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13年3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共计1943处,另有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2013年5月3日正式对外公布。
兴阳禅寺塔
  兴阳禅寺塔 兴阳禅寺塔俗名丈八佛塔,坐落在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马家乡李家庄村兴阳禅寺旧址上。兴阳禅寺,又称兴阳院,创建于唐代,寺内殿宇已毁,仅存此塔。丈八佛塔共有七层,因其底层立一一丈八寸高的石佛,故名 “丈八佛塔”。塔基平面呈丈八角形,是一座密檐式层砖塔,通高约20米。第一层朝南辟门,第二层到第四层各面开窗,人可登临。各层檐部均砌仿木斗拱,塔檐外展,呈凌空欲飞之势。相轮多盘塔刹,上置宝瓶,八角悬挂铁铃,随风摆动,声音悠扬,该塔拔地而起,气势磅礴,巍峨壮观。 安阳兴阳禅寺位于安阳马家乡李家庄村,始建于唐,后几经兴衰,至今寺院建筑多已毁废,仅存一塔依然矗立在寺院遗址之上。近年来周边信民又在原址建了…[详细]
香山寺大悲观音大士塔及碑刻
  观音大士塔,又名玉峰塔,位于平顶山市宝丰县东十五公里周庄镇大张庄村南香山寺,该寺最后毁于“文革”。大士塔始建于东汉,初为土塔,现塔重建于北宋熙宁元年(1068),为八角形九级楼阁式砖塔,高三十三米。塔身外壁二、三层有数百个砖雕佛龛。第二、五层外壁辟拱券门,第三层辟壶门。每层用叠涩砖砌出塔檐。塔顶有覆盆、宝珠和相轮组成的塔刹。根据文献记载考证,塔下地宫存放有观音真身舍利法物,因此被誉为“真塔”、观音“圣塔”。一层塔心内有元至大元年(1308)翻刻宋代蒋子奇撰文、蔡京书丹的《香山大悲菩萨传》碑,在国内外佛学界及书法界很有影响。一九七六年曾应英国牛津大学特邀展出了该碑拓片。附近还有金代和明清碑刻多通…[详细]
秀公戒师和尚塔
  秀公戒师和尚塔,又名普照寺塔,系金代高僧秀公戒师和尚的墓塔。该塔位于平舆县李屯镇普照寺村北。秀公戒师和尚,扶沟县人,俗称张氏,七岁出家,到许昌郾城县彼岸寺百法院受业,三十余岁主持普照寺。金明昌四年(公元1193年),秀公戒师和尚归寂后,其弟子广全、广竖、广尔、善超、善惠建造此塔。大金明昌五年岁次甲(公元1194年)八月四日告竣,历时九个月。普照寺中除秀公戒师和尚塔外,还有大佛殿、中佛殿、天王殿、关帝殿、毗庐殿及僧舍数十间,元末悉毁于站火。普照寺在清代咸丰年间,被起义捻军拆迁一空,现仅存秀公戒师和尚之墓塔。该塔为六角七屋楼阁式砖塔,通高15.31米,石质塔刹。下部为塔基,高1.86米,用三十一层…[详细]
登封清凉寺
  清凉寺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登封市西南10公里的嵩山少室山清凉峰下,寺因山而得名。寺院现存面积约3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大殿、山门、东掖门、东顺山房等金清时期殿宇19间。其中大殿梁架特点保留了金代建筑特征,是河南省现存最早的木构建 筑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详细]
宜阳灵山寺
  洛阳灵山寺位于宜阳县城西7.5公里灵山山腰,距洛阳市区40公里。灵山原名凤凰山,因周灵王葬于此地而易名。灵山寺原名报国寺,也因灵山而更名为灵山寺。金大定三年,即南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僧人憨休老祖在这里建刹,原名报国寺,后随山而易名灵山寺。全寺因山势而建,坐南朝北,寺址占地18667.6平方米。山门形似城楼,单檐歇山顶,高4米。上建阁房3间,始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阁中原供祀迦兰菩萨,1980年重修。下有洞门,门额上有“灵山寺”匾额,为赵朴初题写。寺内自北向南沿中轴线有四进五层建筑,有殿堂楼阁近百间。一进院为天王殿,硬山顶,明代建。殿中供祀着四天王像,系近年金塑。正中间为弥勒佛…[详细]
天王寺善济塔
  天王寺善济塔 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城内县人民政府后院天王寺旧址上,元朝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创建,为七级六角形砖塔。塔基为须弥座,塔身高24.4米, 自下而上逐层收敛呈锥形,通体嵌砌石雕佛像,斗拱、棱柱、假窗。第一层东壁开塔门,由塔室登梯道可至最上层。每层塔心室都开有塔门可供游人眺望。天王寺善济塔瑰丽多姿,其建筑结构和风格富有民族特色。在外形上还吸取了喇嘛塔的建筑形式和装饰艺术,是研究元代宗教建筑和佛教历史的珍贵实物。在塔近处有一夯土高台,高5米左右,东西长30余米,南北长20余米。相传西周时期的共姜,因丈夫共伯早死守节于此,俗称“共姜台”。…[详细]
药王庙大殿
  药王庙大殿药王庙历史攸久,历经千年沧海桑田,几经泯灭,几经兴衰,几易迁址,几经易名。臻至今朝,仍保留了早期古建筑风格,历经元、明、清代的多次修建,但宋元遗风不减。据说,它的兴建主要是为纪念药王孙思邈,同时经历过历代风霜仍然不倒!一、药王庙简介焦作市药王庙位于山阳区百间房乡李贵作村北,焦作云台大道南侧。九五年开放为道教活动场所,2000年升格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定名为河南省“药王孙思邈国际中医药文化苑”景区。药王庙,据有关史料记载:东汉时期现庙宇附近建有嵬王庙,供奉着周朝的嵬灵公和秦代四川郡守李冰的儿子二郎神。庙宇为小四合院,后失于战乱,南北朝时有其遗址,时属武陟县辖。据宋代《…[详细]
坡街关王庙大殿
  坡街关王庙大殿位于禹州市西部文殊镇坡街村。坡街村元代名坡下保,明代属玲珑都,清属义让里六甲。关王庙明清两代曾重修,现仅存大殿和殿前月台。…[详细]
玄天洞石塔
  玄天洞石塔 鹤壁市玄天洞石塔位于盘石头水库库区内的淇河岸边,始建于元朝,重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986年11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玄天洞石塔原名玲珑塔,是我省现存最大的一座楼阁式石塔,也是中原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大型青石塔,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玄天洞石塔坐东朝西,为九级重檐平面四角楼阁式建筑,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收敛,高约12米。从二层到九层,每层每壁都砌有横向排列的小佛龛,转角处均刻有姿态各异的力士像。据《汤阴县志》记载,此塔始建于元朝,重建于明代,时称天塔,因该塔屹立于淇河北岸玄天洞东南,又得名玄天洞石塔。登上石塔,上可观高峰绝壁,下可览淇水波涛,隔岸还可远眺鸡冠山的秀美风光。在该塔地宫还发…[详细]
韩王庙与昼锦堂
  韩王庙又名韩忠献公庙,也称魏公祠。位于安阳老城内东南营街路北。庙建于宋,元大德二年(1298年)重修。大殿系清康熙三年(1664年)推官毛际可主持重修。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两宫回銮。德宗匾其门曰:适时济物;慈禧太后匾曰:器博道闳。该殿为单檐悬山顶绿琉璃瓦覆盖,面宽3间,长10.8米,深9.6米,高7米,山墙厚0.5米,有4根上角石柱,柱高3.15米,额有花卉彩绘。殿前带月台,殿内塑有韩王像和童男童女两侍人像。大殿梁架为草栿造,斗拱为双下昂五彩斗拱,琉璃瓦沿边和中心点缀,庄重典雅。另有东西厢房各3间,长8米,深4米,高5米。庙内存有昼锦堂记碑及其他碑刻20余通。其中,一通石碑书刻宋神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