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十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十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晃汞矿工业遗产旧址群
  新晃汞矿工业遗产旧址群位于县城西的酒店塘,最早开采于秦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清代中期,开始提炼汞。解放后,当地人民政府对矿山矿洞进行了清理整顿,并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改造,使矿业发展蒸蒸日上,成为我国3大“汞都”之一。2003年4月,因资源枯竭而停产关闭。据介绍,汞矿旧址有着许多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矿洞内留有大量遗迹遗物,如采矿工人数百年来开凿的石梯、隧道、刻槽、标记、矿柱、巷道等,还有在采矿、选矿和冶炼中形成的一整套独特而先进的工艺技术,是我国汞矿史的缩影,是研究我国汞矿矿业史的珍贵实物资料。2019年,新晃汞矿工业遗产旧址群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详细]
安化茶厂早期建筑群
  原安化第一茶厂早期建筑群(含裕通永茶行、苏联援建厂房)始建于1902年,因其特定的功能定位和历史变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特别是建筑技术和艺术价值。其中建于1902年的木结构茶仓,现已成为全国茶叶加工行业仅存规模最大、设计最科学、保存最完整的百年茶仓,所采用的通风、防潮等技术措施在今天仍然是可供借鉴的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该文通过分析该茶厂早期建筑群中典型建筑的价值,重点总结了茶厂早期建筑群在建筑技术和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安化茶厂早期建筑群修缮工程从2015年7月开工,2016年1月竣工,对靠背式茶叶仓库、单开门茶叶仓库南栋、单开门茶叶仓库北栋、锯齿形车间、西大门进行全面维修维护,维修面积共53…[详细]
衡阳铁路早期建筑群
  衡阳铁路早期建筑群位于衡阳市雁峰区、蒸湘区、珠晖区,时代为1933~1956年。衡阳铁路早期建筑群共有9个文物点,分别是:1957年建成通车的衡阳湘江公铁大桥、1936年建成使用的衡阳站早期建筑、1947年重建的衡阳西站早期建筑、建于1938年的衡阳中山堂旧址、建于1938年的粤汉铁路管理局图书馆旧址、建于1938年的粤汉铁路管理局办公楼旧址、建于1950年的衡阳铁路管理局办公楼旧址、建于1950年的衡阳铁路管理局专家楼旧址群、衡阳焊轨厂(现为广州工务大修段衡阳焊轨车间)百年钢轨(专用线)。衡阳地处湖南省中南部,衡阳铁路南接广东、西通广西、东连江西,是我国华南地区的重要铁路枢纽,历史上曾是粤汉…[详细]
粤汉铁路株洲总机厂办公楼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党委办公大楼于1948年竣工,该楼建筑平面呈“一”字型,中间3层,红粘土屋面,出檐;两端2层,略有突出,女儿墙,不出檐。小玻璃方窗与深红色的窗间墙形成水平线条,舒展明快,朴实的雨篷体现厚重,是传统风格与现代建筑语言相结合的作品,而整个红粘土屋面既象征着党的红色记忆,同时也激励着株机人不断前进。公司与时代共进,与改革同行,企业党建以红色引擎之力,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2019年,粤汉铁路株洲总机厂办公楼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清华长沙临时大学旧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国的抗日局势日益严峻。8月28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分别授函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和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指定3人分任长沙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三校在长沙合并组成长沙临时大学。经商议,校址最终定在长沙韭菜园的湖南圣经学校。10月,1600多名来自三校的师生经过长途跋涉陆续来到长沙,其中包括朱自清、闻一多、陈寅恪、冯友兰、金岳霖、潘光旦、吴有训、顾毓秀等一批教授。10月25日,长沙临时大学正式开学。为了满足学生的要求,当天校方邀请了一批社会名流来校讲演。这些人物包括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大公报》总编张季鸾、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和陈诚、前中共总书记陈…[详细]
楚怡高级工业学校新化旧址(含陈润霖墓)
  1914年新化籍著名教育家陈润霖在长沙创办楚怡高级工业学校。1938年陈润霖先生将该校迁移至新化县游家镇白沙村。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等一批外地年轻学子曾在此求学。抗战胜利后,陈润霖先生因劳累过度,不幸病逝,遂就地安葬在学校旧址内。目前,旧址内有砖木结构房屋3栋,部分围墙遗存和陈润霖先生墓。2019年,楚怡高级工业学校新化旧址(含陈润霖墓)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湘潭大学早期建筑群
  湘潭大学早期建筑群位于今湘潭县杨嘉桥镇王家山社区。根据毛主席“想在家乡办一所大学”的心愿,1958年6月湘潭大学在这里创建。现存有学校办学早期的办公楼、电厂、大礼堂、教室、职工宿舍等建筑。其中,办公楼为原湘江煤矿办公楼,建成于1935年,几经风雨仍然矗立,目前为王家山社区服务中心。该建筑分上下两层,左右对称,外形古朴大气,富有审美意韵。建校初期,我校充分利用原湘江煤矿的房屋、设备开展教学,依靠艰苦创业、劳动建校,努力改善学校环境和办学条件。当时设有机械、钢铁、农业、林业、畜牧、教育、财贸7个系,共700多名学生。毛主席启蒙老师毛禹居、文化名人黎锦明等贤达在此教学、生活,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对学校发…[详细]
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
  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共有9栋,分别是:二院(今物理学院实验楼)、科学馆(今校办公楼)、工程馆(今教学北楼)、大礼堂、老图书馆、胜利斋教工宿舍、第一学生宿舍(今基建处办公楼)、第七学生宿舍(今离退休处办公楼)、老九舍(今重点实验室)。这些建筑分别建于上世纪20至50年代。其中绝大部分属于洋式风格,只有大礼堂和图书馆属于中式风格,二院(今物理学院实验楼)属于折中主义建筑,科学馆(今校办公大楼)属于西洋古典风格,其它大部分建于上世纪40年代的建筑则属于早期现代主义建筑。大礼堂位于湖南大学内,由湖南大学土木系柳士英教授设计,于1951年动工兴建,1953年竣工。礼堂占地1566平方米,…[详细]
湘雅医院及医学院早期建筑
  湘雅医院早期建筑群包括门诊大楼、小礼堂、外籍教师楼、办公楼。湘雅医院原门诊大楼为4层、高21米,与西面一栋4层病室相连,组成马蹄型布局,整座建筑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四周红砖青水外墙,顶面以钢筋混凝土紧固,人字歇山屋顶,五处挑檐靴头爪角,上饰回纹收尾,盖栗色简瓦,谷黄色正脊。室内为水磨石地面,楼梯嵌铜防滑条,大理石台阶,墙面粉白色石膏。门诊大楼整座建筑为砖木结构4层、高21米,平面布局呈马蹄型,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四周红砖青水外墙,顶面以钢筋混凝土紧固,人字歇山屋顶,栗色简瓦,室内为水磨石地面,楼梯嵌铜防滑条,大理石台阶,墙面粉白色石膏。保存完好。2002年公布为长沙市近现代保护建筑…[详细]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军部旧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军部旧址位于怀化市沅陵县沅陵镇。年代为1951年。201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军部旧址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