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13年3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共计1943处,另有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2013年5月3日正式对外公布。
紫荆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西周紫荆遗址位于陕西省商县城东南约七公里处紫荆村附近的丹江南岸第二级阶地上。该遗址于1953年发现,1977-1978年商县图书馆、西安半坡博物馆等单位进行了首次发掘。为了进一步了解该遗址文化层的堆积及其内涵,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于1982年4-7月,再次进行了发掘。发掘区紧接第一次发掘区的南边,共开5×5探方15个,发掘面积375平方米。发现的遗迹有房址2座、窖穴60多个、陶窑2座、墓葬16座,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骨器等。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水沟遗址
  “水沟遗址”的城址位于宝鸡市凤翔县糜杆桥镇北水沟村与相家沟村之间的山梁之上,北依千山余脉,东临纸坊河,依山傍水,北高南低,南北高差150米,最高处海拔1070米。整个遗址现有可证城址的南北城墙纵长1000米,东城墙长约1400多米,高6米至18米不等,整个城墙依山梁走势而筑,呈不规则方形,面积达140万平方米之宏伟。除此以外,这座宏伟的“水沟遗址”城墙还有多个鲜明的特点。首先是坐落于山梁之上,城墙走势沿陡峭的断崖而筑,其防御功能和智慧应用,完美体现;其次建筑方法特殊,即夯土紧贴断崖崖面,如同砌砖一样,既保护崖面又具防御功能,在平缓地带筑墙,宽约3至6米。夯土土质较纯,却极为坚硬,板筑夯层清晰,…[详细]
城固宝山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商宝山遗址位于城固县东北约4公里的宝山镇宝山村后的一个山包顶上,1990年发现。遗址遍布整个山顶,面积约5万平方米,时代从新石器时期开始,跨越夏、商、周及汉代,每个时期的遗存都有,但以商代遗存最为丰富的遗址。2003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分别于1998年——1999年、2001年——2002年对宝山遗址进行了2次研究性发掘,遗址以殷商文化遗存为主,发现一批烧烤坑,部分房屋和少数墓葬等遗址,同时出土了大量陶片和部分殷商青铜器、骨器。1998年——1999年发掘报告——《城固宝山》已经出版公布。宝山遗址位于汉江支流湑水河东岸二级阶地上,…[详细]
益家堡遗址
  益家堡遗址位于扶风县城关镇益家堡西南台原上。东西长500米,南北宽300米。1978年后因平整土地而破坏较严重,是一处含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代的居住遗址,发现有商代殷墟一期的青铜器、兵器及鬲、罐、豆等陶器。1992年4月21日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古邰国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商、周古邰国遗址在杨凌示范区李台乡圪瘩庙村、柔谷乡法喜村(柔谷乡原隶属宝鸡市管辖,2008年下半年划归杨陵区)以南,渭河北岸的二级台地上,有一处内涵极为丰富的新石器时代—西周—战国—秦汉等不同文化时期的大型居住遗址。传说曾是我国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之地。遗址内出土有大小不同的磨制石斧、陶碗、陶釜、陶罐、陶鬲、陶纺轮、骨锄、薄片小纽铜镜及铜戈等器物。在战国至西汉的8件陶釜、陶瓮上,发现有“斄(邰)市”、“斄(邰)亭”二字印文。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桥镇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西周桥镇遗址,位于宝鸡市陈仓区桥镇村东北约10米处的台塬上,面积约15万平方米,出土了龙山时期的陶器残片、石器和破碎的白灰居住面。该遗址发现的龙山文化时期的筒瓦,把中国用瓦历史提前了一千年,堪称“华夏第一瓦”。遗址被盗墓分子严重盗扰,地表遗物较少,这里出土了数件可辨器、基本可复原器、可复原器和两件完整器,三件石器。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峪遗址
  西峪遗址位于周至县西南,属于秦汉时代宫殿建筑遗址。该遗址面积约4万平方米,暴露出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3处,夯土密实,夯层厚约10厘米左右。在宫殿建筑遗址的范围内,收集和发现的文物标本主要有汉代的瓦当、筒瓦、五角水道、圆形水道、方砖等文物。在遗址的西南方向,还发现有大量红烧土块和较厚的瓦片堆积层。西峪遗址的夯土建筑基址以及大量出土物对于研究汉代建筑形制等提供了重要资料。2003年9月24日,西峪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下河西遗址
  下河西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地点:白水县雷村乡下河西村保护范围:护国寺向西延伸15米,向东延伸25米,向南延伸80米,向北延伸15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周边外延100米。2008年,下河西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郑家坡遗址
  郑家坡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47公里处武功县武功镇漆水河东岸。1980年发现的,面积2000平方米。发掘区分南北两个小区,中间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壕沟。遗存主要有房基、灰坑、窑穴、陶窑,还有陶器、石器等物。房基的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是同一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文献记载周人早期活动在漆水下游一带,郑家坡遗址就处在这个范围之中,为探索先周文化提供重要的线索。遗址的出土文物佐证了《诗经》、《史记》等史料记载的真实性。它在讲解后稷农耕文明的同时,又向世界释放着先周文化的灿烂与辉煌,以及与西周文化一家亲的血缘关系。该遗址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赵家台遗址
  时代:商、西周赵家台遗址属仰韶文化。赵家台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城东北9公里的孔头沟(河)东岸的台塬上,遗址位于村东,岐蒲公路从遗址北面穿过。现为土场,因长年取土之故,土场上留有大量的陶片、砖块,断崖上有陶窑、灰坑。面积2万平方米,198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文化层厚度0.5—1米,距地表l—1.5米,目前已清理面积3000余平方米,共发现西周时期大型陶窑两座,其中1座陶窑占地面积60余平方米,另清理灰坑6座,出土了一些陶罐和大量陶片。2013年5月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