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佛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佛篇

高平千佛造像碑
  千佛造像碑千佛造像碑(第二批省保)时代:北魏地址:高平市城东北15公里的建宁村该碑系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镌刻,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漫长历史。碑高2.5米,梯形,碑首半圆形,底宽1.08米,厚0.68米,碑身四面皆雕佛像,约有1608余躯。碑的正面下部为一大龛,内置一佛二弟子,碑的阴面同正面相同,大龛两侧均有字迹。碑的左右两个侧面,底部雕刻有捐赐施主姓名,字迹清晰可辨。中部有上下两层佛龛,佛龛两旁雕刻有字。此碑造型别致,佛像雕刻工艺精堪,是雕刻艺术宝库中的珍贵艺术品,现风化严重。…[详细]
万峰林万佛寺
  万佛寺修建于明朝,后来被水冲毁现在的寺庙是后来重建的,于07年重新开放。该寺位于兴义市区的东南面,与万峰林景区融为一体,洞中奇观千姿百态,塑有释迦牟尼、弥勒、观音、地藏诸菩萨像,建有大雄宝殿、弥勒殿、观音殿、地藏殿、斋堂、客堂。洞中可容纳万余人,是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主要佛教活动场所,是著名的天然洞穴寺院道场。 用时参考1小时交通 乘19路公交车至终点站可达 门票 免费开放时间 8:00-17:30 景点位置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市万峰林风景区内…[详细]
罗江万佛寺
  万佛寺位于罗江县大霍山西麓,古时称之为“罗真观”。这里环境幽静,林木葱茏,是夏日避暑休闲的好地方。寺庙建筑依山顺势,巍峨壮丽。寺庙建于唐宪宗年间(公元812年),宋、元、明代曾几度兴废,明末毁于兵乱。康熙年间广汉僧人云海携其师傅骨灰至大霍山,住于罗真观,他披荆斩棘,垦荒苦行,募建万法堂,于是更名为万佛寺至今。万佛寺共有五重殿堂,由三门殿、大士殿、七佛殿、大雄宝殿和西方三圣殿组成。万佛寺的山门,石梯,原来共有53级,它表示善财童子的53参,后改造成81阶,象征佛教中的九九八十一难。山势高、坡陡、石梯多,请大家小心行走,另外也请大家不要畏惧困难,心诚则灵,“无限风光在险峰”哦。现在我们看到了寺庙前…[详细]
佛手岭风景区
  佛手岭风景区佛手岭风景区位于新兴县簕竹镇,风景秀丽、环境幽雅、总面积11000平方米,景区四周山脉相连,形成一个14公里的包圈,区内没有一个村落,尤如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深峪纵横曲折,两则山势陡峭,三条山溪沿着山峪延伸达三公里长,景区内有独特罕见的瀑布飞流。最高的瀑布水头高达50米,流水飞流凝聚深潭、潭水深1.5米,面积宽达200米。景区登心堂处有明未清初“龙云寺”遗址,距今已400年历史。佛手岭风景区距离县城16公里,交通方便,是人间欣赏大自然,旅游、观光、消闲避署、探险的好去处。景点位置广东省云浮新兴县簕竹镇…[详细]
佛殿碑
  佛殿碑,位于长畛乡史家庄村杨玉海家院中。青石质,螭首,龟趺座,通高1.63米,其中碑身高1.06米,宽0.74米,厚0.22米;龟趺座长1.2米,宽0.74米,高0.5米。正面碑首为二龙戏珠纹样,龙首向下,中雕一火焰龛,内置一佛像,首题“佛殿之碑”,碑文楷书,26行,满行42字,记载重修寺庙经过并叙述佛理。辽清宁七年(1061)岁次辛丑十月庚晨朔二十八日立石,清河乡贡进士崔口口撰文,朔州千佛院沙门可玄书。背面碑首纹样为二龙戏珠,额题太后哲皇帝圣皇后睿,碑文楷书功德人姓名。(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羊山造像及摩崖石刻(含石佛寺)
  羊山造像及摩崖石刻(含石佛寺)位于绍兴市柯桥区齐贤镇,年代为唐至民国。山石佛造像位于齐贤镇山头村羊山石佛寺。像高4.50米,雕凿于三面环水,一面与禅院相连之孤岩上。造像脸形丰满,全跏趺坐于仰莲,下设须弥座,为释迦坐像。彩塑剥落,双手已残。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所题《羊山石佛庵碑记》云:隋开皇年间(581~600),越国公杨素派人开山取石,扩建罗城,留下孤岩。唐时在此建灵鹫禅院。今称石佛寺。按其造型,当为晚唐造像。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安岳卧佛
  位于内江市北部的安岳县境内,建于唐代开元年间。佛像呈全身左侧卧状,长23米,腰间有一个切脉弟子,足下有0力士,周围有大小不等的82个石窟,窟中刻有佛像千余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15个经窟的石壁上刻满了佛经,共有131平方米,约26万字。其中有《佛名经》、《大般涅槃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报父母恩重经》、《三藏经》、《妙法莲华经》、《大方便佛报恩经》等16部佛经,多刻于唐开元年间。据壁文记载,-底本多用玄奘译本。这是我国罕见而珍贵的唐代石刻经库,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详细]
曲里千佛洞石窟
  千佛洞石窟位于涉县曲里村西八里,为明代石窟,坐西北朝东南,依峭壁而开凿。窟呈长方形,宽9.7米,深3.77米,高4.41米。石窟一门两窟,门前辟一平地。门窗之间刻许多小佛像,门上部刻二龙戏珠,两侧浮雕四身力士像。窟室以两根高大石柱分为三间,之间佛坛上雕3米高释迦牟尼像,结跏趺坐于莲座上。两侧雕立佛像6尊。四壁雕凿小佛像约计3500余尊,佛像多而不乱,井然有序,千姿百态,无一雷同。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曲里千佛洞石窟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五台石佛寺
  石佛寺,位于五台县石咀乡新路口村西约700米。又名石佛庙、朝阳洞、写字崖,原为五台山实景之一。坐西朝东,中轴线现存天王殿和石佛殿,南北两侧为崖壁(写字崖),建筑均为1993年重建。石佛殿面积66平方米,内正中凿石龛,内雕坐佛8尊,上中下排列,大像高0.35米,小像高0.18米,最小的像仅高0.13米,造像风格具有元、明特征。南北两侧崖壁上有墨书字迹,遇水则显,干燥则隐,字体以纂、隶为多,有精、神、风、水、火、京等字,为清代题迹。1985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森木塞姆千佛洞
   森木塞姆千佛洞在库车县东北约40公里,分布在库鲁克达格山口,溪沟东西两岸的山崖上,石窟大部份遭到破坏,目前保存较完整的有52个。窟形大部为支提窟,毗珂罗窟极少。其开创年代,约在3世纪,其中大部分壁画属南北朝时期,最晚属回鹘高昌前期。   森木塞姆石窟位于中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库车县,是一处晋代至宋代的佛教石窟群遗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新疆地区古代佛教艺术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森木塞姆,是维语“细水漏漏”的意思。顾名思义,这是从石窟前的这股泪泪流出的溪水而得名的。石窟大部分已经遭到破坏,保存较为完整的有52座,保存了古龟兹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