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阁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阁篇

呈坎宝纶阁
  呈坎是一座明清古建筑的宝库,而村中的古祠宝纶阁,无疑是这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宝纶阁,原名“贞静罗东舒先生祠”,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嘉靖间(约1542年),后殿几成,因遇事中辍,七十年后重新扩建。古祠占地五亩余,分前、中、后三进,五层山墙,层层升高,显得气势宏伟威武。第一进为仪门,仪门内是八丈见方的天井,天井两旁为廊庑,第二进为大厅,前方六根方石柱巍然耸立,石柱之后是二十四根圆木大柱,堂中四根大立柱一人难以合抱。上面檩梁重叠,横直交错,正中的冬瓜梁粗大庄重,现堂上还挂着一块匾额,上 书-“彝伦攸叙”四字,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所书。大厅高大的板门照壁后又是一个天井,其后第三间才…[详细]
永平魁星阁
  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的永平文昌阁,又名魁星阁,清乾隆八年(1743),知县郑之桥捐资重修,为祭祀文运诸神,保一方文风昌盛而建,也是当地文人雅士聚会的场所。魁星阁坐北朝南,占地336.61平方米,建筑面积426.51平方米;石柱、抬梁式架构,歇山顶,总体三开间设内回廊,共三层,规模宏伟,一层石柱,二层木柱,地面四周铺以青石板阶沿及地面,正面阶沿往下为青石板月台,月台往下为宽阔的前院,台基及月台均采用卵块石磊砌或块石磊砌的方法,宽敞宏丽。前后左右各四廊柱,抬梁、斗拱、重檐卷栅,青石柱基,歇山顶,四金柱相对,鼓镜藻井,渠枋雕饰,精美绝伦。而今所见到的是落款为:“大清嘉庆24年,已卯夏旦阁…[详细]
重安文昌阁
  重安文昌阁重安文昌阁位于县城南20公里的重安镇南、北街的通巷内,清光绪年间建,阁为面阔五间的木构建筑,跨建于通道两侧3.85米高的石砌台基之上,与通巷呈“十”字交叉,平面面积88.8平方米。明间为三楼三滴水四角攒尖顶0,平面呈矩形。一楼底为通道,重檐金柱紧靠台基两侧竖于路面,柱距3.47米,阁高14.4米。屋面以青筒瓦覆盖,琉璃宝顶,福寿勾滴。四角挑檐枋下有圆雕撑拱,顶层大梁两端各书“皇图巩固”、“帝道遐昌”字样。各层均为木作装修,设有花窗。次稍间建于台基之上,为单檐布瓦顶,穿斗式物架,各宽3.74米,进深4.88米,距台基高4.74米,正壁为木作装修,后壁及两侧砌青砖空斗墙。斯阁依地取势,次…[详细]
述园快阁
  述园快阁位于南浔古镇便民路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03年1月,述园快阁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铜仁文昌阁
  文昌阁位于城西,是一座四方八棱七层,高达12丈的古塔,印江文化的象征。其前身是“澄清楼”,始建于明代嘉靖十年。嘉靖二十九年,改建此楼,更楼为阁,称“梓潼楼”,始供神像于内,香客进香于阁。阁建不久,因故被毁。崇祯二年,由当任印江知县史谏重修之,始名文昌阁。明末,文阁毁于兵燹。清康熙二十年,知县马士芳再修,再修的阁,高七十尺,四层八面。嗣后,时圮时修。时至清代中叶,原阁不复存在,惟有断碑残瓦等零落于草间。道光十六年,陕西人郑士范来宰印邑,应民众之求,重修其阁。文昌阁的建筑结构,内圈斗木架,外围封砖墙,木架与砖墙紧紧连接,相依为命。木架以柱头为核心,又八根柱子穿连成八角形。上下柱子的接头处,除锯衔口…[详细]
龙津阁
  龙津阁龙津阁在江口县城东边,有一处天然泉水,前人在此凿井植树,并在泉眼处安上一精美的石雕龙头,使泉水由龙口中流出,故名龙津,也称龙井。因水质优良,是生产江口特产“豆腐干”的唯一取水处,倍受珍爱,历年多加修缮,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泉水叮咚,松柏茂密,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1934年,天柱人郑铸成任江口县长时,曾对龙津阁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整修,其秘书张铁铮撰写了一副“临阁听龙吟,满耳水声千涧曲/登楼观象舞,四周山色一城低”(阁指龙津阁,象指江口城中风景三狮拜象)的对联,被人刻在木板上挂于0牌坊两边。此联生动地描述了龙头、泉、阁、楼、山相映成趣的美妙景观。如今,这里改扩建为龙井广场,周围壁画尽显…[详细]
观音阁大石壁
  观音阁大石壁位于玄武区孝卫街,时代为明。观音阁大石壁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斗姥阁
  斗姥阁姥阁,在县城内东北部月华桥东南侧小石山上,坐东向西,面临贯城河。始建于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重修。由阁、左右凉亭、正殿、武侯祠、偏殿倚山势组成阶梯部局的建筑群。阁为木穿斗结构,三重檐、六角攒尖顶;基础前、左、右三面以料石筑砌,高4米。后基就山崖凿子而成;一层为长方形,通阔11.75米、深8.15米,面积95.76平方米,廊深1米,檐上四脊,盖小青瓦,四羿角翘首为鳌吻。二层长9.8米、宽.3米,八脊三盖小青瓦,四羿角翘首为鳌吻,角下有木雕撑拱,四周装雕花窗棂。三层从二层中央起六角形,六羿角为鳌头翘首,角下以木雕圆瓜形瓜柱支撑,屋面盖青色筒瓦,葫芦形宝顶。阁…[详细]
大埔文武阁
  大埔文武阁 位于大埔县城五虎山麓穿龙窠口。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内祀文武帝及魁星。民国十四年(1925年)重修。阁身呈方形,砖石土木结构,高三层15米,底层通面宽12.8米、通进深12.75米。重檐歇山顶。屋脊置宝珠双龙戏珠。龙身长3米。宝珠与龙身均用彩色瓷片镶嵌而成。脊左右两边灰塑卷草,颇具民族特色。阁身尚完整,沿阁梯而上至顶层,凭窗俯瞰,可纵观大埔县城全景。1985年大埔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观音阁桥
  观音阁桥位于宜章县笆篱镇才口村,时代为清。2018年,观音阁桥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桥两头桥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延3米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