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13年3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共计1943处,另有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2013年5月3日正式对外公布。
茹家庄遗址
  茹家庄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茹家庄西周墓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茹家庄,1974~1975年由宝鸡市博物馆发掘。1号墓墓主为弓鱼伯,2号墓墓主为井姬,年代约在昭、穆之际。…[详细]
十二连城烽火台遗址
  十二连城,又名烽火台,俗称墩台。位于禁沟西岸。北起禁沟与潼河交汇处,南至蒿岔峪口。烽火台以土筑成,方梯形,底边长10.5米,高7.6米,夯层9—14厘米。《潼关卫志·兵略》:“古设十二连城于禁沟之西,由南郊以抵山麓,计三十里,而十二连城乃三里一城也。每城设兵百人,而于中城益其兵,多设火器、矢石,连络呼应,疾若风雨,即有百万之众,岂能超越而飞渡耶?故守关而不守禁沟者,守犹弗守也!守禁沟而不建十二连城者,守犹未善也。是犹一室之内拴门塞窦,以防鸟雀之入,而忘闭其牖也”。烽火台尚存。…[详细]
澂邑漕仓遗址
  澂邑漕仓遗址·春秋~汉·蒲城县西头乡西头村东、北、南。澂邑漕仓遗址位于陕西省蒲城县洛滨镇西头村东洛河西岸二级台地上。2003年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蒲城县洛滨镇西头村东洛河西岸二级台地上。时代:春秋-汉。遗址南北长约3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其中心区域暴露长约150米,厚2米的灰层及水井等遗址。遗址南部钻探出东西长25米,南北宽10米,内有石础的夯土遗址。遗址北部发现陶窑5座及大量绳纹的板瓦瓦坯。采集有外绳纹、内麻点纹、菱形纹或布纹的板瓦、简瓦,连弧纹、平行双弧纹、云纹瓦当,“澂邑漕仓”文字瓦当,以及陶罐、翁、盆、壶、钵等残片。2003年公布被为陕西…[详细]
刘家营遗址
  刘家营遗址位于本县四合乡刘家营村,1981年文物普查发现。北临越河、南靠山麓,东西长约五华里,南北宽约二华里,西面文化层表露。采集有板瓦、筒瓦以及大形陶瓮残片等,中部几处取过土的断层里,能看到瓦砾和陶片。陶器以灰陶为主,绝大部分饰以绳纹。器物有云纹瓦当、板瓦、瓦井圈、砖井圈、罐、盆、瓮、鬲等。铜器多是炊器和容器,有双鱼纹釜、钫、箭镞、铁釜等。该遗址属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城镇遗址。…[详细]
秦直道起点遗址
  秦直道起点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2014年7月21日,秦直道起点遗址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直道遗址南起云阳(陕西淳化县),北达九原(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郊),全长700余千米,是秦始皇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要道。2009年3月至7月,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路面、车辙遗迹以及路面脚印、建筑遗迹等。秦直道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对于中国古道路考古、中国秦汉史、中国古代民族融合史等,均具有重要价值。…[详细]
秦直道遗址延安段
  秦直道遗址延安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富县、甘泉县、志丹县,2014年7月21日,秦直道遗址延安段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祋祤宫遗址
  祋祤宫遗址位于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西独冢村,遗址东西约2500米,南北约3000米,东临浊浴河,西临清浴河,地表留存大量的绳纹板瓦、绳纹筒瓦、空心砖、回纹方砖等建筑材料残片。村西有夯土台,高4米,南北长52米,东西宽12米。夯土层厚5~11厘米不等。村民在耕作时曾发现瓦当残片。在东独冢村北耕地地表还留存有巨型石雕两座。从《耀州志》等史书资料和出土的文物来看,这是秦汉时期的宫殿遗址。1988年4月,全省文物普查时发现,1989年,全国文物普查时进行了调查登记,1992年4月,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所在的村子命名,为“西独冢遗址”。后在考古调查时曾发现“祋祤”瓦当残件,就改…[详细]
成山宫遗址
  时代:秦、汉成山宫遗址于1981年被发现,1983年、1990年、2000年先后进行多次发掘。共发现灰坑六个。包含物主要是瓦、瓦当和砖的残片;水设施遗址区多处断崖上裸露出陶水管头,显示其地下纵横交错的排水设施;不同个体的瓦当残片近500件;砖种类较多,有空心砖、铺地砖、条砖、饰面砖等,残块多,完整者少。陶色浅灰,夹细沙,质地坚硬。013年5月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沙河古桥遗址
  沙河桥遗址位于咸阳市秦都区钓台镇资村西南的沙河枯河河道中,它是198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元月,在沙河古道先后发现两座罕见的秦汉时期的大型木桥建筑,这两座木桥遗址是咸阳秦都区钓台镇王道村农民在淘沙卖沙时发现的。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清理,一号桥现暴露出木桥桩16排,112根,每排间距3—6米,已经露出的木桩高2米左右,直径为40厘米。桥桩上端残缺不全,有火烧痕迹,桥面已不复存在。桥南端最末一排桥桩内外共发现7块约700×110×7厘米的巨型铁板,重约2-3吨。二号桥在一号桥东300米处,已发现5排41根木桩,排距8米左右,露出的木桩高2-3米,还发现9.5…[详细]
银州故城
  横山银州城遗址银州城遗址地处榆林地区横山县党岔乡,居无定河中游和毛乌泰沙漠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上,为当时重要的边关要塞。银州城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南北朝时期,以产良马而得名。古城系土筑成,缘河傍沟,群山拱卫,高耸云天,气势雄伟,俯视全城,分上、下两部分。上古城为小山岗,下古城是一片河旁冲积的平地,城墙用夯土板筑,夯层清晰,每层厚6.8厘米~12.13厘米,残高6~8米,厚9~10米,周长1583.3米;东城墙长326.5米,北墙长426米,外面加筑马面四座,长宽各4米,西墙及南墙结合部为弧形,边长830.8米,西面和北面各残留瓮城基址一处,东和南城墙的部分段落已被破坏,现一部分为农田,一部分被建筑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