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五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五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3月16日,经浙江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讨论审核,浙江省政府同意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物局提出的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63处)和与现有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共计16处),现予公布。
仙都石梁桥
  仙都石梁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仙都石梁桥包括板堰石梁桥、鼎湖峰石梁桥、练溪石梁桥三座,均横跨好溪,相距约3公里。板堰石梁桥建于清初,75孔,长115米,宽0.60米,高0.80米;鼎湖峰石梁桥初建于明,修葺历史不详,44孔,长77米,宽0.77米,高0.80米;练溪石梁桥重修于清末民初,81孔,长145米,宽0.78米,高1.40米。结构基本相同,用倒梯形长条石扎入河床直立为桥墩(柱),墩(柱)作成燕尾榫状(燕尾榫上游小,下游大),上扣铺桥石板(梁),在桥墩(柱)下游用条石斜向支顶,根据桥宽不同或视取材难易等情况,桥墩(柱)分单柱和双柱并立两种。石材多…[详细]
新河闸桥群
  新河闸桥群位于浙江省温岭市新河镇。新河闸桥初建于宋代,后历代都有修建。新河闸桥群由中闸、糍闸、北闸、下卢闸等四座闸桥组成。其它如中闸、北闸、下卢闸等,均为两孔闸梁桥,建筑年代略晚,细部做法也较粗放。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麻糍闸位于新河镇原高桥乡驻地东约500米的河上,传为朱文公建。传说桥石将断,仙人以麻糍粘之,故名。闸计两孔,东西走向长11.1米,宽3.7米,两孔跨度均为4.75米,闸正中开两闸槽。两孔梁式闸桥,制度精良,桥墩中间两侧做出两道竖向闸槽,以安放木闸板;与此对应,桥面中心不施梁板,留出空隙开启闸门,其做法古拙。桥墩两端均做出分水尖,其上部做成类似普柏枋的线脚,之上的桥墩部位隐出柱…[详细]
戴蒙书院
  戴蒙书院(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戴蒙书院位于永嘉溪口,由南宋理学家戴蒙父子和文字学家戴侗共同创办。太子讲读戴蒙辞官回乡后,在家乡创办戴蒙书院,培养士子,由于成绩斐然,宋光宗赐了一方御题匾,上 书--“明文”二字。因此又称“明文书院”。现存的书院地基仍为宋时所建,地面建筑为清代风格,为清乾隆年间重建。房屋的花板等雕刻非常精美。据说当年建造时,光是房屋窗棂、门楣、柱子上的雕刻就花了3年多时间。戴蒙书院是楠溪江耕读文化的历史见证,反映了楠溪江居民“读可荣身,耕以致富”的追求和向往。书院、故居保存基本完整,平面布局、梁架结构颇具地方传统特色,建筑雕刻精美,为楠溪江流域…[详细]
南雁会文书院
  南雁会文书院南雁会文书院位于平阳县南雁荡山风景东洞华表峰下。相传为宋时北港鹤溪陈经邦(徽宗大观三年进士)、经正兄弟读书处。二人受业程颢、程颐门下,为洛学传入平阳之始,其后书院废圮,仅存旧址。现书院为清光绪九年(1883)邑令汤肇熙倡议重建,坐东南朝西北,环境幽雅,风光秀丽,五间木结构楼房,重檐歇山顶,院前有花坛园圃,楼上有坐槛,中县汤肇熙题写“高山仰止”匾额,柱间有孙锵鸣,吴承志等名流撰书楹联。入口为东天门天然岩洞,门台用青石构建,门楣上嵌“会文书院”青石横额,两侧有孙衣言撰书,“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名联。门台右首毗邻棣萼世辉楼,楼原在溪对岸西山下,宣统二年(1910)移建今址,楼…[详细]
仁山书院
  仁山书院(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坐北朝南,总体布局为前院、三进、两厢房,呈方形,占地960平方米,建筑平面呈“T”形,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前院东西两侧各设一门。一进,面阔三间,进深为七檩,明间梁架五架梁前后单步,为直梁,角柱为讹角青石方柱。天井两侧为过廊。二进,面阔、梁架、梁形及角柱均与一进样同,后额枋上一木匾,上 书-“仁山书院”,落款为“中翰林慈溪王斯来书”。二进后檐明间与三进前檐明间设过廊。三进,面阔五间,进深为五檩,明间梁架三架梁前后单步,两侧各设三间厢房,自成小院落。仁山书院,据《光绪兰溪县志·仁山书院》条载:“仁山书院,宋金履祥筑,北山何基为题…[详细]
爱敬堂、孙氏堂楼
  爱敬堂、孙氏堂楼(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爱敬堂坐西北朝东南,平面为三间二厢一天井。通面阔13.3米,通进深7.9米,七架椽屋,梁架穿斗式。明间施藻井,平身科斗栱,五踩重翘计心造,明、次间均为二攒。柱头卷杀,櫍形柱础,下垫覆盆。孙氏堂楼坐东北朝西南,面阔三间,进深六柱十一檩,脊柱前三柱后二柱,均为双步梁。檩下花栱均用丁头承托。下金檩下皮浮雕连环、花卉等图案,部分丁头栱两侧施枫栱。梭形柱。爱敬堂、孙氏堂楼,是我省明代典型的楼上厅民居建筑。…[详细]
忠孝堂
  忠孝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忠孝堂是明代抗倭名将徐平湖的故居,徐平湖,字世安,武义人,明嘉靖年间因抗倭有功,乞赎父罪,朝庭念其功释其父,并赐堂名“忠孝堂”。忠孝堂位于壶山上街297号,始建于明代中晚期,坐南朝北,由三进建筑和两侧的厢房组成,第一进建筑为面宽三间、进深三间、悬山顶的厅堂,五架梁前后用双步。第二进建筑面宽三间、进深四间,穿斗式梁架。第三进建筑面宽七间、进深五间,为典型的楼上厅形式。忠孝堂是缅怀和纪念倭名将徐平湖的重要场所,该建筑始建于明代中晚期,其柱梁形式、制作手法的时代特征明显,是不可多得的明代厅堂建筑,对研究金衢地区的古建筑具有重要的实物例证…[详细]
李宅村古建筑群
  李宅村古建筑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古建筑分布于李宅村中。村落东向设门,有八字形门墙、木构门楼等,主要建筑有庚楼、集庆堂、李氏宗祠等。庚楼三间二檐,清代重建。集庆堂建于明弘治、正德年间,原有十座,现存三座,前后排列,均为三合院式布局,中厅单檐三间带厢房二层两间,中厅用材粗硕,结构精良,其斗、梁架、门窗、台基、柱础等都透出明中期建筑的风格特征,尤其是完整保存的门窗装修等,是该时期建筑不可多得的实物遗存。宗祠位于集庆堂北侧,前后三进,清代重建。村中另有清代建筑多座。…[详细]
芙蓉村古建筑群
  芙蓉村古建筑群位于浙江省永嘉县。芙蓉村据传始建唐末,有陈氏夫妇为避战乱,由闽入浙,于此定居,村落格局说按“七星八斗”寓意布置。现保留有各类古建筑近五十座。建筑群由寨墙、寨门、民居、宗祠、牌坊、庙宇、书院、路亭等组成。村落略呈东西窄、南北长之长方形布局,寨墙由不规则块石垒砌。辟寨门七,其中东门为三间二层之木构建筑。村中建筑多为清代建造。宗祠以陈氏大宗祠为代表,门厅五开间带左右各一间,正厅五间十三檩,带两侧厢房五间,宗祠前有水池、侧门,空间开阔。芙蓉亭位于芙蓉池中,有小桥与池岸相通,三间两檐,周设美人靠,翼角平直,有古风。村中包括民居、庙宇等建筑,保留了楠溪江古民居所固有的风貌古朴的特点。芙蓉村古…[详细]
长濂村古建筑群
  长濂村位于遂昌县东大门,是遂昌县首批小康村,2005年被评为丽水市文明村。长濂村有1100余年的历史,拥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秀丽的山水自然风光。这里人杰地灵,自然风光旖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国家AA家旅游区。独特的人文景观,老街深巷;古朴的明清建筑,粉墙黛瓦;淳厚的乡风民情,气和人祥。群山环抱,濂溪九曲,长濂人家,依山傍水而建,雕梁画栋的深宅大院比比皆是,民间流传着龟蛇相斗、龟山潭红龙、玉泉等动人的传说。尤以建于明代的鞍山书院、郑氏宗祠、郑秉厚府第等古建筑最具盛名,建筑气势非凡,历经四百余年,风姿依旧,是遂昌县目前最具特色、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建筑群之一。各类建筑群自成体系,包含了丰富的历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