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邓颖超祖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邓颖超系河南省光山县城关镇人。清咸丰年间,邓颖超祖父辈带着四个儿子居住于此。邓颖超的父亲邓廷忠排行老四,清咸丰末年人,自幼习武,臂力超群,清光绪十一年,中武进士,并点名武翰林,授任御前侍卫,后调任广西南宁镇台之职。在此期间,他认识了湖南长沙籍医生杨振德女士,两人由友情发展为恋情,并很快结为伉俪。1904年,杨振德生一女儿,取名玉爱,学名文淑,“五四运动”后改名邓颖超。后来邓廷忠病逝他乡,灵枢运回光山,葬于城南5华里邓氏祖坟――望水楼子。二00一年文旅局投资30多万元,对邓颖超祖居经过认真整修,基本恢复原貌,又多方筹资200多万元,多次派人赴北京、天津…[详细]
刘青霞故居
  刘青霞故居是为纪念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刘青霞女士而保留。故居原为尉氏县大地主“刘半县”庄园的一部分,位于尉氏县城正中央,跨东西两条大街是有名的“师古堂”大院。昔日大院十分雄伟,一排三座插花走兽大门,门前出平台,台前是存放轿车、拴马的广场,全师古堂约有房三百余间,占地约19亩,这里是“刘半县”家族中最集中最好的建筑群。昔日刘氏家族的庄园大致分布在县城东大街至西大街,西大街至后新街之间,东大街和新民街路东还有其当铺、钱庄和商号,人民路南有其南花园,北门里还有其北花园,总之刘氏家族的房产占据了半个县城,古称“刘半县”。现在保留下来的“刘青霞故居”分东西两部分,座落在西大…[详细]
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
  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编号984/Ⅴ-111,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民国。地址:河南省开封市。1912年,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清代河南贡院的旧址上创办,当时是国家派遣留学生、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旧址现仅存复建的大门。1923年改建为“中州大学”,1930年改名为“河南大学”,1949年后几易其名,1984年恢复为河南大学至今。1925年,萧楚女曾在此进行革命活动,设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于此。1936年改为开封高级中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创建于1912年,是在清雍正九年(1731年)建的河南贡院的旧址上创办…[详细]
吕潭学校旧址
  吕潭学校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民国时期)重要史迹。位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民国十七年(1928年),由爱国将领吉鸿昌创办,故又称吉鸿昌学校。原校舍整齐,设备齐全。1938年黄水泛滥后仅存房屋25间。建国后多次拨款维修。现有教学楼、宿舍、办公室保存较好,包括小学和初、高中部。…[详细]
红军第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
  红军第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位于新县箭厂河乡方湾村闵家山。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撤后,鄂豫皖省委于11月底在檀树岗重建红二十五军,军长吴焕先,政委王平章,副军长徐海东,全军约5000人。他们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坚持根据地斗争。1933年7月,红二十五军军部设在这里。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房屋墙壁上至今仍保存有时任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的郑位三亲笔书写的“为保障秋收秋耕,坚决扩大红二十五军,打破敌人的新进攻”和“十月革命开辟了中国工农群众的一条出路”等标语。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将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列为省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原为闵氏宗祠,前后两排,占地378平方米…[详细]
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旧址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简称洛八办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而以其旧址为依托成立的一座革命纪念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也是洛阳市目前唯一的一处对外开放的革命旧址纪念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于1985年5月开始筹建,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1987年4月部分对外开放,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巩固统一战线的成果,1939年11月,经与-政府协商,我党在一战区长官部所在地-洛阳建立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简…[详细]
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
  河南省范县、清丰县。1940年在清丰县成立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区委和军区。1944年5月冀南区党委并入,成立平原分局。同年8月,分局迁到清丰县城东南约15公里的单拐村。分局旧址已废,现仅存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旧址,为一四合院,坐东向西,东屋三间内当年设司令部,南屋两间瓦房是杨勇旧居。邓小平旧居在东西大街中间路南,原有楼房三间已废,仅存砖券拱门。…[详细]
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
  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位于遂平县嵖岈山镇政府所在地,东西长230米,南北宽165米,占地面积38000平方米。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是我国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建立的第一个人民公社,是继巴黎公社之后全世界第二个人民公社,具有垄断性和典型性。是我国在-时期遗留下来的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人民公社旧址。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近、现代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紧临107国道、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是国家“4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嵖岈山风景区的所在地,有遂平县城、驻马店火车站的旅游公交车直达,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嵖岈山人民公社成立于五十年代后期。当时,广大农民刚刚脱离封建桎梏和战…[详细]
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旅游景区
  “人工天河--红旗渠”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史无前例的一大杰作;是新中国林州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在此工程中,林州人民体现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美德和感人精神,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充分肯定和赞扬,也受到了世人的称赞而广为传颂。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的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现名林州)红旗渠”。现国家主席-同志1996年6月1日到红旗渠视察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河南省委书记-把红旗渠精神称之为“中华魂”,“民族魂”。红旗渠于199…[详细]
二七纪念塔
  郑州二七纪念塔位于郑州市中心的二七广场上,1951年郑州市为纪念1923年京汉铁路大-中牺牲的烈士,继承和发扬京汉铁路工人的革命斗争精神,将原郑州市西门外长春桥旧址扩建为“二七广场”,广场中央建三角形木质塔一座。1971年7月1日,在原址动工重建钢筋混凝土纪念塔,于同年9月29日落成,成立“郑州二七大-纪念塔管理处”。1986年1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5月更名为“郑州市二七革命纪念馆”,1993年4月9日,-为该馆题写馆名“郑州二七纪念馆”,现更名为“郑州二七纪念馆”。郑州二七纪念馆有陈列展室10个和1个地下展厅,陈列面积1千多平方米,馆藏近现代文物500…[详细]