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古村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古村篇

昌溪古村落
  昌溪古村落始建于唐,是徽州古文化的缩影。目前被定为“县保”的有太湖祠、员公支祠及木牌坊、周氏宗祠、忠烈庙、姚氏贞节石坊、吴承仕故居等。昌溪村坐西朝东,清澈见底的昌溪河为屏,后有层峦叠翠的来龙山为障。自明代始,就砌筑了南自静庵、北至“务本堂”的长达3公里的古建筑群。其中有石拱桥、亭阁、宗祠、水口、书院、古庙和民宅等。村中有池塘20多处,古井更多,民宅鳞次栉比,扑朔迷离,宛如迷宫。 昌溪文人辈出,有一门22个秀才、5个举人、2个进士即父子双进士之世家,光绪33年,该村青年吴承仕在保和殿殿试中获一等一名殊荣,成为封建王朝的末代状元,也是历代最年轻的状元之一。  昌溪历史文物繁多:有大量宋、明书画家墨…[详细]
良地古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福建省将乐县万全乡良地村,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这是一个由廊桥、家庙、祠堂、古厝等各类古建筑组成的古村落。整个村子就像挂在山坡上,成为闽西北客家乡土建筑的完美展现。良地古建筑群属明清宅第民居类建筑,主要由文武庙、梁氏宗祠、绪延厝、月山公屋、冠群谷仓和水尾木廊桥等六处保存完好的乡土建筑组成,保存至今的古建筑达23座。良地古建筑群,既是良地这一山地古村落景观建筑的核心组成与精华所在,也是闽西北客家乡土建筑的完美展现。进入良地村,要走过水尾木廊桥,一座百年老桥,横跨良地溪,廊桥中集中建有六个神龛,一个集灵宫,供奉如来、真武帝、妈祖、许真人、萧公尊王、本坊土地福德神,在福建地区十分…[详细]
鳌山古村
  在黄圃镇鳌山村南约坊和北约坊一带,有多处古迹,如三十六级古石径道、宋代古码头遗址、古祠堂群、古青砖屋群、北极古殿、社学庙及北约观音大庙等。2012年,鳌山村成功申报为广东省第三批古村落。鳌山村的岗东南、北约坊方圆200米地段,坐落着苏、严、黎、许、何、关、潘、梁等八姓11座古祠堂和约200间古青砖屋群,至今保存完好的尚存40余间。其中包含一间古泥墙屋,一间古蚝壳屋,虽破烂但仍可看到旧貌,这些古建筑,不失其旧时依山傍水,绿树掩映,次第相连的古村落特色。位于鳌山村的北约观音大庙、北极殿、社学庙都是建于明清时代的,历史悠久,保存完好,承载了多彩的文化,很有考究价值。宋代码头位于三十六级古石径的东端,…[详细]
应山古村
  应山古村,位于广东省乐昌市,村中全为白姓人家,全村一百多户人家,古村有600年的历史,因为这里曾经是乐昌的必经之路。村落主要建筑以清朝为主,古建筑排列整齐,建筑风格独特,以青砖瓦房为主,路面全部石板铺垫,屋梁雕刻精美,顶墙彩绘有人物花鸟图案画,栩栩如生,建筑群保存得比较完好,目前还保留部分明国时期的名牌号。应山古村始建于明永乐五年(1407年),至今已有600年历史。因昔日南北走向的乐宜古道和东西走向的湖广古道在村口重合,从而成为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有意思的是,它不同于南雄梅关古道上的珠玑巷,有百家姓氏,而这里则只有一个大家族白姓。据说白氏祖先原籍湖南长沙,因先祖宋元丰年间考中进士,官拜通直…[详细]
苍坡古村
  苍坡村位于岩头镇北面仙清公路西侧,处岩头村北2.5公里处,占地146亩,为李姓聚居之地。现有人家500余户。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始祖李岑(号苍墩)从福建长溪迁来,遂以村名为其号。后为避宋光宗赵憞讳而易今名,故“苍坡村”。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第九世祖李嵩邀请国师李时日对村落建筑进行重新设计。村中街巷呈八卦形,以方形环状的鼓盘巷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四方开八条路,经村寨的八道门通向村外。先后建东西两方池及园堤胜景。同时以“文房四宝”作为规划思想指导其布局,建长306米、宽2米的直街称“笔街”,对村西笔架山;以两方池作“砚台”;砚台两旁搁置长4.5米、厚0.5米、宽0.3米、端头打斜的条…[详细]
油岭民俗瑶寨(千户瑶寨)
  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油岭千户瑶寨秀美的风光,浓郁的风情,拥有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瑶族耍歌堂和瑶族长鼓舞,拥有一个国家级授予的民间歌王和一个省级授予的民间鼓王,令世人瞩目。踏入油岭,看舞听歌,风情万种入画来。1998年,油岭村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油岭千户瑶寨,位于连南(广东西北部)县城之西南,座落于约800米高的半山坡上,吊脚楼依山而建,聚居着世界唯一的连南“八排瑶”,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油岭瑶寨历史悠久,最多时有房屋近900幢,1000多户,5000多人,素有“千户瑶寨”之称。民居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一律为青砖或木质结构。整座寨子横1300多米,纵900多米,是连…[详细]
从化凤凰客家古围
  凤凰古围,又名金钱山古村,位于从化江埔凤一村,就在双凤山脚下,一片灰褐而泛着白色的陈旧屋顶遍布,呈整齐而规划地排列,这个山脚下的小村落,很像武侠小说里世外高人们居住的地方。与其它从化的古村略有不同的是,凤凰古围里的建筑更接近客家古围,这大概也是它“凤凰古围”名字的由来。如果从高处俯瞰,可以看到村子里的房屋排列十分规整,横纵成行成列,井井有条,四周被围楼或围墙包围起来,平面呈方形,呈现完整的客家围村的风格。围内的住房多为单元房,有斗廊式或“大齐头”(一厅一房)。而由于村里有三种姓氏,因此有祖堂,大门口有禾坪和池塘,这都是和广式围村不一样的地方。村子里有三个姓氏,因此有三个祖祠并排而立。虽然我们看…[详细]
走马塘古村落
  千年古村走马塘位于宁波以南,鄞州区茅山,人称其为“四明古郡,文献之邦,有江山之胜,水陆之饶”。村中明清古建筑众多,民风淳朴,文物古迹众多。历朝历代,这里出过76位进士,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走马塘现共有人口1500余人,全是陈姓。距市区30分钟车程.据历史记载,它始建于北宋端拱年间,当年陈氏从江苏长洲迁此歇脚居住,至今已逾千年。千年古村走马塘已经在心中存在了很长时间。据说村中明清古建筑众多,民风淳朴,文物古迹也很多,按记载:自北宋至明清千年以来,这里陈氏家族中前后出过进士76名,任职地方官吏161人,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走马塘村位于宁波鄞州区茅山镇,地处鄞南平原,依傍奉化江支流东江,…[详细]
石泉村古建筑群
  石泉村是三塘胡氏家族聚居地,因“胡氏先祖淑政公号石泉”,故村以其号名之。现在村内的大部分古建筑建于清末,至今有几百年的历史。村落以清代建筑为主,民国“欧式建筑”自成一派,建筑形式保存完好,村落内部特色较强,功能布局精巧,外部形成独特的村落布局,可观性较高;聚落式的格局使得村落自成一派。古民居内部朴素无华,十分内敛。附属在建筑上的装饰物则是石泉古民居的精髓,门坊、石额、墙裙、梁柱、窗棂和门楣上,都有精美的雕饰,人物鸟兽栩栩如生,山水花卉妍秀多姿。村口最打眼的六幢民国时期欧式风格的建筑,恰好围成一个院落,这里曾是“湘南王”胡凤璋的住所。胡凤璋曾任蒋介石国民革命军第一游击中将司令、汝桂警备团团长,是…[详细]
玉龙古村
  玉龙古村-中华第一村,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镇查海村西南2.5公里处,距阜新市25公里。是一距今有八千年的古代先民生息繁衍留下的历史文化遗址,199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一文化遗址面积约三万平方米,在其中八千平方米的范围中,已发掘出原始房址55座,房址之间密集有序,排列成行,方向一致,呈方型圆角半地穴式,直接劈凿于花岗片麻岩上,按使用功能分大、中、小三种攒尖结构房屋建筑遗址。是人类从游牧转向定居到形成村落瓣开始,因此,堪称“中华第一村”。    这里出土的文物主要有石铲、石锄、石刀、石斧、石敲砸器,以及石磨棒、石磨盘和陶器。出土玉制品中的龙纹陶片和石堆塑龙,堪称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