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古村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古村篇

连南三排瑶寨
  三排瑶寨是一个集中反映排瑶族源历史、文化艺术、生活习俗、居住建筑、服饰特色、民间歌舞、体育娱乐等民族风情最为丰富、最为全面的旅游景区。从县城出发,驱车盘山而上,沿路绿树成荫、山景如画,不时还能见到穿着传统民族服装的瑶胞在赶路。三排瑶寨建在一个高坡上,一排接一排的房屋依山势逐级而上。寨内有小礼堂,瑶胞会为到来的客人表演瑶族歌舞。寨中还有一个长达2米多的腰形长鼓,鼓声非常洪亮。瑶寨的对面是一个大山谷,谷中群峰突兀,尤如千军万马,面对山谷时有站在司令台上点兵阅将的感觉,所以这个景点的名称叫“万山朝王”。这里有可供游客参观的瑶族传统蒸酿酒坊,游客可品尝到浓香的瑶族米酒,有民间工艺品制作工场,有古朴别致…[详细]
棠樾村
  棠樾村,属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以牌坊群而闻名于世,牌坊群由7座牌坊组成,以忠、孝、节、义的顺序相向排列,分别建于明代和清代,都是旌表棠樾人的忠孝节义的。在牌坊群旁,还有男女二祠,建筑规模宏大,砖木石雕特别精致,近年已修复如旧。中国牌坊博物馆也在这里筹建。棠樾村是鲍氏村落,历代以经商为生。主要建筑:鲍灿孝行坊建于明嘉靖初年。牌坊额题旌表孝行赠兵部右侍郎鲍灿。据《歙县志》记载:鲍灿读书通达,不求仕进,其母两脚病疽,延医多年无效。鲍灿事母,持续吮吸0双脚血脓,终至痊愈。其孝行感动乡里,经请旨建造此坊。因鲍灿曾孙鲍象贤是工部尚书,故赠兵部右侍郎衔。慈孝里坊为旌表宋末处士鲍佘岩、鲍寿逊父子而建。据史书记载…[详细]
翠亨古村
  翠亨村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山市东南南节区南蓢镇,原名蔡坑村,后因附近山林青翠,故改名翠亨村。是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1866年诞生于此)。翠亨村是中山市南蓢镇辖村,位于中山市境东南部,也是在南蓢镇东南部。东临珠江口伶仃洋,与珠海市淇澳岛隔海相望,南连珠海市金鼎镇,西靠五桂山,东北与崖口村相邻。京珠高速公路经村东穿过。中拱公路纵贯村内。翠山路东连中拱公路,西接城桂公路,经逸仙水库边穿过。是中山市东南部水陆交通要塞之地。翠亨村,西为群山起伏的五桂山脉,东临珠江。名胜有孙中山故居、陈列馆、公园、翠亨宾馆和中山纪念中学。孙中山故居是中西结合的赭色砖两层楼房,由孙中山亲自设计,1885和1892年分两…[详细]
龙门鹤湖围
  鹤湖围屋位于广东省龙门县永汉镇鹤湖村,始建于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为清代晚期建筑,其结构为三堂、四横、一-、四碉楼、一望楼(中心楼)的城堡式客家围屋。围屋前有大面积池塘连接两侧壕沟,三面环水,围后依山,前筑女儿墙,后筑高围墙,建筑长宽均为80米,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共有108间通廊房,东北边仅设一斗门架石桥供出入。2001年5月被录入《南粤客家围》,2003年7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列入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入选为第三批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据鹤湖王氏族谱记载,王氏十五世洪仁公由梅县松源满田村迁龙门永汉莲塘开基,悬壶济世,执医为业,先在下莲塘村建王屋,继…[详细]
碧江古村
  顺德碧江村位于顺德区北滘镇碧江社区,在大良北面11公里,始建于南宋初年,因有一小山岗称碧岗而得名,后用同音字改称碧江。最鼎盛时期曾有3万多人口。该村人才辈出,据《顺德县志》载,自明景泰三年建县至清代中叶,碧江村出了17名进士,而中举仕子更达106名以上。这些仕人遍布京城和全国各地,他们告老还乡后,致力建造祠堂和宅第园林,因而在碧江村留下了大片特色十足的祠堂等古建筑。碧江村现存的祠堂、宅第、民居、书塾、园林等明清古建筑共有1万多平方米。由于经济与科名、文化的发达,碧江给后代留下了丰厚的古建筑资源。祠堂、书塾、古桥等处处可见。清咸丰《顺德县志》留下“俗以祠堂为重大,族祠至二三十区,其宏丽者,费数百…[详细]
银河苏村
  银河苏村:康有为出生于此苏村古时称银塘乡,又名西樵里、银河乡,有四千五百多年历史,属西樵山文化,还是变法的前沿,维新的摇篮,戊戌变法运动领袖康有为就是出生于此,颇具传奇色彩,。早在石器时代已有渔民、土著人居住,大批先民从西樵山采石运到南海古海岸银河两岸加工石器销往各地,成为商贸集散地。苏村环境优美,依山傍水,古银河流经苏村。溪水常流,鸟语花香,荷花环绕,坐拥银河两岸几千亩田园风光。苏村现存有:天后庙、苏氏大宗祠、陈氏祖祠。徐氏祖祠、黄氏大宗祠、康氏宗祠、潘氏大宗祠、康有为故居等明清时代建筑群。…[详细]
三甲古村落群
  三甲古村落群位于涟源市蓝田城区西南约四公里处,与新邵县、冷水江市毗邻,湘黔铁路、国道207线、娄涟高等级公路和娄星高速贯穿全境。2009年2月三甲古村落群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其中世业堂和红旗居民点于2011年初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甲古村成名于宋高宗绍兴年间,相传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境内遗存有百余座明清时期的青砖青瓦庭院,最早的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至今保存比较完整的有“世业堂”、“于时处”、“一德庄”和“梁氏宗祠”等50多处,另有五岳寨的抗日战壕和大跃进时期的红旗居民点两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曾是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地下支部做活跃的…[详细]
徐岙古村落
  徐岙古村落位于筱村镇,是我县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村落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而且形态上古朴自然。徐岙前有玉溪环流,后倚金山,左右奇峰对峙,似龙虎踞镇之势。村中山泉潺湲,古树苍翠,粗壮的枝干和虬根显示出岁月的沧桑。徐岙巷道纵横,路面均用卵石铺设。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道路两旁,立面丰富,屋檐富于变化,主要有文元院、举人府、顶头厝等。文元院位于顶头厝的正前方,为吴存经所建;顶头厝为村落现存建筑年代最早的民居,因所处的位置比其他民居要高,村民们俗称为“顶头厝”。许多构造延用宋式做法,如门楼的木质抱鼓石,稍饰雕刻,纹样清晰,古朴且大方。院落地面用卵石铺出花纹,正房和两厢也采用较多的雕饰,风格…[详细]
石下古村
  位于始兴县西南5千米沈所镇石下村。据族谱记载,石下李氏始祖火德公,原居福建宁化李家坊,时值宋、元兵燹,携妣避乱于上杭,历经数次徙居始兴碰塘水,后至此,450多年,繁衍20多代,现人口3000多人。始建于清乾隆甲申29年(1764年),后迁至石下,其后裔李必盛(火德公)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村坐北朝南,地处浈江-墨江盆地南部,南朝围溪岭,北遥靠塔岗岭南麓,东北、西北有墨江和沈所河流过,北与沈南村毗邻,东与城南镇接触,南与石内村和围溪村相伴,西与群星村并肩,全村由李氏宗祠-贞胜公家祠-贞胜公围屋-肇迹公-贵公-乔栋公-荣公-仕凤公-本立公-世源公-三德公-新富公-育良公-怀良公-…[详细]
天宝古村
  位于宜丰县境北,距县城23公里,为天宝乡辛会村、辛联村所在地,合称天宝古村,面积2平方公里,有住户2067户,人口5803人,大广高速(武吉段)、昌铜高速在天宝设有互通出口处,交通极为便利。天宝古村自三国东吴(公元220)至唐代在此四设县治达250年之久,故称“古宜丰治”。天宝古村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的船形地貌,独特的自然环境,东南有2500余米的东水西流弯山绕城的护城河,西有藤江河,北面有1490余米长气势恢宏的古城墙遗址。古村原有三街六市,六座城门,十三第宅,48条巷,48口井,四周设内外八景。先后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生态乡镇”、“中国民族优秀建筑文化魅力名村”、“中国独具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