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佛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佛篇

卧佛寺
  该景区东距卓资县城4公里,北倚110国道、京包铁路和大黑河,京藏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穿山而过,西接武要古城,南连凉山大石院。它是一座自然山体,远望酷似一尊释迦牟尼大佛,头枕黑河,脚踏凉山,眉目分明,轮廓清晰。据传,这是释迦牟尼在此开辟道场,讲经说法中稍事休息而变成的,故称卧佛山。历史上这里寺庙众多,香火旺盛,有石人湾“石人”(雕刻四种文字)为证。卧佛山的自然风光秀丽,地形地貌奇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然形成了神龟石、仙人洞等自然景点10多处。这里动植物资源丰富,传说故事和出土文物较多。1998年由台商独资开发,总体布局分南北两区,南寺区已建成山门、钟鼓楼、飞天壁画、天王殿、朝圣广场、汉白玉睡佛等…[详细]
和顺佛光寺
  佛光寺位于和顺县城西风景秀丽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云龙山的北峰,占地1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该寺于2008年7月开工,今年8月1日竣工,由和顺县民营企业家陈来贵投资新建。  佛光寺整个建筑遵循唐代禅宗寺院“伽蓝七殿”规制,所有建筑均为砖木结构,共建有殿堂楼阁、亭台游廊、门牌楼等28座。其建筑设计,使得群山、松柏、殿堂和景点间遥相呼应,达到了仿古建筑和自然景观的浑然一体。  殿堂内外的浮雕和彩绘,是该寺的一大特色,充分体现了儒释道与民俗文化的融合。一幅幅造型别致、生动传神的绘画和雕饰,诸如鹿鹤同春、达摩渡江、太公垂钓、天女散花等,渲染出一个个自然风情、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的主题。…[详细]
天柱山佛光寺
  佛光寺位于天柱山镇茶庄村上冲组,座落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南大门处,原称马祖庵,源于唐代高僧马祖道一名。庵基始建于明万历25年(1597年),由桐城进士吴应宾、怀宁户都郎阮自华二人捐资营造。万历27年(1599年),上命中使御赐藏经,诏改马祖庵为佛光寺,寺名沿用至今。明末至清代咸丰年间,佛光寺屡遭兵燹,后重建数次。20世纪90年代寺殿建设开始走上规模化、正规化。现有建筑依山势呈梯状布局。中轴线取东西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主体建筑。轴线以东建有回廊及寮房。山门建成三滳水牌坊式,天王殿、大雄宝殿一律使用琉璃歇山顶,整个殿宇占地面积达1000平方米。重建后的佛光寺已成为天柱山南大门一处新的…[详细]
佛光庄佛光寺
  佛光庄佛光寺,位于代县峨口镇佛光庄村西南。据《代县志》和寺内碑载,建于唐大中年间(847-860),明万历年间(1573-1620)重修, 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乾隆十九年(1754)、嘉庆元年(1796)屡有修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532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两侧为东西配殿。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基宽13.75米、深13.8米、高0.15米。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六扇六抹格扇门。寺内现存唐石灯塔1座,清重修及功德碑6通。1965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详细]
千山大佛
  在辽宁省鞍山市的千山风景名胜区的北沟中心部位,坐落着一座天成稀世巨型弥勒大佛。这尊大佛的问世,吸引了中外成千上万的佛门弟子、信徒和居士。每逢初一、十五,进山朝拜者人山人海,香烟缭绕,真可谓古干朵莲花山的一大盛事。大佛地处千山第二高峰五佛顶的东南方,距著名的庙宇南泉庵东南300米,海拔520米,整座大佛就是一座高耸的山峰。大佛坐高70米,肩宽46米,头高9.9米,头宽11.8米,耳长4.8米,圆圆光亮的大头高如三层楼房,长满绿苔的浓眉之下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其五官摆放位置适宜,比例恰到好处。大佛左手分开放在膝盖上,右手握拳,手臂压在右腿上,右胳膊上方还端坐着一尊南极寿星,从整体看去是向右倾…[详细]
千山弥勒大佛
  千山弥勒大佛  是一尊由整座山峰形成的天然弥勒坐佛。大佛位于千山著名古庙之一的"南泉庵"对面山峰上,佛身高70米,肩宽46米,头高9.9米,头宽11.8米,耳长4.8米,五官清晰,四肢俱全。大佛左手五指分开,自然地放在膝盖上;右手握拳压在右腿上。大佛坐东面西,胸前还隐约挂有佛珠,身上有天然山洞形成的佛脐,据考证约是1亿年前形成的。大佛脚下还发掘出明清两代的供器。 1993年举行了大佛开光典礼,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了"千山弥勒大佛",更使得宗教文化历史悠久的千山成为东北地区的佛教圣地。这一世界奇观可与乐山大佛相媲美,与香港铜佛齐名,为中国三大巨佛…[详细]
小澳港铜鼓佛光
  小澳港铜鼓佛光位于文昌铜鼓岭的南侧,这里海水清澈透明,礁石与沙滩相辉映,岸上椰子树茂密成林,生态环境良好。景点的魅力在于佛像与大海的相互辉映,相得益彰。小澳港属自然景观,建有一小庙及台阶登顶的一金佛像。鼓佛光位于自然保护区铜鼓岭一处风景秀丽的港湾。此佛门静地乃左青龙右白虎格局,香火不断,渔民大多是虔诚的信徒。在这环境优美之地,在通向海滩的小坡高处建有一座高大的金佛像,在靠近沙滩的地方还建有一座小庙,庙宇的风格很有泰国的味道。金佛像与庙宇之间有很长的台阶相连,从海滩上仰视佛像更觉高大壮观。地址: 文昌市龙楼镇铜鼓岭自然保护区电话: 0898-36912222…[详细]
昔阳卧佛寺
  卧佛寺卧佛寺(第三批省保)时代:元地址:昔阳县城东40公里的孔氏乡孔氏村西3公里据寺内《重修卧佛岩记》石碑载:“元至正年间凿石佛,长数丈,卧于岩下。明嘉靖四年,道人王续绵募捐主持,创建大殿四楹,刻石为佛者三,菩萨二、罗汉者三十有六,经始于正德庚午正月,落成于嘉靖壬午十月。”现存卧佛寺为一天然岩洞,从东向西,宽36米,深34米,高20米。洞后壁凿一卧佛,身长5.2米,肩宽1.4米,螺纹内髻,面相方圆,高鼻大耳,身着袈裟,右臂上曲托头成卧状。另有二十余尊石雕像均缺臂少头,面目全非。木构建筑也荡然无存。洞内存有石碑2通,其中一通是明代吏部尚书乔宇撰文。…[详细]
临汾铁佛寺
  铁佛寺,也称“大云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西南隅。始建于唐贞观(627~649年)年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地震毁坏,五十四年(1715年)重建。整座寺院坐西向东,共三进院落。一进院落由山门、天王殿组成;二进院落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及南北配殿组成;三进院落由大雄宝殿、南北厢房、藏经楼及院落中心的琉璃金顶宝塔组成。根据碑文或梁架题迹可知:琉璃金顶宝塔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的遗构,藏经楼为光緒八年(1882年)的遗构。大雄宝殿、天王殿、南北配殿、南北厢房虽无梁架题迹等文字记载,但从其梁架结构和构件特征分析,应为清代中期的作品。琉璃塔是寺院的主体,位于大雄宝殿之后数米,塔为平面方形楼阁式…[详细]
甲乙寺
  甲乙寺,藏语称“甲乙俄察塔占林”,意为“甲乙神奇解脱洲”。位于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倒淌河镇西偏北27公里的甲乙农业点。该寺始建于1984年,其主要倡建者旦措卓玛,又称岗日堪卓玛”,意为“雪山空行母”,是位女-。她在共和县曲沟、贵南县沙沟一带从事宗教活动,后定居曲沟乡索合拉村,1974年又迁居倒淌河镇甲乙村。1980年班禅委员长到海南州视察时,旦措卓玛及当地信教群众请求在甲乙村建立寺院得到允准。班禅大师还为该寺题寺额“神奇解脱洲,由此建成格鲁派小寺。1988年批准开放,当时有寺僧15人。旦措卓玛为该寺-,任海南州政协驻会委员。旦措卓玛去世后,具体寺务由寺管会主任毛兰等负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