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13年3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共计1943处,另有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2013年5月3日正式对外公布。
微山伏羲庙
  伏羲即太昊,死后葬于高平(今微山县两城刘庄村西)。背负峥嵘挺秀的凤凰山(亦称画卦山),怀抱碧波万顷的独山湖。陵后有六合泉、圣母泉等。湖光山色相映,环境幽雅秀丽。陵上为平面,建有伏曦圣祖庙,前有三圣殿,后有女娲殿,另有钟楼、鼓楼等。此庙建筑已无法考正。据《魏书,地形态》载“高平,二汉属山阳,有恍水、千秋城、齐城、高平山,水雀山、伏曦庙等。”可见伏曦庙在两汉已有之,魏时作为名胜记载。历史上又曾多次修复,均有记载。如“唐长兴年间(公元930-933年)年重修,金大定年间(公元1161-1190年)再修。”现在的伏曦庙为明清时期保存的遗迹,现代曾加以维护,但规模不大。祭祀伏羲的庙会为每岁古历三月三日,…[详细]
颜庙颜林
  颜庙称复圣祠。位于宁阳县城西北约20公里鹤山乡泗皋村。颜庙为春秋二仲上戊日即使祭祀颜氏祖先颜渊的场所。颜庙坐北朝南,占地约10亩。大殿灰瓦悬山顶,木结构,前檐下施用斗拱,三开间,进深7米,面阔11.5米,面积80.5平方米,通高8.2米。大殿虽然规模不大,仍使用了大梁、扒梁和顺梁,具有“二梁不在大梁上”的奇特结构。这种梁架结构在全国实属少见。颜林,位于皋山南侧,鹤山乡泗皋村以西,为颜回52代孙颜仙、颜俊、颜和三支移居泗皋后颜氏子孙的墓茔之集中处,至今已30余代。颜林占地100余亩,林中树木苍劲翁郁,有四类珍贵树种,即凤柏(又叫鸟灵柏)、楷树、铁树、红钱榆,此四类树种皆原皇宫园林珍贵树种,因颜氏…[详细]
崂山道教建筑群
  崂山道教建筑群 崂山道教建筑群属古建筑类,包括太清宫、太平宫、上清宫、明霞洞、关帝庙、白云洞、明道观、蔚竹庵、华楼宫、太和观、沧海观等11处保存现状较好的道教建筑,其规模宏大,有深厚的道教文化内涵,是研究崂山文化乃至中国道教史的重要史料。其中太清宫建筑布局渗透道家思想,其建筑形式堪称庙宇园林的典范。…[详细]
滕州龙泉塔
  在滕州城东郊,荆河西岸,高耸着一座巍巍古塔。每当斜阳西照,霞光万道,波水涟漪与塔影远山相映生辉,极为奇丽壮观,被古人命名为塔影高标(又称浮屠峙玉),为古滕八景之。古塔俗称龙泉塔,原是龙泉寺的一座佛塔。龙泉寺建筑规模宏丽,从远处便可望见那黄墙壁瓦,苍松绀宇。进寺四顾,但见正中大殿轩昂,两侧庑殿整齐,殿内供的佛像栩栩如生,碑房里各种碑刻琳琅满目、风雅古朴。清末民初,龙泉寺庞大的建筑群大都倒塌失修,仅存此塔。昔日辉煌壮观的龙泉禅寺已成为历史,但龙泉塔穿越历史的烟云巍然屹立。关于龙泉塔命名,据史书记载:又大泉水,时漂民居,故建塔以镇之,龙泉之名盖亦有自云。塔名的由来可能与水有关。龙泉塔建于何时?由于年…[详细]
光善寺塔
  光善寺塔位于金乡县城区。光善寺塔系砖石结构,石台底座,砖砌八角形九层楼阁式建筑,顶为铁质葫芦型,通高49米。此次修缮光善寺塔时出土的22件(套)银质文物属唐代,经故宫博物院与山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初步鉴定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包括六角形四级佛塔1座、舍利棺1座(分四部分)、大唐贞观《大般涅盘经》册1函、藏经幢1件、荷叶盖三足莲形盐器1件、茶碾1套、方体箩子1套、覆莲托盏1件、凤首执壶1件、梅花形杯4个、梅形盘1个、带盖八棱罐2个、十曲莲形碗1个、九曲莲形碗1个、莲形杯2件、提梁盖罐1个。这些文物均为银质锤揲成型,器表有明显的錾刻的阳纹,主体纹饰、佛经经名以及扉页上的菩萨和尾页上的毗沙门天王像,舍…[详细]
平阴永济桥
  平阴永济桥平阴县东阿镇老城内狼溪河上,距县城25公里永济桥为东西向,桥长55米,宽6.25米,整座桥非常雄伟壮丽,远远望去,好似横卧在浪溪河上的彩虹,因此古今驰名。永济桥原名浪溪桥。根据《泰安府志》的记载,浪溪桥应当修建于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当时为三孔石桥,后来因为发大水被冲坏。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改建,“以木一空,高四丈”,更名“永济桥”。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重修,桥高稍减。现存永济桥为单孔拱形青石桥,是明万历年间所建,全部用当地青石砌筑。由楔形青石砌成一大券拱,在拱额的中心,南面和北面分别雕有一大型龙头。北面龙头嘴巴已残,南面龙头则相对完整。龙头栩栩如生,獠牙膛…[详细]
淄博四世宫保坊
   坐落在桓台县新城镇南村大街北端,是为祭明王象乾及其父、祖父、曾祖父所立,因他们都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故名。石匾额“四世宫保”四字传为明书法家董其昌书。?? 此牌坊建于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系砖石结构,呈中间高左右低的宫殿式。面阔9.2米,进深3.33米,高15米,拱门洞两侧有石狮8个。拱门、楹柱等上面雕有飞禽走兽、山水花卉,特别是砖砌圆柱顶部的4个浮雕人物,栩栩如生,显示了明代雕刻家的精湛技艺。山东淄博市…[详细]
衡王府石坊
  衡王府石坊 衡王,名佑楎。明宪宗(朱见深)第七子。母庄懿张德妃。成化二十三年(公元前487年)被册封为衡王。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衡王就藩青州,大兴土木,建造了衡王府第。衡王共传了六世七王。王府经历代修葺扩建,规模日益宏大。现存的衡王府石坊,俗称“午朝门”。是文武百官员叩拜衡王时出入的大门。石坊坐北朝南。南北两坊相忠臣43.5米,建筑形式相同,尺寸一样。坊为石灰石,四柱三门,牌坊式结构。每坊由28件巨石雕刻络腮胡子成。东西宽11.5米,南北深2.78米,中高7.25米,侧高5.15米。座吴须弥状,高1.2米,宽1米分三层,底层25厘米,刻兽足状案底纹和仰莲纹;中支内收10厘米,高40厘米…[详细]
翠屏山多佛塔
  翠屏山多佛塔多佛塔位于山东省平阴县翠屏山山顶。塔始建于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重修。石结构,平面八角形,十三层,高20米,底层周长18米,每层都镶有四至八尊立雕石佛,大小不等,大者身高1.2米,小者身高0.6米,全塔共有石佛84尊,大部分为明代所雕,造型十分优美。新中国成立后,佛塔已被加固,塔院中的玉皇阁也已修缮。佛塔与道家玉皇阁在同一庙院里,这实属少见。此塔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曲阜周公庙
  周公庙在曲阜城的东北隅,离孔庙约千米之遥,是为纪念西周政治家周公的庙宇,因古代帝王曾封周公为元圣,故亦称元圣庙。周公庙历经宋、元、明、清6次修建,方具今天之规模。占地为75亩,各类殿、亭、门、坊计有57间,三进院落。庙内古树庇荫,松柏掩映,一派宁静肃穆气氛。棂星门内左右两侧各立石牌坊一座。东坊额刻“经天纬地”,西坊匾书“制礼作乐”,表示对周公功绩的赞颂。元圣殿是周公庙的中心建筑。大殿宽五间,进深三间,绿瓦彩绘。殿内正中的周公像是按帝王规格塑制,正襟端坐,手执圭板,头戴挂有玉串的王冠,目光凝视,面部神态严肃而不滞板。两旁粗柱上悬挂着清乾隆帝手书的楹联:官礼功成宗国馨香传永世图书象演尼山绕绪本先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