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古村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古村篇

琐园村乡土建筑
  琐园村位于金华金东区澧浦镇,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琐园文风鼎盛,人杰地灵,被称为“奇村”。现保存的古建筑有严氏宗祠、黄氏旌节牌坊、务本堂、怀德堂等明末清初厅堂十余座。这些厅堂建筑结构、艺术风格各不相同,都极具江南古民居的典型特色。400多年前严氏祖先选址琐园村还得从一首风水民谣说候。“头顶灵岳山,脚踏金鞍桥,口食西湖水,两手披麒麟”据专家学者考证,现在金华孝顺镇的严店村、车客村、紫江塘村,塘雅镇的黄古村,澧浦镇的琐园村和湖北村,都是严氏后裔聚居地,当时这六个村在选址时,严格按照“五行”风水学来选址,如严店村为“青”,车客村为“白”,紫江塘为“紫”,黄古塘为“黄”,琐园、湖北为“黑”。以清、白…[详细]
桥溪客家民俗文化村
  桥溪客家民俗文化村位于梅县雁洋镇桥溪村,距雁南飞茶田4公里,是雁南飞茶田旅游度假村新开发的旅游景点。该村现有人口216人,常住人口50多人,有海外华侨三胞6000多人。该村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桥溪村始称叩头溪,方圆约1平方公里,四面环山,东有五指峰,西有义安寨,南为笠麻顶,北为香炉峰,奇峰秀顶,气势昂然。村口的五彩林,有七棵古树,均为百年大树,有五种树种,分别为红楠(樟科)、青蓝树(黄叶树科)、山杜英(杜英科)、白车木(桃金娘科)、荷木(山茶科),其中青蓝树是目前国内外发现该树种中最大的一棵。村内最有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有朱氏的继善楼和反围龙式的积善堂等;继善楼是由旅印尼华侨朱氏十七世祖维乾公…[详细]
茶山古村落旅游区
  被誉为“客家民居第一村”的茶山村位于梅县区水车镇西面,距梅州城区30公里。村内原有一棵古油茶树,故而得名“茶山村”。村落肇始于明代初期,逐渐兴盛,清末达到鼎盛。村中现存34座传统民居,其中绍德堂为明代建筑,有500多年历史;三百多年历史建筑三座——萼辉楼、创毅公祠、伯荣楼。据记载,至废除科举制度期间茶山村共有进士、贡生、监生以上称谓者48人,村内仍保存有16根楣杆石。近、现代人物有黄钧选、黄琪翔、黄甘英和新加坡首富黄云辉、印尼富商黄康华(兴建梅江桥发起人之一)等一批军政要人、贾商富豪。厚重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建筑遗存衬托出乡村的质朴和宁静,体现了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客家围屋、客家民俗、人文…[详细]
新坳古村
  东坪乡新坳村古民居始建于宋朝时代,因南宋胡氏先祖忠简公隐居于此而兴建。整个古民居群落布局有序,属湘南客家民居。据史载该村落历代人才辈出,先后有忠简公于宋高宗时位居公紫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胡性聪为明朝进士,历任四川重庆府长寿县知县,胡璇为明朝举人,任太平府同知诰命奉政大夫,胡凯,胡方仲,胡元葵,先后考取举人,清朝道光年间胡正元被授予武魁,胡康凤被授予进士。另一大姓为周姓,是理学鼻祖周敦颐直系后裔,进士周公国枢因考取进士好行善积德,被赐予德重乡邦牌匾及盛朝人瑞牌匾,建濂溪世第,积善堂两座祖祠。村落沿东坪河两岸按太极八卦相阵呈“S”形分布,现整个村落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万…[详细]
上清湾古村
  上清湾古村位于高要城区西北面,临水靠山,周围红墙黛瓦的古民居如繁星点点洒落其间,错落有致,静谧闲适。这里有异国情调浓厚的中西合璧建筑天主堂,有体现纯朴民风民情的青砖古舍、麻石小巷、渔村古渡、古榕修竹。上清湾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吸引无数的远近游客前来探秘,近年来被诸多爱好摄影、绘画与旅游的人士所青睐,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曾前来拍摄专题节目。坑尾村古村落坑尾村,一个风景秀丽且民情淳朴的古村落,它因与岭南画派一代宗师黎雄才有着渊源关系而名声大振。走进坑尾历史文化古村,古色古香的岭南建筑群,独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让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是广东十大特色古村、广东省古色古香的岭南乡村以及名人历…[详细]
田家庄村传统民居
  田家庄村传统民居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菜园乡田家庄村。年代为明、清。田家庄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田家庄历史悠久,明朝时曾出过四个进士和不少官员。村中心有一座赵氏祠堂,是赵姓族人的精神家园。作为农耕文化和耕读文化的产物,赵氏祠堂修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清朝和解放后都有翻修。祠堂坐北朝南,墙和门楼由仿古青砖砌成,大门上方是“赵氏祖祠”四个大字。祠堂南边有并排的两座古院落,据说本是一家三兄弟一起规划修建,其中一个由于-欠下债务无力建房,所以只盖起两座。迈上七级厚实的青砖台阶,跨过高高的木门槛,就进入了宅院。迎面的照壁墙是一幅精美的砖雕,称为“金镶楼”,上方是门楼式样,下方是案几造型,中间是圆…[详细]
夏富古村
  夏富古村位于仁化县城西南面,由县城出发,经大岭、车湾、到董塘河与锦江河的交汇处,距县城15公里,交通便利,历史上曾是锦江下游的第一商埠。它位于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风景区阳元山景、巴寨风景区中心;它合丹山、锦水特色美景为一区,是登山探险、水上漂游的好去处;它集自然生态、田园景观为一体,是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的理想地;它融乡土民俗、历史文化为一身,是吃住游乐、休闲度假的好地方。夏富古村依山面水,广有田园,竹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岚光绕桔柚,云霞映稻花,开轩面场圃,江湾话渔樵,是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的最佳融合。村中有树龄在三百年以上的古榕树七棵,见证了数百年的朝代更替。李氏宗祠的门楼风光、丹霞石柱、西北碉楼…[详细]
下樟古村
  下樟村位于丽水龙泉市西北部,史称“云坞古村”,宋时龙泉管师复隐居于村后白云崖,管师复广种樟树以驱毒虫,然后附近有吴氏等山民迁入。明末清初郑承恩从福建荣阳迁徙下樟(郑氏系郑成功后裔),并形成村落。因村水口有一千年古樟,故得名“下樟村”。古村四周绿树成荫,森林茂密,云雾缭绕,幽若仙境。古村起源于北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村四周山高涧深,森林茂密、石奇瀑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其展示得淋漓尽致,村内有保存完好的宋代古迹、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鹅卵石铺就的古道,与自然生态浑然一体。村中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雕梁画栋,错落有致,至今保存完整,形成一定规模的古代建筑群。从群体布局看,古民居高高低低坐落在狭…[详细]
木棉古村落
  木棉村,位于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相传由宋代谢氏建村。村中的五岳殿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据《从化文物志》记载,其建筑为宋朝风格,约一千年历史,其梁架、斗拱、柱式、出挑、开间等早期建筑构件和风格做法尚存。村中另有宋清时古建筑约六七百间,皆保留原貌,可惜年久失修,多成残垣。村中有古码头一个,为昔日船只经商往来之重地。村中环境清幽,民风淳朴,于流溪河畔自成一隅,怡然自得。木棉村是从化区第一大村。村中传统民居属广府民居,现存约100座,构成木棉古村落。古村落建筑尚存宋朝风格,民居群由东阁、南阁、西阁、北阁4个门楼环绕,中间雄踞着两座4层高的防匪炮楼(一为“德仁公楼”,另一已坍塌,不知名)。村内保存完好的…[详细]
竹林古村
  竹林村位于揭阳市榕城区紫峰山南麓,东连群英、群光二村,西与普宁市南溪镇交界,北面吉荣公路横亘。竹林村古称林厝寮,因明代弘治年间有林氏在此搭寮居住。后来林氏移居他处,现在全村居住着洪、杨、王三姓。王氏祖先于明代嘉靖三十一年(1552)到此定居,三姓同居一村,和睦相处。竹林村旧时四面翠竹环抱,景色优美,清康熙乙丑年(1685)翰林学士兵部郎中杨钟岳题有“竹林山”三字刻于中央寨门石匾,“竹林村”因此得名。竹林古村以五行、易经、风水择地,建筑具有潮汕传统古建筑特色,现有古民居14处,土木结构的祠堂、公厅、古楼、古四合院历尽时代沧桑。被村民称为“后楼”的古楼建于明朝末年,后楼为古堡式楼座结构,以木石为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