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13年3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共计1943处,另有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2013年5月3日正式对外公布。
兴武营城址
  兴武营古城兴武营古城位于盐池县城西北48公里,今属高沙窝乡二步坑村,坐落在明代两道长城交会处的低洼地上。据《嘉靖宁夏新志》卷三记载:“旧有城,不详其何代何名,惟遗废址一面,俗呼为半个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都御史金濂始筑此城,就其旧基,设都指挥守备。据考察,古城略为矩形,东墙长610米,西墙长580米,南墙宽470米,北墙宽480米。墙体筑有腰墩,东墙5个,西墙4个,南墙4个,北墙5个。南瓮门外百米处有一口古井,俗谓龙踏井。相传有一骑士经此前去灵州,时遇日将落山,遂向一牧民询问:“天黑前能否到灵州?”对日:“灵州距此还有百余里,你除非是神人神马,不可能到达。”此时马渴不得饮,于是一声长…[详细]
骆驼石旧石器遗址
  和什托洛盖镇骆驼石旧石器遗址,是一处罕见的大规模旧石器制造场,这是新疆迄今发现的一处最古老的人类活动地点。该遗址因为一处形似“骆驼”的雅丹地貌较为醒目,所以被命名为“骆驼石高台”遗址。2014年7月21日,骆驼石旧石器遗址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岳公台一西黑沟遗址群
  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位于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县城西南3公里处东天山(巴里坤山)北麓的山前缓坡地带,地处山北迎风坡,地形雨较多,有大片的草原牧场和山地森林。遗址群被天山延伸出的山脉呈半环状围绕,西有常年流水的西黑沟河,西北不远处是巴里坤湖,南临终年积雪的天山雪峰,向北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巴里坤草原可以尽收眼底。遗址群所在巴里坤盆地,处于欧亚大陆北方大草原东西交通的要道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沿天山北麓向东穿伊吾谷地是蒙古大草原,东南与甘肃北部地区接连,沿天山北麓向西经木垒、奇台可进入准噶尔盆地,向南可沿多处山口古道翻越天山进入哈密盆地。…[详细]
龟兹故城
  时代:西汉至宋龟兹国,西域古国之一,居民擅长音乐,龟兹乐舞发源于此。唐贞观22年(公元648年)和唐显庆2年(公元657年)曾两度将安西都护府设置于龟兹,所辖4镇、16府、72州之地。并在此设立政权机构,管理西域地区,龟兹当时是中国古代西域大国都城。古城位于库车县城西约两公里的皮朗村。古城周长近八千米,北墙2000米,南墙1806米,东墙1646米,西墙约2200米。除东、南、北三面城墙尚可辨认外,西墙已荡然无存。全城成不规则正方形,城墙高约2--7米,为夯土筑成,每隔40米左右有城垛一个。1985年,中国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先生曾在此城进行过发掘工作,出土文物有石器、骨器彩陶片,铜件、汉五铢钱…[详细]
石人子沟遗址群
  石人子乡石人子沟遗址,位于巴里坤县城东南约23公里处的东黑沟水电站以北地带的东天山北麓强倾斜地带,是青铜时期延续至隋唐时期的文化遗存。1993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发现了三座高台,一座在山上,两座在坡下,呈品字形,以等腰三角形分布,非常规则,从山上的一座高台到山下的两座高台直线距离都是4公里。该遗址分布范围大,在东西长10余公里、南北宽5公里的范围内分布有广泛的保存完整的岩画区、墓葬区、建筑遗址区。岩画区内的岩画分布较广,内容丰富,较完整地记录了在该遗址区生活过的游牧民族的生活、生产过程。单人狩猎,围猎,放牧,母系、父系时代的生殖崇拜,赛马,搬迁及服饰都较完整地记录在了岩石上,是研究游…[详细]
营盘古城及古墓群
  汉晋时期古城及墓葬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犁县东南。古城背靠库鲁克山,面对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接龙城雅丹奇观,西连塔里木绿色走廊,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山国(墨山国)重镇。古城平面呈圆形,直径约180米,面积约9.5万平方米,有东、西、北3座城门。城墙为“干打垒式”建筑。古城繁盛时期大体在西汉中、晚期到前凉,晋以后孔雀河断流,营盘逐渐衰落。墓地位于城址北部900米处的台地南缘,东西长l500米,南北宽250米,墓葬总数约在200座以上。历经盗掘,破坏严重。20世纪90年代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大量汉晋时期文物。这些文物既有本地色彩,又有中原汉文化以及外来文化因素,是罗布…[详细]
喀拉墩遗址
  时代:汉至南北朝喀拉墩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大河沿乡政府驻地西北,直线距离24公里,地处沙漠腹地。遗址面积约500000平方米。遗址以喀拉墩城堡为中心。城堡四周有多处建筑群,多为民居、寺庙。见有一座佛塔。在建筑群的附近有农田、渠道遗迹。喀拉墩城堡面积为5625平方米,呈正方形,边长75米,墙垣高约8米,顶宽8米左右。东墙偏北处开有一门。城堡内房屋建筑均为木构建筑,多坍塌。遗址内地表散布有夹沙红、灰陶片,残木器、石磨残片、玻璃残片和钱币等。曾采集到写有古于阗文的木板。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乌什喀特古城遗址
  乌什喀特古城即“三重城”之意,在新和县西约20公里处,为汉代遗址,被认为是汉代龟兹国的大城市之一。城三重,有外城、内城、中心城。为夯土筑,外城已毁,内城保存较好。东西408米,南北451米,残墙高厚各5米。遗址曾出土有“汉归义羌长”阴文卧羊纽铜印一枚,颇为珍贵。新疆阿克苏市…[详细]
石城子遗址
  石城子遗址汉疏勒城位于奇台县城东南,直线距离50公里,地处天山北坡的山区,隶属半截沟镇麻沟梁村。该遗址地处前山丘陵地带,坐落在麻沟河沿上,其城址东依悬崖峭壁,南有麻沟河向东绕北泽黑沟流向新户梁,北为南高北低的坡地,西面是低缓的丘陵与麻沟河、新户河相接,地势险要是该城的地理环境特色。因城内有露出地表的岩石,俗称“石城子”。该城呈不规则状,并不见一般概念上的完整的封闭的城墙,只是依自然地势而因地制宜建造。古城位于山坡上,北高南低,东西长240米,南北长200米,古城东面为麻沟河绝壁深渊,古城三面筑城墙,东面依绝壁为天然屏障,城墙宽一丈,有角楼、马面,城内有一洼地,据考证是人工挖掘的类似于“井”的工…[详细]
达玛沟佛寺遗址
  导游遗址位于和田策勒县城东北25公里处。以老达玛沟为中心,周围还有许多其他遗址。该遗址西北四、五公里处有吴六杂提麻扎,西南-里多有力济阿特麻扎,东北四、五公里有苏甫其麻扎,东南四、五公里有乔潘阿特麻扎,正北六、七公里处有卡纳沁城,往正东十多公里处还有南北相距-里的佛塔遗址两处。因此,老达玛沟实际上是范围广大的古遗址群。黄文弼教授在他的《塔里木考古记》中记述道:“过达摩戈村向北东行,入沙碛约五、六公里地,即有红色陶片散布,显示已逼近古代住宅区域也。转东行,至一为数众多瓦砾场,地名特特尔格拉木,西南东北一线,绵延约数里,房屋虽已毁败,但审其痕迹,街衢巷陌尚可辩识,中有大道一条通向东北,显然为一旧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