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13年3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共计1943处,另有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2013年5月3日正式对外公布。
江沿墓群
  江沿墓群位于通化市东昌区金厂镇江沿村6组,通化县快大茂镇下龙头村与龙岗村之间的浑江两岸阶地上。根据行政区划,浑江左岸为通化市所辖,称之为南头屯古墓群;浑江右岸为通化县所辖,称之为下龙头古墓群。两种不同的墓葬形制对秽、貊两族融合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不同葬式与习俗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详细]
金坛土墩墓群
  金坛土墩墓群2005年宁常、镇溧高速公路土墩墓大抢救,是江南土墩墓发掘历史规模最大一次。共发掘土墩40座,清理墓葬233座、祭祀器物群229组、墓葬建筑遗存14座,出土以几何印纹陶、原始青瓷器为主的具有江南地方特色的各类文物达3800多件。极大丰富了江南土墩墓的文化内涵,特别在土墩墓的形制、结构、埋葬、祭祀习俗等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确定江南土墩墓不仅存在一墩一墓,而且存在一墩多墓,一墩多墓的现象明显较一墩一墓普遍;确认堆土掩埋与竖穴土坑共存;首次发现一墩多墓的向心结构布局,具有浓郁的江南土著特色;发现形式多样的墓葬建筑遗存;首次发现土墩墓的墓地界域;确认土墩墓存在着以器物组进行祭祀等复杂多…[详细]
友谊村墓群
  友谊村墓群位于梨树县白山乡友谊村至郑家村一条东西走向的慢岗之上。东西长4.3公里,南北宽2.5公里。现已查明有砖室墓10余座(不含早年遭破坏者)。郑家村胡家屯东部发现两座砖室墓(1995年夏季被盗掘),一为长方形,一为八角形(有壁画)。友谊村原名高丽坟屯,有砖室墓9座(不含早年被破坏者)。位于村西北慢岗南坡,附近有辽、金时代村落遗址,可能是护陵户的居住址。郑家村胡家屯东侧八角形壁画墓,墓道内随葬牛头,墓内壁画为廊庑,与其他地区所见辽代壁画墓绘画内容不同,可能是辽末九百奚营的奚人首领墓葬。友谊村砖室墓多见泥质灰陶骨灰罐或多人二次葬。在友谊村西侧有一石羊侧卧在路旁,当是墓前神兽之一。友谊村原名为“…[详细]
春城土墩墓群
  春城土墩墓群句容有着一千多座的土墩墓,而春城土墩墓群因其地理位置靠近茅山风景区,土墩墓集中、保存状态较好而被列为江苏省文保单位。春城土墩墓群包括百培山土墩墓群、杨家棚土墩墓群、二圣土墩墓群,共有大、中、小型土墩墓112座,时代为商周时期。通过这次发掘,考古人员对土墩墓的形制结构、丧葬习俗等有了突破性的了解,不仅理清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土墩墓的一些模糊认识,同时也为江南地区青铜时代的社会结构和土著文化,土墩墓的源流、分期与分区,以及土墩墓的保护和利用等重大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烟墩山墓地
  烟墩山土墩墓,是解放后在江苏省镇江市发掘的重要古代墓葬。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县大港镇东烟墩山南麓斜坡上60米方圆内。1954年考古发掘出土青铜器12件,随葬物主要是青铜礼器,有鼎、簋、鬲、盂、觥等,其中其中有一件“宜侯夨簋”,内有铭文126字,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据著名学者郭沫若、唐兰考证,“宜侯夨簋”,主要记载了武王、成王伐商、赏赐之事,又是西周初年井田制与奴隶制的重要佐证。铭文中提到封给“宜侯”土地、人民和青铜器。“宜侯”即吴侯,其地在今镇江丹徒区。从而证实了史书中关于周人封吴的史实。2006年6月5日,烟墩山墓地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尹湾汉墓
  尹湾汉墓位于连云港市东海县温泉镇尹湾村西南约2千米的高岭上,面积约2500平方米。共发掘汉墓6座,出土了大量铜、铁、陶、骨角、漆木、玉、琉璃器和纺织品。其中在6号墓0土木牍23枚,竹简133枚。竹简有《神乌傅》、《元延二年日记》、《刑德行时》、《行道吉凶》,木牍有《集簿》、《东海郡吏员簿》、《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东海郡下辖长吏不在署未到官者名籍》、《东海郡属吏设置簿》、《永始四年武库兵车器集簿》、《赠钱名籍》、《礼钱簿》、《神龟占·六甲占雨》、《博局占》、《元延元年历谱》、《元延三年历谱》、《君兄衣物疏》、《君兄缯方缇中物疏·君兄节笥小物疏》以及名谒等,约4万字。这批简牍内容十分丰富,反映…[详细]
三庄墓群
  三庄汉墓群是古泗水国的重要遗址,分布于东西2500米,南北7500米的范围内,计40余座。古墓坐落有序,并处南北同一轴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规模不一,高低起伏,逶迤连绵。距泗水国王陵墓区南端5000米为汉代城址——凌城遗址。民国十三年(1924年)编写的《泗阳县志》对这里的记载是,“城方里许,旧有高阜可辨”,城址“土内多砖石圆瓦、金碧色,人珍藏之”,2002年11月,南京博物馆考古队对三庄乡陈墩进行考古发掘,到目前为止,已出土600多件文件,有玉器、漆器、金器、陶器、木俑等等,在外藏椁原木上的“泗水王冢”四个字初步断定大青墩汉墓为王墓。泗阳汉墓多,尤其三庄汉墓成群,传说有“七七四十九墩”,查…[详细]
庙山汉墓
  庙山汉墓庙山汉墓位于仪征市新集镇庙山村,新张公路以东360米处,封土南侧紧邻茶果路。以庙山为主墓,西北团山,东南舟山陪葬墓形成的陵墓区。据1990年对团山汉墓的考古发掘和史料论证,推测庙山汉墓可能为吴王刘濞或江都王刘非之陵,团山和舟山的墓葬为其的妻妾或僚属的陪葬墓。庙山汉墓覆斗形封土堆南北长约55米,东西宽约40米。通过对其进行遥感勘探,发现庙山顶部的封土堆约11米高度下有一个32×18米的长方形土坑,其下有一木椁墓葬,分为正藏和外藏两部分,分别为18×18和14×18米。可见,这是一座大型汉代土坑木椁墓。是目前已知江苏省最大的西汉木结构墓葬,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2002年10月2…[详细]
上坊孙吴墓
  上坊孙吴墓又称上坊东吴大墓,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上坊镇(现已并入东山街道)中下村一个名为“孙家坟”的小土岗南麓,前对青龙山,背依黄龙山,于2005年12月22日出土,墓主身份推断为高等级贵族或是孙吴宗室。上坊孙吴墓墓坑长21.5米,宽14.4米,为土坑竖穴砖室墓,由封土、墓坑、斜坡墓道、排水沟和砖室等组成。发掘前,墓葬的大部分封土、前室顶部及墓坑、墓道、排水沟上部填土已遭施工破坏。上坊孙吴墓是中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出土瓷器最多的孙吴墓葬,其规模远远超过朱然墓及其旁的朱然家族墓,超过湖北鄂州发现的墓主推定为孙吴宗室的鄂城钢铁厂孙将军墓及鄂钢饮料厂一号墓,甚至超过了被发掘者推定为吴景帝孙…[详细]
仙鹤观六朝墓地
  时代:三国、晋、南北仙鹤观六朝墓地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东郊仙鹤门外仙鹤山东峰之下(峰巅旧有仙鹤观),今栖霞区仙林大学城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竹园餐厅西侧,为东晋时名臣高嵩家族墓,墓共三座,均为砖室墓,由封门墙、甬道和墓室等组成,顶部分“凸”字形穹窿顶和“凸”字形券顶两种,其中编号M2的一座墓主为高嵩及夫人谢氏,分别葬于泰和元年(366)和永和十二年(356)。该墓由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主持发掘于1998年6~8月、9~12月,出土文物以玉器和金银器为主,为截止2013年中国国内发现的墓葬形制最完整,出土玉器、金银器最多的东晋贵族墓葬,并入选1998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2013年5月入选第七批全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