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三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三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于1989年12月12日公布118处,另有5处增加新内容,原来的3处合并为1处。
正和堂窑址
  正和堂窑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五代、宋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温州市鹿城区下桥村东依下岭。北宋时期。面积约7500平方米,堆积层厚约1.5米。出土有碗、盘、杯、壶、罐、瓶等产品,以碗、盘为主。胎质坚硬细密,呈色较白。釉色多为淡青色,亦有黑釉。纹饰有荷花、蕉叶、乳钉、垂云、草花、牡丹等,线条粗犷。窑具有匣钵、喇叭形垫座、垫饼和垫圈。…[详细]
外山甲窑址群
  外山甲窑址群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宋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梅屿乡外三甲村后小山上。面积约2000平方米。堆积层厚约1米。采集有碗、盘、杯、壶、罐、粉盒、香炉等。前后期质量相差较悬殊。前期胎质细密坚硬,呈灰白色,大多通体施釉,釉色淡青或绿色。后期胎质粗疏,釉层薄,呈青绿或青中泛灰,多施半釉。纹饰有刻划团花、缠枝花、双蝶、花鸟、云气,外壁刻折扇、蓖梳纹。壶、罐为瓜棱腹。窑具有凹底匣钵、瓷质垫圈和柱状垫座。采用明火叠烧。…[详细]
两弓塘窑址群
  两弓塘窑址群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宋、元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衢州市衢江区全旺镇官塘村两弓塘山。面积约1万平方米。1988年局部发掘。清理龙窑一座,残斜长47.6米,窑床宽2米左右,倾斜度约15度。堆积厚1米左右,可分三个文化层。出土单色釉瓷和彩绘瓷两大类产品。前者见于所有文化层,主要器形有壶、瓶、碗、盆、罐等,包括青、褐、黑等各种釉色瓷器和类似紫砂器的汗釉瓷。后者见于一二两层,主要器形有盆、罐、瓶、钵、壶、盘、器盖,腰鼓等,包括施化妆土的青釉彩绘瓷和不施化妆土的银灰色釉彩绘瓷。窑具有支座等。…[详细]
大溪滩窑址群
  大溪滩窑址群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宋、元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壶镇大溪滩村南500米。1982年冬发现。面积约2平方公里,包括大坟山、窑山头、四叉门前、馒头山、面前山等地点共19处窑址。采集瓷器有碗、盏、盘、洗、瓶、罐、壶、碾钵、鬲炉、油灯盏等。胎灰白。釉色有青黄、蟮黄、青绿、青灰、褐黑、等多种。装饰有云纹、水草、莲瓣、菊、鱼、蝶等多种刻划、印花图案。碗底印有“清凉河滨”、“河滨遗范”、“儿男遗范”、“金玉满堂”等字款,还有八思巴文。窑具有垫饼、垫圈、匣钵、喇叭形与圆筒形支座等。属龙泉窑系。…[详细]
源口窑址
  源口窑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元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 位于道太乡源口村西北约3公里。1982年发掘。面积约4000平方米。龙窑长约97米。出土瓷器可分粗、细二类,器形有碗、高足杯、洗、盘、碟等。装饰手法以刻、印花为主。题材有莲瓣、花卉、双鱼及八思巴文。胎呈灰白色。釉色青绿,不少泛黄或青灰色。窑具有匣钵、碗形垫托和垫圈、垫饼。另外,还发掘了工场遗址4处,清理淘洗池12个、陶车坑10个、素烧窑炉4座以及房基和排水沟等遗迹。…[详细]
越王城遗址
  越王城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春秋战国之际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城厢街道湘湖社区西北700米城山山巅。1991年试掘。遗址位于山巅,中间低四周高,高处即为人工夯筑的城垣,平面呈横葫芦状,周长1091米。面积约3.6万平方米,城垣内缓外陡,四角有高隆台地。城内有泉水及池。属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屯兵抗吴的军事城堡。…[详细]
叶适墓
  叶适墓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宋 公布时间:1963年3月11日位于海坛山南麓慈山。叶适(1150-1223),字正则,号水心,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历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定。永嘉学派代表人物,为永嘉事功之学的集大成者。著有《水心文集》等书。墓早年被盗,出土有青瓷墓志1方(现藏温州博物馆)。1952年曾重修,1966年被毁。今墓为1981年在原址东30米外重修。面积104平方米,坐北朝南。墓前有上下两层平台。墓丘呈圆形,直径2.80米,四周用方形块石砌筑而成。墓前立青石墓碑一通,正面篆书阴刻“宋叶文定公之墓”七字,高1.4米。…[详细]
王十朋墓
  王十朋墓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宋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四都乡梅岙村牛塘山麓。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中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进士第一名,诏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谥忠文,是南宋爱国爱民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著有《梅溪王先生文集》。墓园占地约1600平方米。墓丘呈扶椅式,块石垒砌。下坛台地有两碑亭,中立墓志;二坛台地正中有莲花池,围墙两侧设台阶、斜坡,依次前后分五级台地,最上级为墓丘。神道上残存石羊、石马、石人各2尊,石虎1尊,均残。…[详细]
胡瑗墓
  胡瑗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宋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道场乡道场浜村青山坞。胡瑗(993-1059),北宋学者、教育家,学者称安定先生。他提倡教育“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在学校。”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兴办太学,派人“特下湖州取先生之法,以为太学之法。”后授秘书省校书郎,官至太常博士。胡瑗的办学思想在当时有广泛影响,其教育理论也是研究我国教育思想史的重要内容。胡瑗墓元、明、清历代皆有修缮,后年久失修。1996年9月至1997年4月修复。修复后的胡瑷墓占地约8000平方米,由墓圹、平台、神道、牌坊、拱桥、享堂等组成。…[详细]
朱丹溪墓
  朱丹溪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元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赤岸镇东朱村东朱山现名谷潭渊。朱丹溪(1281-1358),名震亨,字彦修,义乌人。著有《局方发挥》、《格致余论》、《伤寒论辨》,在医学理论上创立滋阴学说,与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并列为“金元四大家”,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墓与妻、长子合墓。墓始建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经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及1946年修葺。20世纪60年代破坏。现墓系1982年重修,墓丘圆形,下部石砌。墓前立有“元名医朱丹溪墓”碑,介绍朱氏生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