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四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四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闾原头永兴寺塔
  永兴寺塔永兴寺塔(第四批省保)时代:唐末五代地址:临猗县城关镇三原头村塔建于唐末五代,为方形九级(现余八级)楼阁式砖塔,高13.5米。矗立于古郇城遗址上。一层中空,内设佛龛,余皆为实心。各层皆为叠涩出檐,装饰倚柱、门窗。塔身逐层向上收分,塔顶残损。闾原头永兴寺塔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为宋代砖塔,2013年被评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薛道实墓
  薛道实墓薛道实墓(第四批省保)时代:唐地址:临猗县北辛乡宜村东北为隋代尚书礼部侍郎薛道实及其家族墓地,薛道实卒于唐初,葬于此。墓地现存唐玄宗十七年(729年)墓碑一通,石人、石羊、石狮各一对。墓碑通高3.4米,宽1.13米。碑额高1.03米,中间篆额“大唐隋故尚书礼部侍郎临汾公薛公碑”。墓地还保存其孙薛宝积墓碑一通,大部分埋没地下,碑首上篆额“大唐扬州长府薛府君碑”。…[详细]
陈茂墓
  陈茂墓陈茂墓(第四批省保)时代:隋地址:临猗县卓里乡陈平村东北据《金石萃编》载:“茂生于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薨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即以其年归葬,碑当立于是年”。陈茂历经北周、隋两朝,为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过贡献,卒后赐葬故里。墓地原有陵园规模很大,南北宽约100米,东西长约200米。现仅存陈茂墓冢和陈茂碑。墓冢坐北朝南,冢高4米,周径约10米。陈茂碑立于墓冢正南方,碑高1.95米,宽0.75米。正书篆额“大隋上开府梁州刺史陈公碑”。…[详细]
王卓墓
  王卓墓王卓墓(第四批省保)时代:西晋地址:临猗县庙上乡城西村东王卓历任魏晋河东太守,迁司空,封猗氏侯,葬于河东猗氏县故解城西隅。王卓墓冢已毁,仅存唐碑一通。碑楼通高4.73米,面宽1.78米,进深1.10米。碑高3.43米,宽1.05米,三面刻字。碑首篆额“追树十八代祖晋司空河东太守猗氏侯太原王公神道碑”,碑文历叙自晋至唐王氏族人变迁之梗概。…[详细]
猗氏故城
  猗氏故城猗氏故城(第四批省保)时代:西汉地址:临猗县牛杜镇铁匠营村东侧故城现存城墙,南墙北墙分别长1254.3米,东墙长1288.7米,总面积161万多平方米。墙残存高2.8米,最高8.7米,厚19——21米间,夯土层厚度9——10厘米。猗氏故城附近有关猗顿的遗迹还有猗顿墓、猗顿祠、“陶朱故里”太范村、猗顿宅,宅旁有陶朱公祠、盐运道以及桃园、杏园、桑园、绣花园共300余亩。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绛县文庙
  绛县文庙绛县文庙(第四批省保)时代:明地址:绛县城内振兴西大街文庙路1号绛县文庙位于绛县古绛镇文庙路。庙院坐北朝南,南北长95米,东西宽44米,占地面积4180平方米。据清乾隆版《绛县志》和有关碑文记载,绛县文庙始建于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元、明、清历代分别进行了重修和扩建。现仅存大成殿和明伦堂。大成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式屋顶,属厅堂型构架,仍保留有元代建筑的特征。明伦堂,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前檐内廊,单檐悬山顶,现为清代遗构。绛县文庙保存完整,具有较为重要的历史价值。2013年5月,绛县文庙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绛县长春观
  山西绛县长春观长春观长春观(第四批省保)时代:元地址:绛县陈村镇东荆下村长春观位于绛县陈村镇东荆下村。始建于元延七年(1320年)。庙宇坐北向南,现存一进院落,南北长71米,东西宽24.5米,占地面积1739.5平方米。混元宝殿为元代建筑,东配殿为明代建筑,其余则为清代建筑。道观由南向北依次为献殿、混元宝殿,两侧保存东廊房和东配殿。混元宝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前檐柱头斗栱为五铺作双下昂,耍头斜杀内凹。补间铺作逐间施一朵,除使用瓜棱栌斗外,其余形制同柱头铺作。后檐柱头斗栱为四铺作出单昂。当心间补间铺作使用瓜棱形栌斗,次间形制同柱头铺作。梁架结构为殿内厅堂做法,三椽对乳用…[详细]
居太遗址
  居太遗址(第四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时代  地址:绛县横水镇居太庄村南  遗址范围约1平方公里,分布集中,规模较大,包含物丰富。遗址地面暴露有灰坑及大量的陶片,陶片以红陶为主,灰陶次之。红陶多以黑色彩绘,纹饰以变形鱼纹、几何纹居多;灰陶纹饰以粗绳纹、篮纹为主。从采集陶片看,器形主要有钵、尖底瓶、曲腹盆、折腹盆、罐等。另外,还发现有动物骨骼、磨制石器。文化类型为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仰韶文化中期。…[详细]
南阳法王庙
  南阳法王庙全称玄天上帝法王之庙,位于稷山县稷峰镇南阳村委会正西300米。坐西朝东,一进院布局,东西长68.3米,南北宽46米,占地面积3141.8平方米。该庙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梁架题记及碑文记载明、清均有修葺或增建。庙内现存明成化七年(1471年)、弘治十五年(1502年)、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重修记事碑3通,村北一千米左右的田野发现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重修碑记一通,其中明成化七年(1471年)《法王庙创建舞庭记》碑阴线刻有法王庙全景图。法王庙现存山门、乐楼、正殿,两侧分别为七星殿、九曜殿、十帅殿、后土圣母殿、瘟神药王殿、牛王马王殿、南厢房及掖门,周圈院墙。山门创建于明弘治十五…[详细]
北阳城砖塔
  北阳城砖塔北阳城砖塔(第四批省保)时代:宋地址:稷山县清河镇北阳城村据塔内所嵌石佛题记,该塔由北阳城村村民解武为其母奉佛建造,建于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塔为七级方形砖塔,高5米。塔基嵌有1尊释迦牟尼石佛像。以上各层皆为叠涩出檐。2013年5月,北阳城砖塔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