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光塔
  灵光塔坐落于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县城西北的后山顶上。灵光塔是唐代的渤海国建造的,是东北地区现存古塔中年代最早的一座。塔坐北朝南,南临鸭绿江,是密檐仿楼阁式的砖塔,平面呈方形,今存五层,通高近13米。塔身自下而上逐层内收,第一层最高,约2.8米。各层都有叠涩的塔檐,出檐较长,转角处略微翘起,凌空伸展,造型十分优美、飘逸。塔的第一层正面有一座券门,高约1.65米、宽0.9米。塔第一层的四面,分别砌有褐色的大块花纹砖,东西两面阴刻有莲瓣纹,南北两面阴刻有卷云纹;花纹砖的轮廓近似文字,如从西面起按逆时针方向环读,可读作“王立国土”四个字。塔的第二层至第五层的四面正中,都砌有一个方形的直棂窗。第五层上…[详细]
闸口白塔
  闸口白塔坐落于浙江省杭州钱塘江边闸口的白塔岭上。闸口白塔位于钱塘江边,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末期,与六和塔遥遥相望,是钱塘江的标志性建筑。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写有《过余杭白塔寺》诗:“登临江上寺,迁客特依依。远水欲无际,孤舟曾未归。乱峰藏好处,幽鹭得闲飞。多少天真趣,遥心结翠微。”白塔全部以白石雕刻砌筑而成,是仿木构楼阁式的雕制塔。平面呈八角形,共九层,高约10米,逐层划分,比例适度,出檐深远,起翘舒缓,轮廊秀丽挺拔。塔的最下边是基座,雕刻有山峰、海浪等纹饰,象征着“九山八海”,其上立有须弥座。塔座的束腰上刻有佛经,再上分为九层,每层由塔身、塔檐和平座三部分组成,塔身上浮雕有佛、…[详细]
栖霞寺舍利塔
  舍利塔位于栖霞寺藏经楼南侧。相传隋文帝曾遇神尼,得舍利数百颗。登基后有意重兴佛法,乃两次下诏,要天下八十三州各选一有山水之寺或清静寺院建舍利塔。并派高僧等分道将舍利子送往各地置于塔。特诏令首先送往蒋州(隋时南京为蒋州)栖霞寺,舍利塔由此而建。隋时,原塔系一座木塔(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建成),因岁月剥蚀而毁。至南唐时,佛教又兴,南唐杰出文化名人高越和林仁肇主持重修栖霞寺时兴工重建,成为今日仿木结构的石塔。高越为之写了《舍利塔记》一卷。死后亦埋葬在寺院山外的坡地上。舍利塔系石塔,规模虽不大,但造工十分精致,由各种不同形状的石灰岩与大理石相结合垒砌而成。其结构采取先制就所需石料配件,然后接…[详细]
三影塔
  三影塔,原名延祥寺塔。位于中国广东省南雄市永康路,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在明朝正统十一年(1446年)重修过,原是延祥寺的其中一座建筑物。该塔为楼阁式砖塔结构,平面六角形,共9层,高50.2米(加上塔顶)。三影塔是目前广东省仅有的一座年份可考的北宋早期砖塔,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身每层均伸出飞檐和栏杆,飞檐的梁头上都悬挂着一只铜钟,全塔共有48只铜钟。而檐脊的末端则各蹲伏着一匹酱红色的陶制貔貅,寄以祛灾托福之意。据说,该塔能在延祥寺光滑如镜的寺壁上反射出三个塔影,一影朝上,两影倒悬,故改名为“三影塔”。可惜延祥寺已毁,游人再也看不到这一奇景了。门票5元景点位置广东省…[详细]
宣州广教寺双塔
  广教寺双塔坐落于安徽省宣州市城北5公里的敬亭山南麓。双塔后原建有的广教寺,俗称“双塔寺”,今已经毁弃。根据对双塔建筑特征的考察,以及塔内保存的刻石文字的记载,推测双塔建于北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双塔均为七层,高约20米,平面呈四方形。东塔每边长2.65米,西塔每边长2.35米。塔都是砖砌的,枋木结构,除底层三面开门外,以上各层均四面开门。半木檐,木楼板,没有塔心柱和其它的装饰。塔身原来砌有很多的佛像砖,至今已经严重损坏,只有东塔第五层的四对佛像还完好地保存着。塔的每面都用倚柱分为三间,中间是圆形的拱门,转角圆形的角柱有“卷杀”、“侧脚”,阑额上有一朵补间铺作,出一挑华拱,二层在补间铺作…[详细]
崇觉寺铁塔
  崇觉寺铁塔坐落于山东省济宁市内的崇觉寺。崇觉寺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560年),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在寺内建立了铁塔,寺院也由此俗称“铁塔寺”。铁塔原来是八角七层楼阁式塔,明万历九年(1581年)重修,并增建为九层,塔通高23.8米。塔的下部是一砖砌的八角形基座,南面辟门,室内顶部砌作斗八藻井,室内有宋代的石刻千手佛像和清光绪七年(1881年)的塔铭。铁塔塔身呈八角形,内部充填砖体,每层均设塔檐、平座、勾栏等,塔檐和平座都施有斗拱,塔刹是鎏金的宝瓶式。每层塔身四面辟门,其余四面设龛,并放置佛像,在第一、二层塔身上还有“大宋崇宁乙酉(1105年)”的题记。原塔檐四周悬挂风铎,现在保存无几。整…[详细]
苏州瑞光塔
  瑞光塔是位于苏州盘门内的一座宋代古塔。始建于247年(东吴孙权赤乌十年),13层。宋代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重建时改为7层8面。高约43米。瑞光寺塔习称瑞光塔,位于城西南盘门内,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瑞光寺初名普济禅院,据志书记载为三国吴赤乌四年(241年)孙权为迎接西域康居国僧人性康而建。十年,孙权为报母恩又建十三层舍利塔于寺中。而根据先后在塔内发现的宝幢木函、佛经、石佛、石础、塔砖等文物上的纪年文字,与塔的平面、结构、外观综合考证,今塔系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至天圣八年(1030年)所建,当时佛寺名为瑞光禅院。寺院里历经毁…[详细]
飞英塔
  飞英塔原来位于湖州飞英寺西侧的舍利石塔院内。寺院始建于唐懿宗咸通五年(864年),唐僖宗中和五年(885年)更名为“上乘寺”,北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始改为今名。内塔创建于唐中和四年(884年),后来塌毁废弃,现存的石塔重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外塔始建于北宋开宝年间(968~976年),绍兴二十年(1150年)塔遭雷击塌毁,南宋端平年间(1234~1236年)重新修建,元、明、清三代又经过了多次的修葺。传说飞英塔是陈武帝陈霸先为他心爱的飞英姑娘建造的。陈霸先是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湖州长兴人。他出身贫苦,从小是孤儿。长兴人喜习武,陈霸先从小也随大人练武,他勤学苦练,…[详细]
释迦文佛塔
  释迦文佛塔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南广化寺的东侧。释迦文佛塔始建于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以前。塔为石构的仿木楼阁式建筑,通高36米,平面呈八角形,共五层,造型古朴庄重、结构玲珑精致。须弥座的束腰部分浮雕有狮子滚珠和牡丹的图案,转角处浮雕有侏儒形象。塔第一层的东西两面开门,其余各面设有佛龛,门龛的两旁浮雕有罗汉人物像,各具神态,造型生动。回廊的阑板上浮雕海水卷云纹样。第二层至第五层,其中四面开门,四面设佛龛,门旁浮雕金刚武士,龛旁浮雕观音菩萨。各层的塔檐长而薄,精巧美观,倚柱瓜楞形,柱顶的斗拱作双抄三下昂。檐下各出两层叠涩,浮雕有凤凰、双头羽人、飞仙、奇花异草等纹样。塔为八角空心室,宽敞明亮,有石…[详细]
北京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舍利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通高57.8米。砖塔修建在一座巨大的四方平台上。大平台上是两层八角形平台塔基,塔基上为雕有莲花、狮头、佛佛、力士等雕刻的莲花座。莲花塔座上为高大的塔门层,塔门层以上为十三层密檐塔层。塔一般为“七级浮屠”,十三层为最高级别,一般为皇家特许。天宁寺塔上过去每层还悬挂有铜塔铃,迎风作响,悠扬悦耳,声闻数里,到清代铜铃渐落。1988年1月,天宁寺塔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塔天宁寺塔是北京城区现存最古老的地上建筑。据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考证,天宁寺塔的建造年代为辽代大康九年(公元1083年)。天宁寺塔塔高57.8米,为八角十三层檐密檐式实心砖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