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第四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四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移动版]
2003年9月24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经陕西省政府2002年第24次常务会议通过,同意陕西省文物局提出的第四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58处)及其保护范围,予以公布。
111、
金川湾石窟
[
陕西省
咸阳市
淳化县
]
金川湾石窟位于淳化县石桥乡金川湾村,是唐代初期建造的刻经石窟。石窟面临冶峪河,背依仲山,山清水秀,林木丰茂,幽谷雅静。唐代以后,这里是一处佛教胜地,宗教文化色彩非常浓郁。在1981年文物普查时,当地文物部门发现了这一刻经石窟。石窟由一石窟室构成,石窟窟形结构为简单长方体,口小内大,顶部为平顶。南壁为正壁,中有大佛坐像一尊,东西两壁满壁刻经。刻经为佛教史上已湮灭的三阶教教徒所为。其所刻经典,有三阶教祖信行所撰之数种经典,为存世孤本。据《陕西淳化金川湾三阶教刻经石窟》简报论述,金川湾石窟为三阶教的刻经石窟,窟中刻经对研究缺乏历史资料记录的三阶教有重要意义。由于石窟中刻经十分珍贵、数量较多,也使金川…
[详细]
112、
玉泉寺石窟
[
陕西省
榆林市
佳县
]
玉泉寺石窟·隋代·佳县刘国具乡闫家寺村南。保护范围:石窟及寺院围墙四面外延80米。东至寺峁山,西至黑芥山,南至桃树峁,北至悬崖。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50米。东至寺峁山下,西至黑芥山下,南至桃树峁山下,北至闫家寺村。2003年,玉泉寺石窟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13、
石寺洼石窟
[
陕西省
榆林市
横山区
]
石寺洼石窟·北朝~唐·横山县白界乡陈家沟村西北。保护范围:石窟四边外延6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外延180米,西、南、北各外延60米。2003年,石寺洼石窟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14、
安塞大佛寺石窟
[
陕西省
延安市
安塞区
]
安塞大佛寺石窟·唐代·安塞县真武洞镇后街滴水沟村。保护范围:寺院墙基四面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90米。2003年,安塞大佛寺石窟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15、
七里村石窟
[
陕西省
延安市
延长县
]
七里村石窟·明代·延长县七里村乡七里村南。保护范围:石窟四边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40米。2003年,七里村石窟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16、
石宫寺石窟
[
陕西省
延安市
甘泉县
]
石宫寺石窟·北宋、明·甘泉县桥镇乡孟家坬村东。保护范围:窟址四边外延,东、西200米,南、北23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300米。2003年,石宫寺石窟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17、
高培支旧居
[
陕西省
西安市
碑林区
]
西安市兴隆巷42号是高培支的故居,高家大院历经百年沧桑,是西安市保护最完整的民居院落之一,先后被批准为省市两级文物保护单位。高培支(1881~1960),著名剧作家、教育家,于1912年创立西安易俗社,曾4次担任易俗社社长,并于解放后率先将易俗社上交国家。高家大院是高培支先生生前旧居,建于清代,因该宅院保留了古朴、传统的民居建筑风格,历经百年沧桑后“高家大院”作为我市唯一一所民居院落,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并在2001年2月被市政府确立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又被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占地450平方米,坐北面南,由南至北依次有门房、厢房、过厅、砖雕门楼、厢房、上房,是关中两进三开间的标…
[详细]
118、
西安中山图书馆旧址
[
陕西省
西安市
碑林区
]
中山图书馆旧址·1926年·西安市碑林区南院门53号。保护范围:东至正学街,西至市委礼堂东墙,南至南院门,北至藏书楼北墙。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10米。2003年,中山图书馆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19、
西安易俗社剧场
[
陕西省
西安市
新城区
]
在古都西安,能代表秦腔艺术最高水准的就要算西安易俗社了。西安易俗社原叫“陕西易俗社”,创办于1912年,是世界艺坛三大古老的剧院社之一。位于西安市关岳庙街(今西一路)坐南向北。此地原为“宜春原”,清末固原提督张志行(蒲城县人)之子张少云爱好二簧,购地建筑室内剧场,以演二簧为主。民国五年(1916),军阀陆建章督陕时整修,装置了西安最早的转台,作为京剧演出场所。民国六年卖给易俗社,该社又对原舞台进行改造修葺。由当时陕西督军陈树藩书题“易俗社”牌名。“宜春园”始更名为“易俗社剧场”,成为陕西最早的现代化剧场之一。 剧场由前厅、观众厅(含楼座)、舞台、演员化妆室组成,砖木结构。设座席九百零四位。该…
[详细]
120、
西安革命公园
[
陕西省
西安市
新城区
]
西安革命公园位于西安市西五路东段北侧,占地一百五十余亩,创建于1927年2月,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党史教育基地”和“西安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26年春,北伐战争前夕,匪首刘镇华在张作霖等的支持下,纠集一支号称“十万人”的部队,企图攻占西安,为北洋军阀扩大地盘。刘镇华围城8月之久,放火烧掉城外10万亩麦田,强征民夫在城周围挖掘了一条3公里的断绝沟,企囹迫使全城军民投降。国民军将领杨虎城、李虎臣带领全城军民坚守西安。后冯玉祥将军大军入陕,粉碎了刘镇华的阴谋。时称“二虎守长安”。在守城期间,死难者5万人左右,占当时城内人口的四分之一。1927年,为了安葬和纪念死难的5万军民,冯玉祥率众公…
[详细]
[上一页]
[第一页]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最后一页]
[下一页]
重点关注
·
第五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
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浙江省第七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
第六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
浙江省第六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
第七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
临湘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浙江省第五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
黑龙江省第七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
郴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萍乡市湘东区第二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
郴州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建瓯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津市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
攀枝花市东区第二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
建瓯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第四批铜川市文物保护单位
·
仁寿县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仁寿县第七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第三批铜川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