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6月8日,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公布。
三义观
  三义观建于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位于潢川县南城的南海湖北岸。该观坐北面南,观内大殿供奉“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的塑像。现存的山门(3间,长10.8m×宽5m),大殿(5间,长18.6m×宽7.2m),二殿(5间,长18.6m×宽10.2m),三殿(5间,长18.6m×宽11.7m),及东西两边的配套边房共计八十多间房屋,总占地面积4556.52m2,足能让人窥见这处古建筑当年的宏大规模。观内大殿前的一树铁旗杆,又为三义观增添了一处气势恢宏的新景观。现存一对完整的铁旗杆铸造于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为圆柱体,高21米,重35000斤,直径28厘米,它铸造精细,疏密有致,标…[详细]
鹿邑文庙大成殿
  文庙大成殿即黉学堂,位于鹿邑县城内紫气大道北县委院内。大殿座北朝南。据清代光绪版《鹿邑县志》记载,鹿邑文庙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9),为归德守观志能创建,后毁于兵。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知县韩 重建。崇祯末又为流寇所焚。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知县闵三元复建。康、乾、嘉、咸各朝均有修葺。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县人集资又予翻新。文庙原有两庑、戟门泮池、太和之气、万古日月牌坊、棂灵门、大门、屏墙等建筑,是一处规模庞大的县府学宫。大成殿有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皇帝所颁御书匾额。今仅存大成殿,为清代建筑。大殿面阔五间23.50米,进深三间14米,…[详细]
周口弦歌台
  弦歌台在县城西南隅湖中,台高3米,整个建筑屹立于水中高台上。原为东汉灵帝时陈王刘宠的苑台,唐开元中(720年左右),为纪念孔子厄于陈,移孔子庙于上,故又称“绝粮祠”“厄台”。1962年4月被淮阳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汉书·孝明八王列传》载:陈王宠(刘宠)善-射,中平(180年左右)中,黄巾贼起,郡县皆弃城走。宠有强-数千张,出军都亭,国人闻王善射,不敢反,故陈独得完,百姓归之者众十余万人。《太平寰宇记》载:“有陈王-台,开元中移孔子庙于其上。”清顺治《陈州志》载:“厄台,在州城外西南隅,世传为孔子绝粮处。明成化六年(…[详细]
南姚关帝庙
  南姚关帝庙位于济源市承留镇南姚村。该村是古代的交通要道——古轵道,也叫轵关陉,太行八陉之一,是从山西到河南的唯一通道,而关帝庙就座落在此道上,曾为来往商旅行人驻住的场所。据清乾隆十年《历代会首碑》载,关帝庙创建于清顺治年间,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曾多次重修。关帝庙坐北朝南,依中轴线而建,左右对称,占地约3000余平方米,现存山门、拜殿、关帝殿、钟楼、东西配殿、东西道房以及隔河而建的戏楼等建筑。关帝殿为关帝庙的主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椽,建筑结构方法和做法承袭了明代建筑手法,是一座保留有明代遗风的清代单檐悬山式建筑。殿内梁架彩绘、壁画以及拜殿、东西配殿墙壁上的彩绘壁画,保存完整,色泽丰润,对了解…[详细]
清虚宫
  清虚宫位于王屋镇清虚宫村,大店河畔,北依岗丘,南临开阔的河谷平地,景色秀丽,环境幽雅,被称为“蛟龙吐玉”之宝地。清虚宫创建于唐代,原名清虚观,为王屋山道教三宫之一。因地处清虚小有之境而得名。始建于王母洞前。元元统二年(1334年)重建时移于现址。清代再次重建。清虚宫座北朝南,依中轴线而建,次第为山门、三清大殿、玉皇阁。东有关帝殿、东王公殿。西有玄坛殿、西王母殿。现存建筑有三清殿、西王母殿、关帝殿,均为清代建筑。三清大殿,面广五间(15.98米),进深四间(11.98米),系清代大型单檐悬山式木构建筑。西王母殿,面广三间(8.90米),进深两间(5.48米),系清代单檐悬山式木构建筑。宫内原有碑…[详细]
楚湾遗址
  楚湾遗址位于荥阳市南11.5公里的崔庙乡楚湾村东、西、北3座大土岗上。北有索河、东有七寸河,遗址处在两河之间交汇地带,总面积约33万平方米。土岗的断面暴露的文化层,厚约4米,最厚处达6米。可见房基、窖穴、灰坑等。窖穴中含大量烧土块、陶片等。其中有不少白衣彩陶,器形有鼎、钵、盆等;石器有刀、铲、斧、球等,其中石斧数量最多。楚湾遗址内涵丰富,是荥阳市南部索河流域发现的最大一处仰韶文化遗址。第四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娘娘寨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周娘娘寨遗址位于郑州市荥阳市豫龙镇寨杨村西北约200米,是西周至战国时期的古城址,2006年6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北索河环绕而过,隔河与前袁垌、寨河而望,传说为北朝时候的一个村寨。现遗址中心尚保留有一高出周围3米的土台地,近代曾利用为寨,寨平面呈方形,南北长250米,东西宽239米,周长约980米。寨墙基本上保存较好,尤其是其东寨墙,绝大部分高出地面3—5米,其它三面墙体现存高度一般在1—2米之间,厚约2—3米之间。部分墙体经过夯打,夯层明显。在夯层中见到有大量商周时期的陶片,断面暴露有灰坑、墓葬。河南荥阳娘娘寨两周城址,经过多年发掘,特别是2008年的工作,已基…[详细]
秦王寨遗址
  时代:新石器秦王寨遗址位于河南省荥阳市西北20公里的北邙乡秦王寨村西部,遗址西临黄河,南依哑巴沟,北是寨沟村,东为平坦的农田。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0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1922年瑞典人安特生首先发现。是中国最早发现的4处仰韶文化遗址之一。秦王寨遗址因发现的时间较早而被学术界作为秦王寨类型的典型遗址。1987年3月4日,被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在遗址表面,陶器、石器残片甚多,文化层最厚处达7米,断崖上暴露出的灰坑之大,在荥阳同类遗址中所仅有。陶器以泥质红陶为主,间有黑陶和夹砂陶器,陶胎厚薄均匀,其中红陶中的白衣红彩、红衣黑彩图案繁多,有菱形、月亮形等,均制作精美。秦王寨遗址因发现较早…[详细]
金钟寨遗址
  金钟寨遗址位于新郑市区北15公里的新村镇金钟寨村东。该遗址在1985年4月文物普查中发现。遗址南边是沟,东临黄水河,面积约10万平方米,20世纪70年代平整土地时遗址上部被挖去1米多,现存文化层1—3米,内涵相当丰富。出土石器有斧、铲等,陶片中可辨的器形有鼎、鬲、罐、盆等。纹饰主要有绳纹、方格纹,另外还出土有鹿角、蚌壳等。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2003年5月,在调查中又新发现新砦二期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东半部,文化堆积较厚约1—2.5米左右,还发现有灰坑等遗迹。采集有罐、瓮、碗、澄滤器、三足盘、器盖等陶器残片。金钟寨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包含有龙山文化、新砦二期文化遗存,遗物十分丰富而具有代…[详细]
人和寨遗址
  人和寨遗址位于新郑市区西部约7.5公里的辛店镇人和寨村西。该遗址面积约20万平方米,是一处包含龙山文化、新砦期文化、夏、商文化以及夏商城址在内的多时代遗址,其历史至今已长达4千多年之久,这在中原地区的古聚落和古城址中都具有其独特性。郑州地区的龙山文化遗址并不少,但龙山中期文化遗存却并不很多,这里的龙山中期文化可称是较为丰富的一处。郑州地区的古城址也已发现多处。新砦期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以及商文化共存的城址仅有新砦城址,该城址的发现为第二处,它为解决龙山文化与新砦期文化以及二里头文化的承袭关系,特别是新砦期文化的分布状况,及其不同地域特征,与文化性质等诸多学术问题,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重要意义。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