石后,南、北各距祠5米;二世祠:东至埕前围墙,西、南、北三面至巷沟。2009…[详细]
颖川垂荫民居
  “颖川垂荫民居”位于南昌县幽兰镇黄坊村后房黄家自然村西(12号),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60平方米。该建筑青灰砖外墙,下部为六层大块红砂岩肋石,硬山顶防火山墙,南侧大门上有红砂岩石雕花门罩,大门上方有“颖川垂荫”匾额。内部是两进一天井穿斗式木结构。第一进两侧的正房为两层结构,正中设中间可开门的雕花木玄关,天井两侧的厢房花窗与雕花木玄关共同组成一组精美的木雕花群,厢房隔墙亦由雕花石件拼镶而成。第二进中堂为两层,柱间上下两块雕花枋,枋间另绘白底墨画,柱下垫覆莲状木櫍,下为八边形石础。该建筑木雕和石雕技艺精湛,对研究民国早期民居建筑提供了实证。后房黄家自然村东侧紧傍乡级水泥公路,公路东侧为流灌水渠。北…[详细]
管家弄史氏民居
  管家弄史氏民居位于余姚市阳明街道阳明社区管家弄84号,翰林房与黄家墙门间。民居坐北朝南,由前后两个院落组成。墙门开于南墙正中,石库门框,檐头瓦当、滴水错落有致。前院由正厅及左右单披两厢组成,正厅硬山顶平屋,东山墙后侧置两马头,五开间,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六柱八檩。梁架间瓜柱鹰咀细长,将横梁包裹住,素面。厅内由长方形石板错缝并列平铺。次间格子窗拙古秀朴。两单披厢屋相对而出,各两开间。后院由后厅及单披两厢组成,后厅四开间,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五柱七檩。形制简于正厅。前后两天井均为石板地面,前天井正中置甬道。该宅据当地村民讲述为翰林房史家的书房,小巧别致,装饰古朴,年代久远,是武胜门历史街区一带…[详细]
棠坡大屋
  棠坡清代民居遗址坐落在我县安沙镇和平村董家嘴村民组棠坡,始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距今于149年。棠坡清代民居由棠坡、恬园、朱氏宗祠三部分组成,棠坡大屋由前厅、轿厅、戏台、正房、偏房、书屋、杂屋、储藏间组成。整个建筑宏伟、大观,别具一格。据朱雨田“忠厚传家”三十九年谱记载。清光绪四年(1878)、戊寅三月既望禹田氏自记。“咸丰四年(1854),是岁卜宅棠坡,决计乡居爰于中秋后营,至十月竣月,共费二百金,屋存迁居时为十月初十吉也。”棠坡清代民居占地面积约6000余米,建筑面积约2400余平方米,是在清咸丰四年(1854)修建的,当时在咸丰三年壬子(1852年),太平军进攻长沙,玉堂府君从长沙…[详细]
革里窦氏彝族民居
  革里窦氏彝族民居群,位于兴义市乌沙镇革里村。革里窦氏家族均属彝族,祖上由滇迁黔,经数百年生息繁衍,在革里成了一个大家族。窦氏居有建筑5组及原有石板巷道,此外还保存部分别姓民居残存部分,现存窦氏民居均座东北向西南。据专家考证,这里的民居建筑受滇东民居文化的影响较大,同时又受到一定的汉文化影响。资料显示窦氏民居修建年代从晚清至民国,均为穿斗木结构,一楼一底小青瓦顶,部分民居砖石砌筑外墙。民居部分花窗、六合门、过厅门罩、厢房二楼裙板等艺术构件保存完好,浮雕、透雕花鸟虫鱼等图案,具有典型的晚清雕刻风格。原建筑均由正房、厢房、过厅组成四合院形制。窦氏民居群修建时间连续,数量较多,保存较为完好,艺术构件特…[详细]
何宅村廿四间民居
  何宅村廿四间民居位于义乌市廿三里街道何宅村中13号,时代为清宣统元年(1909年),类别为古建筑。建筑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659.6平方米,由前后二进两厢两廊二层组成,五花马头墙,布局呈四合院结构。前厅面阔3间,为楼下厅,明间辟随墙式石库门,门额上刻有古代戏曲人物及水彩画,两侧开弄堂门。后檐廊山墙辟龙虎门,门额上刻有“国思家庆”“心寿季丰”字样,前檐施狮子牛腿,上面刻有建造纪年。堂楼3间二层重檐,居中为堂屋,次间正房,前檐用牛腿挑檐,前檐廊贯穿辟龙虎门,门额上刻有“瑞气盈庭”等字样,两侧厢房前檐设廊,外檐装修用槅扇。建筑保存较完整,且木雕、匾额精美,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2013年4…[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